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 一片血色圣地
高文化
石门,湖南首批革命老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
贺龙、任弼时、周逸群、邓中夏、段德昌、关向应、李达、萧克、王震、夏曦、卢冬生、袁任远、许光达、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揣党的初心,肩负民族希望,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伟大革命实践,留下一串串深深足印,如今成为国家和省市县级革命文物和革命遗址。
成千上万石门儿女听党话,跟党走,闹革命,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涌现王尔琢、陈振亚、陈寿山、王展程(28团参谋长)、蔡晴川等一批英烈志士,谱写人民创造历史壮歌。
湖南土地革命战争历史石门篇章可歌可泣
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王尔琢、曾庆萱、盛忠亮、贺声洋、刘勋树、袁东藩、吴协仲、伍伯显、盛联熊、龙石前等石门儿郎,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地求学,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投身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为我党早期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25年7月,曾庆萱、袁东藩受组织派遣,回到家乡秘密开展活动,1926年初建立中共石门特别支部,当年11月升为中共石门县委。石门党组织、工农政权、革命武装先后隶属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管辖。县委组织人民和革命武装跟随贺龙红军浴血奋战8年,积极参与大规模武装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尽管遭受“沁日事件”等挫折,但针锋相对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先后开展“年关暴动”“南乡起义”等,配合红军进行反“围剿”作战,诸如,石门北乡、土地垭、夹山、白沙渡瓜子峪等战斗。
1934年11月26日,中共湘鄂川黔临时省委、湘鄂川黔省军区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标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立。1935年2至9月,蒋介石先后调集130个团分6个纵队对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发动湘西攻势,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5年9至11月,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红二、六军团集结石门西北整军扩红,着手撤离进行长征,地方党组织领导当地百姓千方百计帮助补给运送军需物资,动员3000多石门儿郎报名参加红军。1956年石门被中央政府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认定一类革命老根据地。
贺龙、仼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光辉足迹遍及石门
1928至1935年,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军开辟湘鄂西和湘鄂川黔两大革命根据地,八战石门,三次解放县城,两建县委和苏维埃政府,整军扩红70余天,传播革命火种。
1928年8月,为支援石门南乡起义,贺龙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为红四军)1500余人,第一次征战石门。8月25日,贺龙在磨市(磨岗隘)万寿宫召开会议,决定在此建立石门县苏维埃临时政府,拟定曾庆萱为主席。
1929年8月,贺龙率红四军进军西北乡,帮助县委在泥沙(今壶瓶山镇)泥二垭(后南北镇贺家台村)建立县苏维埃政权。
1930年2月,红四军东进,与洪湖地区红六军会师。贺龙请石匠在贺家台后山岩壁上雕刻“一弓三箭”图,意为中国工农红军一定要射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出发前红军将士集体面对此图宣誓:不获全胜,决不回还。
1930年4至5月,红四军与红六军于湖北公安会师后转战松石澧交界,面对三面强敌围堵,转战石门。在游击队配合下,5月21日拂晓,在三圣庙土地垭打响围歼石门保安团之战,缴获枪支百余,俘虏敌人近百人。
