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行集:杨梅红了!走,吃喝去靖州!
刘明
吴展团是我文友,我们认识有十多年了。多年前,他曾陪我在怀化追寻沈从文先生的足迹。
他不止一次说,追寻沈从文先生的足迹写了怀化那么多地方,能不能也写写他家乡?
吴展团的家乡是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桂接边区域。
靖州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即为荆州西南要腹之地。公元1103年北宋时期置靖州,有安靖之意,因此得名。
写什么呢?
他说,夏天杨梅红了的时候,我们边吃杨梅,边喝杨梅酒、杨梅汁,所以写写杨梅最好。
吴展团告诉我,靖州可是湖南唯一的“中国杨梅之乡”,杨梅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
靖州境内的“木洞杨梅”有“江南第一梅”之誉,果大色鲜,风味醇正,在清代还成了朝廷的贡品。
既然好吃,传说就有人把“木洞杨梅”树种悄悄带到京城去栽种,但没有成功。
一首诗记下了无数次的尴尬与无奈:木洞杨梅尤擅名,申园梨栗亦争鸣。百钱且得论摊买,恨不移根植上京。
“木洞”是靖州县内的村名,因杨梅而闻名。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杨梅,杨梅让木洞人尝到了生活甜头。
过去,木洞的风俗,要是有女儿远嫁外村,除了送金银首饰,娘家还要送些杨梅树种。
送杨梅树种的用意,既希望女儿家日子甜甜蜜蜜,又暗示她不要忘记自己是木洞的孩子。
蹊跷的是,据说“木洞杨梅”只要一离开木洞村,再怎么精心培育,也无法和原味比。
真应了那句老话: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似乎只成就一种特产。
可以说,我以前不知道“木洞杨梅”的故事,也不知道湖南为什么只有靖州杨梅多。
靖州人口只27万,我不知道全县杨梅栽培面积却超10万亩,产值过6亿,有近5万人从事相关产业。
我对靖州杨梅真没有什么印象,十多年来,即便曾两次到了靖州,都错过采摘的季节。
今年应邀参加靖州杨梅节,不但品尝了酸甜的杨梅,喝了冰爽的杨梅汁和醇厚的杨梅酒,且还看了很多地方。
六月正是杨梅成熟的日子,每到一处果园,满眼都是红通通的,深红、暗红、乌红,也还有将熟未熟的青红。
随手摘一颗放近嘴里,咬一口,有酸的,有甜的,酸得恰到好处,甜得芳香韵味。
靖州杨梅水分饱满,纹路清澈,有一种过分的、近乎夸张的丰盈与旺盛。
这不是我煽情,是眼见为实,是唇齿留香,是吃着吃着,杨梅汁还浸透了上衣。
当然,在吃的过程中,我对靖州杨梅有了些许了解,对它未来也充满期待。
靖州杨梅多。杨梅红了的季节,走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杨梅,甚至连空气都是酸甜的。
在靖州,最多也最先可以品尝的是“乌梅”。它的学名叫“荸荠种杨梅”,因其果形略似荸荠而得名。
“乌梅”是外来品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靖州林业科技人员吴思榜等人从江浙一带引进并改良的。
乌梅,顾名思义,果子是乌红色的,果形近圆,顶部稍凹,果底平实。
红色的“乌梅”,还没有完全成熟,在树上采摘时,当地朋友会说,要选乌色、紫乌色那种才好吃呢。
“乌梅”生命力强,早期果实硬度好,便于运输和储藏,加上肉质细软、汁多味浓,香甜可口,目前约占靖州杨梅的六成。
“台梅”比“乌梅”个头大点,成熟也晚些,台梅前期偏酸,果子深红色,也有紫黑色的。
很多杨梅都怕雨水,一下雨,往往会掉一地。“台梅”最大的特点就是下雨时不易落果。
“台梅”和“乌梅”比,树上结的果子也要相对稀疏一些,不知这是不是不易落果的原因。
台梅,台是台湾的台。“台梅”的品种很多,在靖州主要是“王子安海”和“黑瑞林”。
“王子安海”的原产地在福建安海镇。吴思榜告诉我,它也是台湾农艺师在“安海杨梅”中选育而成的,果子深红色的。
莫非这位农艺师姓王?或者它因为颗粒大而有杨梅中的“王子”之誉?不得而知。
“黑瑞林”和“王子安海”一样耐雨、不走味、可存储,不同之处就是果子为紫黑色,果肉较粗,但有清香味。
“台梅”在靖州杨梅中约占三成,产量和面积仅次于“乌梅”。
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木洞杨梅”,主要集中在木洞村一带,是靖州独有的优质品种,肉厚多汁,酸甜适度,抗疾病能力强。
“木洞杨梅”天然性好,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据说果农至今还沿袭不施农药和化肥的千年习惯,非常难得。
在木洞村所属的靖州坳上杨梅小镇,据说还有一棵杨梅树王,始栽于1495年,到现在已有529年的树龄了。
“木洞杨梅”在靖州杨梅中比例越来越低,约为百分之五左右,当地朋友说,重要原因是含糖量相对较低,保鲜时间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靖州人的思想是开放的,特别是靖州独特的气候和土壤,对于所有杨梅都适合种植,这岂不是更好?
