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气象台11日预计,未来九天,湖南降雨量≥0.1毫米的天数为0至1天,基本无雨,天气将以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气象干旱继续发展,森林气象火险等级逐步上升。
气温则稳步回升至20℃以上,可谓秋高气爽,但昼夜温差大。值得关注的是,17日至18日有弱干冷空气影响,气温有所波动。
具体来看,12日20时至13日20时,全省晴天间多云;北风2~3级;最高气温25~27℃;最低气温湘西9~11℃,其他地区11~13℃。13日20时至14日20时,全省晴天间多云;北风2~3级;最高气温25~27℃;最低气温湘西10~12℃,其他地区12~14℃。
专家提醒,近日需关注干旱发展,并做好保水节水和科学用水等抗旱工作。受气温回升和连晴天气影响,省内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逐步上升,需加强火源管控等森林防灭火工作。
链接
拉尼娜事件将持续至今冬
据中国天气网11日消息,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0月9日),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当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将延续到今年冬季。世界气象组织8月依据全球长期预报产品中心预测,当前的拉尼娜事件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持续,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为70%,但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的概率将逐渐下降至55%。
拉尼娜事件对华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拉尼娜事件与我国冬季气候偏冷有很好对应关系。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频率在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冬季偏冷和偏暖的比例各占一半。
一般情况下,拉尼娜事件当年秋季后期(此处仅统计11月份),我国西南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他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尤其是华北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我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尤其是华东中部、华中中部、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新疆中部等地,但东北地区西部、西南地区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多。
一般情况下,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征为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大范围降水偏少,尤其是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有年代际差异。1951年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拉尼娜事件当年我国冬季气温均为显著偏低,均出现冷冬现象。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拉尼娜事件当年气温偏高也时有发生,甚至暖冬现象也有出现。
拉尼娜事件发生年份中,2008年和2018年为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偏重年份,2011年为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正常偏轻年份,2001、2012和2021年为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偏轻年份。2008年10月西藏遭遇有气象资料以来范围最广、强度较强的降雪天气。2018年10月黑龙江和新疆遭受低温冷冻害和雪灾;11月四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新疆、青海、黑龙江等多地遭遇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