1930年7月,红四军与红六军于江陵县组建红二军团,周逸群(后为邓中夏)任军团政委和前委书记,贺龙任军团指挥部总指挥。1930年10至11月,邓中夏、贺龙率红二军团从洪湖渡江南下,连克南县、华容、安乡县。11月6日红军主力围攻澧县、津市之际,贺龙指挥红11团进击石门,13日首次解放县城,军团指挥部以及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由贺家台迁至县城文庙,召开大会选举产生县苏维埃政府领导班子。21日,邓中夏率红17师留守县城,贺龙率军团主力和石门游击武装南渡澧水,向夹山发起猛攻取得大捷,并一鼓作气,攻占解放临澧县城。
1931年1月中旬,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邓中夏做出“依托五(峰)鹤(峰),进军石门”部署,贺龙率红二军团从鹤峰走马坪出发,沿途击溃重重围堵,当月23日第2次占领县城。红军每到一地轰轰烈烈开展土改运动和“反围剿”斗争,发动群众,打土豪。先后建立起60个区乡苏维埃政府,游击队千余人,苏区面积、人口超过全县65%以上,苏维埃工农革命运动处于鼎盛时期。
1935年8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六军团从桑植洪家关出发,经走马坪、江垭进入石门,萧克率红17师第3次解放县城,并迅速解放80%以上乡村,层层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游击队达80多支8000多人。红军主力兵分三路扩大战果,23日攻占临澧县城,24日占领津市,27日攻克澧县县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李达等前往庆贺胜利。
1935年9至11月上旬,石门整军扩红期间,红二、六军团通过“开大会、写标语、唱红歌、演节目”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严惩土豪劣绅,救济穷苦百姓。贺龙亲自在维新、渡水、磨市等地召开万人大会宣传发动,渡水主持军事会议部署突围长征。任弼时在渡水为红军整训写下“红军誓词”,在磨市做总结动员,部暑反围剿行动。组织苏维埃和农协在22个区乡打土豪458户,对36名罪大恶极土豪劣绅通过大会公审镇压处决,将没收粮食、钱物全部分给穷苦百姓。
1976年普查10个乡镇,尚存红军标语128条。维新唐春娥家内墙上发现红军绍伯《从军乐》诗:“铁肩挑主义,血手写文章。励志从军乐,愿君莫徬徨”。渡水男女老少爱唱红歌《鸡儿叫》:“鸡儿叫,红军到,滴滴嗒嗒吹军号。机关枪,迫击炮,专打劣绅和土豪。吓得坏蛋四处逃,穷人翻身哈哈笑”。
石门,红色摇蓝,红军重要兵源地之一
1928至1935年,石门儿女前赴后继争当红军多达万余人,成为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参加红军人数最多的苏区县之一。
整军扩红期间,贺龙、萧克等亲自动员号召青年参加红军闹革命。一时间“当兵就要当红军,跟着贺龙闹革命”蔚然成风。70余天3000多石门青年报名参加红军,再加周边津澧达7000多人,新组建“官铺、石门、石慈”3个独立团,成为红二、六军团新鲜强劲的“石门血液”。
石门籍红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南征北战,冒着枪林弹雨,翻越雪山草地,走到圣地延安,走向全国。有的献出生命,有的战功卓著,有的历练成长为党政领导和军队指挥员。石门籍红军将士血洒在20多个省市108个县的土地上。其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名可考红军先烈达2200多位,如,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墙刻上石门籍约1010名,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英烈墙刻上石门藉约310名。红六军高级干部、毛泽东亲家陈振亚征战湘鄂赣,孤勇奔延安,魂留迪化。还有许多优秀儿女在地方党组织、苏维埃政权和游击队等中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出生入死。
石门堪称湘西北的将军县,近代涌现诸多杰出人物,有据可查将军50余位,大都是红军、人民解放军郑洞国,包括抗日名将郑洞国等。
王尔琢,红军早期杰出将领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03年出生于石门官桥村,13岁村里读私塾。后入官桥国民小学、县立高级小学读书。1920年,就读于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附中,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当年7月考入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5月,与郑洞国一同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当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经常找其谈话传输革命思想。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借故扣押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向共产党示威。