加上杨梅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含糖量高的“乌梅”,以及个头大有看相的“台梅”和“东魁”,逐渐被老百姓所推广。
说到“东魁”,它的故乡在浙江黄岩东岙村,“东”有纪念原产地之意,也有东方的意思,“魁”,“大”也。
“东魁杨梅”的果实特大且汁多,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杨梅品种,是当之无愧的“杨梅王”。
靖州“东魁杨梅”的面积,据说目前只有2000亩左右,在全县所占比例不是很高,但逐年在增长。
我有幸在渠阳镇一个叫“百灵”的杨梅基地采摘过,“东魁”确实很大,差不多有乒乓球那么大,颜色深红或黑红色的。
“东魁杨梅”枝粗节密,叶大密生。随手摘一颗,肉柱饱满,细嫩多汁,甜酸适口。
“百灵”杨梅,名字真好,一问,主人叫孙百灵,不是美少女,而是一位精瘦的靖州汉子,今年56岁了。
1988年,孙百灵从靖州职业中专毕业,学的是林果专业,2000年开始栽培杨梅树。
孙百灵读过书,也喜欢学习,在家乡选种时就看好了“东魁”,且一种就是二三十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东魁”成长周期确实需要时间,且比“乌梅”和“台梅”慢,直到十年后才逐渐挂果。
同时期种植的“乌梅”和“台梅”,一般七八年就有收成了。孙百灵说,这是不少人放弃“东魁”的原因。
2020年,孙百灵又给“东魁”做了个钢架滴灌大棚,这样既可防虫防病防雨,又可掌控杨梅上市时间。
孙百灵还给我们展示了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监控杨梅大棚内的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和空气湿度。
具体讲,温度高了,顶棚可以自动打开通风透气,湿度不够可以自动喷灌。
也就是说,杨梅不再靠天收成了。完全可以科学调节大棚内杨梅的成熟时间,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孙百灵算了笔账,每亩大棚约有22棵树,每棵预计收杨梅60斤上下,每斤卖80元左右,亩纯收入就有三四万元。
孙百灵的故事影响了很多人,如今这种培育精品杨梅的模式已在靖州蔚然成风。
更重要的是,靖州人开放心灵,引进外来品种,既丰富了口味,又延长了鲜果的品尝时间。
过去,靖州“木洞杨梅”主要在6月中旬上市,采摘期也只10来天。
现在有早熟的“乌梅”和“台梅”加入,有晚熟的“东魁”补充,靖州杨梅的鲜果采摘差不多有40来天了。
即便是延长了采摘周期,但靖州杨梅鲜果太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被消费的传言只有三分之一。
吴展团告诉我,过去靖州老百姓一棵杨梅树,树下会掉三分之一,树上还有三分之一摘不完。
不是不去摘,是能卖出的鲜果太少,主要还是产量大,集中上市时间短,压力可想而知。
靖州县委、县政府急百姓之所急。
从2013年开始,靖州就决定举办一年一度的杨梅节,一是希望增加鲜果销售量,二也是想引进加工的战略投资者。
邓文艺就是2013年来靖州的,并在2014年创办了湖南一品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985年出生的邓文艺是湖南邵东人,2009年大学毕业就在家乡做中药材玉竹的饮料研发。
邵东也产杨梅,他为此也做了杨梅饮料的研发。可原材料有限,一来靖州,邓文艺就不想走了。
他说服亲友,在靖州建了杨梅加工厂,一期就投了一个多亿,建成了1.8万吨杨梅饮料和中药饮片生产线。
短短十年过去了,“一品东方”杨梅汁饮料已畅销十多个省市区,在张家界、凤凰和桂林等景区深受游人喜爱。
在靖州,邓文艺建成了2000多亩的杨梅示范基地,还带动当地老百姓种了3000多亩,辐射乡村十余个。
按邓文艺构想,“一品东方”第二期还投资1个亿,将增加两条杨梅饮料的生产线。
不言而喻,邓文艺来靖州十年投资兴业,为杨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扩宽了新思路,打开了新市场。
当然,这无疑也是十年来靖州杨梅产业发展的缩影。
还有,湖南补天健康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靖州做了杨梅汽水、蜜饯和杨梅干等,市场反响都不错。
据了解,在木洞庄园杨梅产业园,年产5000吨杨梅果酒和年产1000吨杨梅白兰地酒的生产线等已建成投产。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这树是杨梅树,这“凤凰”就是万千关注、关心和关爱靖州发展的人。
这“来”是你来我来大家来。未来已来,款款而来。
如今,除了“吃吃”,靖州杨梅已实现向“喝喝”华丽蜕变,一个可以预见的“梅”好未来令人期待。
今年参加靖州杨梅节,我还碰到了70岁的阳国秀女士,她是全国十大食品罐头生产领军企业湖南果秀食品公司董事长。
阳国秀董事长说,看了靖州杨梅节的活动很震撼,她在思考能不能把靖州杨梅也做成罐头呢?
2006年,我在中新社当记者时,曾采访过阳国秀董事长。十八年过去了,她还是那么认真,那么忙碌,仿佛有永远做不完的事。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值得一提的是,离开靖州那晚,吴展团等朋友还专门请我喝了点杨梅酒。
我们先是在渠水边走了一阵,水边有一条老街,有一栋叫“两粤会馆”的老房子。
下雨了,我们走进去躲雨,点了份靖州土鸡和柴熏腊肉。喝的是杨梅汁,上的是杨梅酒,配的果盘还是杨梅。
我们边吃杨梅,边喝杨梅酒。吃了,喝了,醉了,最后解酒的还是杨梅汁。
酒不醉人人自醉,不唱山歌不开怀。
在山歌对唱中,我们真喝醉了。第二天醒来时,浑身还有点味道。
我熟悉,这是靖州杨梅的味道:酸甜酸甜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