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国一类卷烟产销量榜单上,“芙蓉王”以压倒性优势连续18年蝉联榜首。这份殊荣背后,是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构建的全链条精益质量管理体系在持续发力。从中国首个数字化质控平台到国产智能烟机样板线,从独创的“三级工艺监督”到工匠人才培育工程,该厂正以科技创新与匠心传承的双轮驱动,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品质护航:构建数字化质控新生态
走进常德卷烟厂卷包车间,电子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制丝、卷包全流程的工艺参数。近年来,常德卷烟厂面对市场压力、成本限制、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压力,始终锚定“品质立企 品牌强企”的企业方针不变,秉持“零缺陷 零失误 零容忍”的质量原则不动,坚持铁腕抓质量的态度,聚焦产品质量精美。
为守护品质,该厂探索建立数字化质控平台,增强工艺质量管控能力。工艺质量管理部副部长赵萍萍介绍:“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搭建了制丝-卷包质量数据链条、数字化单机质量管控、自检点检自动监控等11项场景建设,大大增强了工艺质量管控能力。”
除此之外,该厂还打造了卷包智能产线,通过建立烟机设备智能管理系统,完成包括智能点检、蜘蛛手传烟监测、重量控制优化、振动检测在内的10个智能应用,探索运行设备360健康体检新模式,编制智慧图谱,高效保障了设备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卷包预报警系统更是精准防控质量风险关键环节之一。工艺质量管理部工艺专家李春秀表示:“通过对设备异常剔除数据自动分析,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实现质量问题精准项修。”截止2024年8月,该厂已完成所有中速机和国产高速机预报警系统的部署推广,覆盖了28组中速机和11组国产高速机,实时监测17项卷包关键工艺参数,建立工艺—设备—班组联动管理机制,有效控制了质量风险。
匠心铸造:提升“精美化”质量新动力
“用匠心打造卓越品牌,对每一道工序都做到精益求精。”一直以来都是常德卷烟厂面对激烈的市场压力,保持品牌竞争优势的法宝。该厂不断细化品质举措,坚守质量底线原则,推动产品质量向“精美”迈进。
为提升小盒透明纸包装质量,他们专门组织攻关小组开展课题攻关改进,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首创发布了《常德卷烟厂常规硬盒卷烟“精美”盒装质量要求》。卷包车间副主任文亚宇介绍:“我们从标杆机台打造、短板机台优化两个方向为突破口,开展设备精细调整与改进。按照小包成型、小透成型的包装过程,对每道工序逐一梳理,固化提升小透包装质量的设备维修、调校方法与标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校验方法经验库,产品外观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人才培养更是继承“精美”品质的关键。该厂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师带徒机制和多能工培养机制,传承精湛的操作和维修技艺,打造卓越的卷烟品质,力求做到完美无瑕,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创新赋能:国产智造激活发展新动能
优质的产品离不开先进的设备。近年来,常德卷烟厂加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不断推动设备迭代升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设备工程部卷包技术员李全晶介绍:“ZJ119卷接机组、ZB416包装机组是我国烟草行业首次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智能烟机产品。我们已完成10台高速卷包机组迭代升级并实现产能,打造了行业样板线。”
“我们还建立了‘三级工艺监督’质量巡查新模式。从质量管控的业务视角入手,细化监督检查颗粒度,明确监督的方式,提升工艺制度标准执行和监督检查实效。”工艺质量管理部工艺专员龙淑明说,“其中,梳理了制丝工序10类监督任务和卷包工序19类监督任务,形成了《卷包、制丝工序三级工艺监督职责分布表》并试运行,去年共开展了16600次日常工艺监督检查。”
在此基础上,该厂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周建春介绍:“通过实施‘育苗工程’,打造‘专家面对面’专业课堂、周末课堂和岗位见习制度等平台,采用 ‘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大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零零后新入职的员工杨成奥兴奋地说:“这种培养模式让我能快速成长,学到很多真本领。”
“质量攀登永无止境。”随着新的投资项目启动,该厂正构建“工艺-设备-人员”三维质量模型。站在连续18年领跑行业的新起点,这支“质量铁军”正以更精密的智控体系、更严苛的工艺标准,续写着品牌发展的传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