王尔琢3次面见蒋介石为李之龙说理声援,据理力辩,并与蒋先云、陈赓一道,利用学校和社会上舆论工具,披露事件真相。蒋介石大骂王尔琢不听话。1926年夏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3师党代表、东路军先遣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和26团团长,3次攻打南昌战斗,屡立战功。1927年春,率部向上海挺进中,蒋介石委派亲信以擢升军长相许,劝告拉拢其加入国民党,蒋介石遭拒后便下达密杀令,他获悉后带领部分共产党员一同出走。1927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4军25师74团参谋长,随周恩来赴南昌秘密从事起义准备工作。8月1日,率部在南昌德安车站将张发奎警卫营全部缴械。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奉命留守三河坝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率部与敌激战3天3夜后突围至饶平,受到周恩来和总指挥贺龙的夸奖。1928年1月,朱德通过多次战斗考验,慧眼识才,破格任命其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成为当时最年轻指挥官之一。同年4月,上井冈山参与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4月28日,在井冈山与毛泽东取得联系,及时促成“朱毛”会师宁岗县砻市。会师后,王尔琢任第1师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率部协助毛泽东、朱德等指挥高垅、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多次挫败国民党“进剿”和“会剿”,赢得“飞兵28团”称号。5月4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红四军)正式成立,任军参谋长兼10师28团团长,后当选中共红四军军委委员和中共湘赣边特委委员。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闻讯前卫第2营营长袁崇全胁迫欺骗1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叛逃,立即率警卫排追赶。追至江西崇义思顺墟时,苦口婆心做叛逃官兵工作,两个连最后回到革命队伍。而王尔琢却遭叛徒袁崇全开枪杀害,英勇牺牲,年仅25岁。
王尔琢牺牲后,毛泽东高度评价:“王尔琢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朱德挥泪长叹:“我军失去一位能将啊!”。
袁任远,南乡起义领导人之一,共产主义战士和老革命家。
1898年出生于湖南慈利县,原名袁明濂。1925年5月回国,8月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受组织委派回慈利开展地下工作,任中共慈利县特别支部委员、县委委员。马日事变后,1927年5月转任中共石门县委委员。1928年5月参与领导发动石门南乡农民暴动,组建湘西工农红军第4支队并任党代表。后转战湘桂粤赣边区,先后参加广西百色起义,参与创建和保卫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甘南和山城堡等战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开辟雁北抗日根据地和晋西北收复七城等战斗。1939年10月随部返回陕甘宁边区,打退国民党向根据地进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南省政府副主席、内务部副部长、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青海省省长等职。1962年增选为中监委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中纪委常委、副书记。曾当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中顾委委员,1986年在北京病逝。
石门,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热土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色文化,对培养爱国主义、践行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及全县。诸如,烈士陵园,维新镇,红二、六兵团会师休整扩红遗址;磨市镇,红二、六军团长征集结出发地;夹山镇崇秀寺,南乡起义策源地旧址;三圣乡刘家峪,石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遗址及黄鳌、贺锦斋、曾庆宣等烈士墓;王尔琢、陈振亚故居;夹山镇善人坡和蒙泉镇“南乡起义”、湘北职中王尔琢、楚江镇老西门社区“石中惨案”、石门一完小抗日阵亡等烈士纪念碑。
