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24省份公布今年保租房筹建目标 多地供应计划明显缩减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9日 15:3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年04月09日 15:39

  24省份公布今年保租房筹建目标 多地供应计划明显缩减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第六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有关负责人明确,今年天津将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间),计划供应规模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2.5倍。

  从今年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看,保障性租赁住房仍是供应主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会议发现,在31个省份中,至少有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这24个省份公布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目标。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四川计划筹建量超5万套,浙江最多,今年将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0万套(间)。

  但与去年相比,除了江苏、甘肃、内蒙古等少部分省份之外,绝大部分省份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供应规模有所降低。在受访专家看来,这或与前三年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计划超预期进行、当前市场需求恢复缓慢、地方财政收支紧平衡等因素有关。

  从2021年至今,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实施近三年,“十四五”期间筹建目标完成大半。各地从供需两端出发,不断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更好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24省份公布保租房筹建目标

  4月3日,国新办举行第六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天津将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间)。

  去年天津计划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提供85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而从实际来看,据今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天津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万套(间),超额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任务。

  包括天津在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等公开资料发现,北京、上海、重庆、河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四川、广西、宁夏等14个省份超额完成2023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任务。以广东为例,据2023年广东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计划新增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22万套(间),实际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7.1万套(间)。

  保障性租赁住房仍是各地今年保障房供应主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等公开资料发现,至少有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这24个省份公布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目标,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仍保持一定规模。

  除了天津、吉林、海南和宁夏之外,其余20个省份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供应规模都在1万套以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四川9个省份计划供应规模超5万套。浙江、广东、江苏计划筹建量排名前3,分别为20万套(间)、不少于18万套(间)、16.245万套。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江苏、甘肃、内蒙古等少部分省份之外,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宁夏、新疆这21个省份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目标都有不同程度缩减。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计划筹建量减少2万套以上。其中福建、江西缩水超50%,2023年福建和江西分别计划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8.1万套和165766套(间),到2024年筹建目标分别下降至2.65万套和75131套(间)。

  对此,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多数省份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目标均较2023年有所减少,背后主要原因是“十四五”时期的前三年,尤其是2022~2023年,各地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进度,整体筹集计划超预期进行。

  根据中指监测,截至2023年末,全国“十四五”时期保租房筹集计划完成率已近七成[“十四五”时期全国计划筹集保租房870万套(间),2021至2023年已筹集573万套(间)]。受此影响,2024~2025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年均筹集任务余量较2021~2023年有所下降,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进入平稳期。

  除此之外,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或与当前市场需求恢复缓慢、地方财政收支紧平衡等因素也有关联。一方面,考虑到市场情绪恢复缓慢,供求关系亟待改善是重要突破点,比如部分地区尚有大量存量房源待利用,当前以优先去化存量保租房为主,新增建设节奏有所放缓;另一方面,当前地方财政收入缓慢恢复,财政收支延续紧平衡,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资金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政策“组合拳”支持保租房建设

  2021年6月,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式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支柱之一。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也是“十四五”时期住房建设工作的重点。

  去年9月,住建部公布数据显示,两年间全国共已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8万套(间),完成投资超过5200亿元,可解决近15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

  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如“十四五”期间重庆计划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据重庆市住建委消息,到今年年初,重庆已累计筹集26.4万套(间),完成“十四五”期间计划筹集目标的66%。再如贵州“十四五”期间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5万套(间),2021~2023年已累计筹集7.17万套(间),已完成计划筹集量的57.4%。

  曹晶晶表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有助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大城市住房供应总量,缓解大城市住房供不应求的矛盾,同时优化住房租赁市场供应结构,有助于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难题,推动构建房地产新模式。另一方面,保租房项目受政府监管,管理更规范,租客权益可以得到较好保障,推动居民租住理念逐步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刚需群体的购房恐慌情绪。

  除此之外,曹晶晶表示,保租房的大规模筹建和金融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也为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发展机会,拓宽企业营收渠道。

  关荣雪注意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遵循的是微利原则,大部分保障性租赁住房由政府主导,保租房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还需多元主体的助力,包括金融主体的参与。要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鼓励房企、政府合力建设。

  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推出之后,各地持续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套政策,在供应端,存量购买、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的重要来源。如2023年,北京、浙江等地对防疫隔离点、健康驿站等闲置资源进行再利用,打造“平急两用”保障性租赁住房模式。

  在需求端,多地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项目规划、租金管理、运营管理等政策相继推出,如今年2月,北京发布《关于规范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应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评估租金,租金年度涨幅应低于周边租金涨幅,且不高于5%。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2023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在福州落地全国首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贷款,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启动。

  曹晶晶表示,从趋势来看,在“租购并举”以及加快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要求下,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仍将保持一定规模。但总体而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保租房大规模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随着住房供求关系变化,后期筹集规模或将有所减少,并逐步趋稳。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