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找特色 谋发展——湘赣边革命老区因地制宜振兴乡村
中国新闻网 唐小晴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6日 11:55
中国新闻网 唐小晴
2022年04月26日 11:55


《世外原乡》浏阳小河乡 张德帆 摄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找特色 谋发展——湘赣边革命老区因地制宜振兴乡村

  中新网长沙4月26日电 (记者 唐小晴)湘赣边陲小镇晋升“网红小镇”、“空壳村”逆袭“脱贫示范村”、“乡村振兴贷”贷出乡村新天地……在湖南平江县、浏阳市、宜章县、茶陵县等湘赣边革命老区,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找特色、谋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

  湘赣边陲小镇晋升“网红小镇”

  湖南浏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将军之乡”。作为浏阳最偏远的乡镇,地处湘赣边界的小河乡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重要区域、红军“后勤基地”,拥有原生态青山绿水,发展了玉针香优质稻、绿色蔬菜、金丝皇菊、良种油茶、“三黑”(黑兔、黑山羊、黑旱鸭)等产业,客家群落、农民画室特色十足。

  脱贫后,如何振兴乡村?“世外原乡”小河乡把农副产品与文娱产业相结合,携手湖南卫视孕育一档乡村振兴全新节目--《云上的小店》,以“便利店”形式深入村民日常生活,挖掘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难题与困境,书写一段文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文化自信新故事。

  通过荧幕,小河乡农特产品走出“深闺”,实现“山货出山”。“小河乡光污染小,地理位置优越,是湖南乃至周边几个省市最好观星地之一,节目组携手小河乡搭建天文台,为孩子们普及天文知识的同时吸引更多人来欣赏浩瀚宇宙。”小河乡党委书记邵劭说。

  在邵劭看来,新媒体平台和网络直播也是助力小河乡农产品推广的新出路。为拓宽农产品销路,小河乡充分利用浏阳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新建物流集散中心、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通过直播带货、网络点单、物流快递,使小河乡物流“毛细血管”更畅通,“山货出山”效率加快步伐。

  小河乡邀请电商专家对全乡30余名乡村主播进行直播带货培训。“日常割草、喂兔后,就学习直播带货。很多农户也加入农村主播队伍,更多青年人自愿回到农村,用新媒体为家乡带货。”直播这一新模式让年近60岁的黑兔养殖户罗银秀的香辣兔销售额翻番。

  今年,小河乡将农民画作搬到线上销售,推动画室产业大力发展,培养农民画师460名,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小河乡从不知名的湘赣边陲小镇晋升为‘网红小镇’,观光旅游的人气慢慢撬动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邵劭说,小河乡将致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加大乡村主播电商培训规模,推动小河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空壳村”逆袭“脱贫示范村”

  风景秀美的泊头村位于平江县东部,以前村集体收入为零,为典型山区贫困村、产业空壳村。根据泊头村地形地貌,驻村工作队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种植,采取“村级+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由泊头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及周边23户贫困农户合作,种植杨梅和梨子220亩。

泊头村。 受访者供图
泊头村。 受访者供图

  光发展水果种植不够,财政部驻村帮扶队引进碧桂园扶贫帮扶项目,建成苗木基地,村民每年可获稳定租金收益,村集体每年获土地固定分红资金。村集体还与致富带头人共同入股经营特色农作物产业,先后建成苗木基地、油茶基地、茶叶基地和小香薯基地等,全村贫困户享受产业分红。

  “酱干厂、红茶厂等特色产业在泊头村发展热火朝天,‘家门口就业,不出村务工’在今天的泊头村成现实。驻村工作队还在村里开设农民夜校,帮助村民学习致富本领。”财政部驻平江县泊头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骁告诉记者。

去年,泊头村启动了加义镇汨罗江“十里画廊”文化旅游项目。 唐小晴 摄
去年,泊头村启动了加义镇汨罗江“十里画廊”文化旅游项目。 唐小晴 摄

  去年,泊头村启动加义镇汨罗江“十里画廊”文化旅游项目,村集体牵头联合周边5个村集体以资源入股,通过汨罗江竹筏漂流及汨罗江畔沙滩树林越野车项目,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

  “泊头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成功逆袭成平江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李骁表示,泊头村正以红色旅游为契机,进一步修缮红十六军驻地旧址、罗纳川故居,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金融活水“贷”动乡村振兴

  湖南宜章县玉溪镇创业青年陈卯,几年前与人合伙创办公司销售脐橙。看好市场行情,陈卯想扩大种植规模,但资金短缺。很快,50万元“果农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陈卯的果园。 宜章县委宣传部供图
陈卯的果园。 宜章县委宣传部供图

  “果农贷”是宜章县在原来“扶贫小额信贷”基础上,创新推出的“乡村振兴贷”系列信贷产品,还有“湘女贷”“油茶贷”“民宿贷”等,覆盖面广、利率低、额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同时免抵押、免担保,主要面向农村地区脱贫人口、农户、专业大户、小微企业等涉农经济主体。

  这一金融信贷服务产品,打出系列组合拳,构筑起“资金贷得到、用得好”“资金还得了、发展可持续”的全过程跟踪“防火墙”,探索了一条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宜章路径”。

  “乡村振兴贷”推向市场后,得到宜章广大农户认可,贷款客户数迅速由“个数”变成“群数”。截至去年底,宜章县已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11348户,金额16.65亿元。

  2020年,该县关溪乡东源村村民范仰宽向宜章农商行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建起养鹅场。如今,鹅场由当初不足500只发展到了2000只,他还办起民宿,买了小车,年收入达10万元。

范仰宽的家庭民宿。 宜章县委宣传部供图
范仰宽的家庭民宿。 宜章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是靠小额信贷脱的贫,现在又有乡村振兴贷款。下一步就是想把民宿扩大、餐饮做好,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范仰宽说。

  该县还创新服务方式,推出网上“一键式”放贷服务,实现“授信一步到位、办贷一次不跑、资金一键到位”,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完)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