白色恐怖下,贺龙率领红军首战石门,年仅26岁红4军参谋长黄鳌突围中保卫贺龙中弹血洒渫阳,年仅27岁红1师长贺锦斋与反动武装激战中英勇牺牲,长眠泥沙山乡。4位县委书记、6位县苏维埃政府主席、5位游击大队长和170多名共产党员为创建保卫苏区英勇牺牲。“沁日事变”,总工会长邓恒泰、工人纠察队长易忠玖、新关农协会长阎昌奎等16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石中惨案”,县委委员苏清镐、邢业炳等17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英勇就义。南乡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支队700多名游击队员壮烈牺牲。石门烈士陵园现安葬烈士2493名。
红二军团政委、湘鄂西特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邓中夏曾说:石门、鹤峰、五峰、桑植、长阳等苏区是国内革命战争一好根据地。曾任石门、鹤峰苏区县委书记的伍伯显在《湘鄂西红军游击纪略》:“石门在第二次革命战争中……参加红军战死者万人”。
南北镇薛家村,68名红军烈士集体舍身跳崖牺牲地。和贵州石阡长征中红六军团800名红军集体跳崖困牛山、狼牙山五壮士等一样悲壮惨烈、撼人心魄。
1931年7月,蒋介石调兵30万对中央红军根据地发动第3次“围剿”。石门罗效之保安第10团,慈利朱华生保安第9团,国民党新编第34师,桑植周燮卿第7旅及湖北恩施罗启疆旅等纠聚在一起,对石门苏区蠢蠢欲动。9月8日,罗效之命令第一大队长陈震(绍南)、第二大队长陈显伯带领2000余敌兵进剿泥沙苏区。9月9日,县游击大队长张桂林率80多人进行反击,因兵力悬殊,战斗失利,撤向泥二垭。9月10日凌晨,罗效之纠集千余队伍,向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贺家台进犯,独立团第2营营长盛联雄、第3营营长唐占益及县苏维埃政府领导陈奇谟、杨万柳等率部予以还击,双方激战4小时,红军死伤20余人。因弹药耗尽,兵力不足,便放弃贺家台,盛联熊、唐占益带领红军和游击队分头向南北镇方向撤退,商定湖北走马坪会合。
11日,大雾弥漫,营长盛联熊率部顺利穿过敌人清官渡防线后,途经万寺坪时遭敌陈震部包围。盛联熊迅速组织突围冲出封锁线,令12连断后狙击。来自洪湖苏区精锐12连,不怕牺牲,作战勇敢,为保存实力,边打边退。退至丘岭坪遭遇团防陈孝道营伏击,转向阴溪洲撤防,又遇罗效之部拦截,两面受敌遭重创,30多名战士牺牲。经一番侦察,12连便撤向当地制高点——大帽尖山。陈震、陈孝道紧追其后,几千大敌压阵,围得严严实实,并向山顶逼近。12连68位战士因弹药和兵力严重不足,对地形不熟,加上下雨云雾笼罩,分不清东西南北,敌众我寡,处境越来越危险。12连只得采取游击战术,在林中与敌人周旋。与大部队失去联系,求援无助,被追逼至剪刀峡。剪刀峡悬崖之上为罗坪乡长梯隘村,下方为南北镇薛家村。仅悬崖边一条羊肠小道联通上下两村,敌中队长陈金次早已把守于此。侦察发现守敌昏昏欲睡,10多名战士闪电般冲过敌人防线,快步跑到红岩嘴,惊醒的敌人蜂拥而上围住突围战士,双方展开赤膊战。由于围困多日,粮食缺乏,体力不支,战士被逼下悬崖。紧接着第二批战士冲上去,又被敌人逼跳悬崖。剩下战士见此情景暂停突围。这时,白狗子对12连形成包围圈如铁桶一般,边放火烧山边喊话劝降。所幸下雨,烧山没能烧着战士。
32位战士浑身血迹,弹尽粮绝,伤痕累累,怒视着敌人,相互搀扶退到悬崖边,僵持许久。最后连长叮嘱大家:“同志们,今天我们就革命到头了,大家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劳苦大众一定会过上好日子,跟我走,18年后还跟贺司令杀白狗子”。一个接一个毁弃枪支,纵身跳下悬崖。
那一跃,惊天地,泣鬼神,气吞山河。当时农会会员在剪刀峡一带找到68具红军烈士遗体,偷偷在村里5个地方掩埋。
石门南乡起义,湖南5大农民起义之一
中央党校出版社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记载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包括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起义86起,其中石门南乡起义排第41位。
南乡,石门、临澧、桃源、慈利4县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区域。党的“八七”会议后,1927年8月下旬,县委委员袁任远到南乡(今夹山镇西周村)与当地陈寿山、宋鹤鸣、周才桂、张三烈、杨树志等一道恢复崇秀寺小学,更名临石联立崇秀寺小学,朱子著任校长。袁任远以教员身份化名老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工农红军第4支队。
1928年2月,贺龙、周逸群等与南乡地下党取得联系,22日深入南乡周家峪、朱家溶、刘家山、崇秀寺等地走访调查,在张海涛家秘密召开会议,当地张三烈、陈坤山、周南、陈寿山、周敬等参加会议。贺龙要求大家坚定信心,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严守纪律,建立地方武装,适时发动武装起义……贺龙讲话让大家吃了定心丸。
