一把扳手“扭”出行业劳模,一组代码“敲”出全国金奖,一篇论文“登”上世界级舞台……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中烟”),一批身怀绝技的高技能人才正以奋斗之姿书写精彩人生。近年来,湖南中烟党组以党管人才为引领,通过创新机制、强化培养、厚植沃土,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蓄水池”,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在首届鄂川苏湘滤棒成型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中,湖南中烟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在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轻工赛道中,该公司5名班组长分别取得第二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和第七名。与此同时,该公司系统全年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行业学科带头人1人、正高级工程师2人,新增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90人、初级职称416人;新增技师48人、高级工237人。
弘扬:让奋斗精神被赋予时代内涵
今年春节前夕,一场劳模先进新春团拜会在湖南中烟举行,来自该公司各条战线的56名劳模先进代表齐聚一堂,共庆新春。“要加大对劳模先进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湖南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籍涛的话掷地有声。
劳模是时代的楷模、职工的榜样。湖南中烟坚持以“新时代的奋斗者”文化为统领,做好各级劳模先进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宣推工作。截至目前,湖南中烟拥有全国劳动模范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0人,省级行业级劳动模范30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3人。
赓续:让劳模精神熠熠生辉
“在平凡的岗位上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为智慧工厂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在湖南中烟“青春当燃”演讲比赛的舞台上,长沙卷烟厂电气维修工肖益行正讲述自己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青年专家的追光历程,分享了自己心中的劳模精神。
与此同时,自2020年至今,湖南中烟定期组织“旗帜湘烟”劳模故事巡讲,辗转3省6地,走进各卷烟厂、基层一线,分享爱岗敬业、创新创造的奋斗故事,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具体可感。各基层单位以每年职代会、“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为契机,让劳模先进走上领奖台,在报纸、电视、网络开设专栏报道其事迹……努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让奋斗精神薪火相传。
搭台:让奋斗者尽情展现风采
2024年11月15日,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的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全国决赛在辽宁沈阳胜利闭幕。湖南中烟3名选手分别斩获电工赛项的金、银、铜奖,实现湖南省、烟草行业在该项赛事中金牌“零”突破。“公司提供了这么多的平台与机会,我们没有理由不拼!”他们的话,道出了青年工匠的心声。
近年来,湖南中烟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入广泛开展各级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构建了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全链条”式职业技能发展模式,赋能职工越阶成长。2024年,公司开展各级竞赛232项次,参与人数达2.3万人次,员工覆盖面超80%,并先后在10项国家级行业级赛事中取得佳绩。
同时,充分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技能人才奉献、创新、奋斗,为企业生产管理解难题,为员工精神培育作示范,为高质量发展装上“加速器”。2024年,湖南中烟制定出台《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明确对新命名的工作室给予资金补贴、支持创新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奖励支持政策。目前,全公司已建成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2个,其中6个工作室获评为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2025年,湖南中烟还将积极推动工作室跨单位交流,开展“劳模技术帮扶”活动,促进技术提升与课题攻关。
围绕技能培训辅导,湖南中烟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通过签订师徒协议、联合共建产学研培养平台、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举办技术技能交流论坛、推行“线上+线下”培训模式等方式,打造多维一体的名师辅导平台。烟叶原料保障创新研究中心、烟草化学与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创新设计联合实验室等12个产学研平台,已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礼遇:厚爱致敬每一名奋斗者
解决好技能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激发技能人才的内生动力,激励广大职工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现在新增加了一项工匠津贴,工匠等级越高,这项收入就越多。”谈到对技能人才的支持力度,在一线干了28年的张创感受颇深。2022年,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卷接高速挡车工张创通过行业烟机设备操作技师职业资格鉴定,并于同年聘为厂“资深制造工匠”。
感受到变化的远不止张创一人。近年来,湖南中烟设置“工匠—高级工匠—专家—资深专家—高级专家—首席(技能)专家”的职业发展路线,印发专家和专业人才管理办法,完善人才选聘、培养、使用、管理等工作,不断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和配套服务机制,向基层一线倾斜、向技能人才倾斜,为壮大技能人才队伍筑牢“蓄水池”。“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我们干得更有劲了!”烟草行业第八届劳动模范周章明心潮澎湃。
除此之外,湖南中烟始终把保障技能人才主人翁地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先后推荐优秀员工担任职工代表和党员代表,让技能人才更有地位。设立并颁发“匠心30年”专项奖,对于专注坚守岗位30年的员工给予重奖。鼓励支持以专家、工匠作为领衔人命名工作室和工作法,让技能人才更受尊重……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技能人才饭碗不仅端得稳,还吃得香。
未来,该公司将继续深化党管人才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