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共忆邓中夏烈士
邓建华
2024年正月初二,我和伯父伯母的挚友向端四夫妇等一起冒着严寒相约同去拜访邓中夏亲侄子邓邦镇先生和侄媳卢波女士。大家一路畅谈,言语中充满了对邓中夏烈士丰功伟业的敬意,同时我也对我伯父、伯母从事油画和雕塑精湛技艺以及不懈宣传邓中夏烈士业绩的钦佩之情。
1894年,邓中夏出生于郴州宜章县五岭镇邓家湾一户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邓典谟,曾考中举人,后在清政府、北洋政府及中华民国政府任职。邓中夏从小酷爱读书,7岁入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传统教育,后到樟桥小学和宜章县中学读书,少年时代的他,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超出同龄的聪敏。
交谈中,邦镇伯父回忆起邓中夏(乳名邓隆顺)、他父亲邓隆渭、我爷爷邓隆烈青少年时的桩桩往事,如路见不平大义凛然骂县官、五四运动回老家亮公祠堂传播新思想的故事,我脑海中就浮现出中夏爷爷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形象,感受到他立志救国的家国情怀。邦镇伯父告诉我们,他在老家读书时,他的启蒙老师邓隆培(邓中夏堂弟)在课堂上经常用邓中夏的故事鼓励自己:“邦镇,你要好好向你二伯学习,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邓中夏出生时正处清末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青少年时代的他,感受到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威胁,在父亲的调教和家族文化的熏陶下,他接触了进步报刊,培养了浓烈的家国情怀。
在郴郡六城联立中学(郴州一中前身)和湖南高师(湖南大学前身)就读期间,邓中夏受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谭嗣同、黄兴、宋教仁等三湘革命家和杨昌济等湖南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家的影响。此后在与毛泽东、蔡和森等湖湘青年才俊的交往中,更是萌生了革命思想,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中学时代的邓中夏,目睹了20世纪初期的外忧内患,民不聊生,年青而充满激情的他,大声疾呼:“同胞们,振奋起来,醒一醒!”由于当时还在摸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他将满腔热血、满腹悲愤寄于笔下,作画《醒狮图》。他渴望中国这头雄狮能尽早醒来。
1917年,邓中夏从湖南高师文史系专修班毕业,赶上北大暑期第二次招生。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门(中国文学系)。到北大后,他立即投入新文化运动的大潮,成了北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邓中夏对蔡元培的革新精神非常崇拜,积极参加北京大学哲学研究会、北京大学进德会、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等社团。邓中夏意识到:中国劳动人民识字的人数太少了,难以通过哲学唤醒青年工人和全国民众共同救国,于是他发起创办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从街头的不定期讲演,发展到官立讲演所定期定点讲演,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五四运动爆发后,邓中夏率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冲锋陷阵,推动爱国反帝斗争深入发展。1919年5月至6月间,邓中夏带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到北京城区各处发表爱国反帝演讲。演讲的题目有:《国民快醒》、《国民责任》《经济侵略之抵制》《抵抗强权》《为什么要爱国?》等。
通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城乡的讲演,广大民众的爱国主义觉悟大为提高。邓中夏开创的露天讲演法,使学生的爱国反帝斗争立刻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因此在五四运动得以迅速推广。受到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影响,北京各校都迅速组织了讲演团,为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本世纪初我国人民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进入新民主主义的阶段,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邓中夏作为五四运动的重要组织者,为五四运动的准备、爆发和胜利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法租界被捕。在狱中,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顶住了敌人的威逼引诱和严刑拷打。他对狱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刑场,邓中夏高呼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英勇就义,时仅39岁。
著名党史研究员陈晋评价道:“邓中夏是少有的我党早期的骨干,我们党早期的领导人,而且他无论是在早年领导学生运动,还是后来领导工人运动,无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还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都做得非常的出色,他是那个年代的大英雄。”
我们在邦镇家话题深远。邦镇伯父告诉我们:1994年是邓中夏爷爷诞辰百周年。为缅怀先烈、也为中夏故乡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乡人民希望在烈士的故乡建一所希望学校。邦镇伯父带着家乡的基层干部四处奔波,在北京找相关部门和领导。经过不断努力,在担任外交部长多年、时任国务委员黄华支持帮助下,由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同志批示,中夏希望小学的建设项目终于立项通过,同时也得到了中夏爷爷生前工作生活过海内外同胞的关心和帮助,其中澳门同胞就捐赠了50万人民币。1994年10月5日,为希望小学剪彩成为纪念邓中夏百周年纪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邓中夏希望小学建成后,他们夫妇仍时刻惦记着学校的发展,经常打电话关心学校基础建设。2004年,他们回老家探亲之际,拿出他们筹集多年的稿费全部捐给学校购买电脑、电子琴,并给每个学生送一套画具。他们告诫学生们好好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继承中夏先烈的遗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场的老师和学生们倍感鼓舞。
这所中夏爷爷读过书的小学现更名为中夏希望小学。她位于毛泽东的诗词《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之中的“五岭”之一的骑田岭宜章邓家湾村。学校群山环绕,绿色葱郁,孕育了中夏等革命先烈,也先后奠基培养了不少博士、硕士、本科等优秀人才,续写着红色故里向上、向善的家族文化。
2021年恰逢建党100周年之际,作为央企基层党支部书记,我组织了单位党员从长沙到宜章县进行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先烈精神,壮大中南勘测”的缅怀中夏烈士的党建活动。通过党建活动,宣传邓中夏爷爷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骨纵成灰,矢志不渝”的革命情怀,给我们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夏爷爷创造了诸多的第一:他是中国工会的创建者;第一个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知识分子;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工人俱乐部;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工人大学;第一个提出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第一个提出香港要回归祖国的共产党人;南昌起义第一个倡导者;五四运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他亲自发动和领导的省港大罢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他是中国共产党内从事工人运动最早的开拓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今年是中夏爷爷诞生130周年也是建国75周年。缅怀先烈,寻找先辈思想之源是这次活动的交流主题。中夏爷爷能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杰出工人运动的领袖,最后为了崇高的理想凛然就义,这些都离不开浓厚向上向善的家族文化、淳朴的家乡情怀、疾风暴雨般的革命锻炼,更重要的是他对马克思学说的坚定信念,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忠诚。邓中夏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作者简介:邓建华,邓中夏烈士侄孙,著名油画家邓邦镇侄子,博士,中国电建中南院首届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