短短7个多月,逐一将常德、桃源边界冯钧游击队,慈利广福桥张学阶游击队,以及临澧佘市桥、桃源会同、云头山等游击武装整合为农民自卫队,还争取侯宗汉地方武装加入。形成以太浮山为中心,东抵临澧佘市桥,西至桃源界漆河、慈利老棚、五雷山,北接石门十九峰山南,南到常德盘塘桥,纵横200多公里的游击区域。1928年5月常德特委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支队。
不完全统计,支队3000多人,其中武装队员1200多人,600多条枪,还自制大量土枪、土炮、大刀、长矛、黑色炸药等。据火炮原理制作成威力较大棕树炮(调炮),即将老棕树锯成炮管,掏空装上火药和铁石粹片,用铁丝扎固。还用土罐、瓷瓶装火药引线制作土手雷(滚雷)……这些在与国民党正规军、团防交战中,发挥较大杀伤力。
1928年5月,县委落实常德特委“暴动夺取政权”“建立游击根据地”等指示精神,派伍经忠、盛联雄到县城石门中学,曾庆轩、陈奇谟到北乡磨市,袁任远到南乡白洋发动群众准备起义。
5月5日,县团防局8名团防队员,奉令带着共产党员名单到南乡抓人,酒足饭饱夜宿花数寺垭铺。一区区委和4分队决定先发制人,当晚县委书记曾庆萱、指导员佘策源、分队长陈寿山带领16名队员夜袭寺垭铺,当场砍死8名暴徒,打响南乡起义第一枪。5月16日,袁任远、陈昌厚、杨文林等带领游击队趁热打铁,成功偷袭夏家巷团防局,南乡起义序幕全面拉开。游击队到处张贴标语传单,清恶除霸,放粮济贫,穷苦百姓纷纷加入游击队。
国民党反动当局见此调集新编第4军陈嘉佑3个团和石门、慈利、临澧、桃源、常德5县团防武装上万人“清剿”南乡。南乡2区游击大队长肖渊泉率领大队频频出击,摧毁周寺庵、夏家巷、广福桥一带团防武装,5月25日剿灭慈利来犯敌兵一个排。国民党集中兵力扬言血洗周家峪,铲平崇秀寺,肖渊泉率领大队三方布阵沉着应战,大获全胜,缴长短枪20支。7月12日上午全歼临澧团防30多人,下午击溃石门团防猖狂反扑,乘胜追击至十九峰会垭山半坡时,不幸腹部中弹,血肠外涌,他一手捂住肠子,继续指挥追击,前进不到20米,倒地牺牲。
正值敌我抗衡节骨眼上,一路军指挥候宗汉叛变,亲手杀害党代表冯钧及其游击队20多名队员,将冯钧人头交国民党以表忠心。这时与贺龙红军失去联系,南乡起义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历时108天而失败。突围出来的70多名游击队员和9名进步青年兵分两路投奔红军主力,一路由周南、谭良才、周满堂、闫于羔等带领沿祝公渡、刘家河去鄂西投奔;一路由陈寿山、张三烈、陈坤山、周敬哲等带领从铜山经杉板桥去宜昌投奔。
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地方团总张登之、覃文召卷土重来,勾结临澧团防王耀庭、官渡宋琴楼对杨坪、官渡、白洋一带地下党、游击队进行疯狂抓捕和血腥屠杀。先后杀害我地下党员、游击队员、进步人士90多人,22个游击队员满门杀绝,2000多间民房被烧,500多村民无家可归,17家农户携老带幼背乡离井,颠沛流离。当年7月29日,国民党想从游击队员口中得到地下党、游击队员名单,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善人坡惨案”。张空彦被捕后受尽酷刑,割下首级示众;闫同阶被绑树桩,被“背火篓”酷刑迫害至死;队长陈光昭被捕后,被用4枚大铁钉将手足钉在门板上,抬着游夏家巷示众后,再抬回自己家里连同房子活活烧死;张国清、张榜清两兄弟被覃文召被用辗杠活活辗死;张杰斋被刽子手舒集吾活活取肝下酒。
1930年10月贺龙率红军再次打回石门,两年前突围投奔红军警卫营长张三烈、连长陈坤、陈太阶、贺文成亲临南乡,清剿铲除恶霸,恢复苏维埃政府。
南乡起义虽然失败,但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高高举起,有力助推湖南革命斗争和湘鄂边根据地创建,有力回击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宣示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点燃革命燎原之火。
石门,永远的红土地
循着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走进石门,感动震撼,感悟初心,领悟无数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苏区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红色,石门最鲜活最厚重的底色。这片历经血与火淬炼的信仰土地,寸寸红土地,遍洒英烈血,红色灵魂永存。这里一草一木蕴藏着石门儿女的赤胆忠魂,这里一山一水都铭刻着革命先烈的英雄史迹。新时代石门老区人民热血依旧,初心永恒,砥砺前行。
新征程上,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石门红色故事,让红色血脉赓流永续,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门新篇章注入强劲的精神动能。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