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市县动态>内容
娄底市娄星区石背屋场:共享幸福生活
中新网湖南 李思思 王智雄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6日 10:56
中新网湖南 李思思 王智雄
2023年10月16日 10:56

  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洪山村的石背屋场,背靠洪家山森林公园,山清水绿、景色宜人,高灯河穿流而过,长芷高速公路双江连接线纵贯全屋场,房屋排列有序、环境洁净优美、乡村旅游人气十足……如今的石背屋场呈现出一幅景美、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石背屋场航拍图。娄星融媒 供图
石背屋场航拍图。娄星融媒 供图

  “现在家园变美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石背屋场党小组组长贺岐江感慨道。

  筑牢党建基石

  美丽屋场建设涉及农户多、问题多、困难多,如何破题?石背屋场党建引领破难题。

  石背屋场的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形成“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监事会”模式。组织召开屋场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自主管理、自主建设,形成“我的屋场我建设”干群共建的动人场面。

  屋场扩建旅游停车场,需占用村民贺立军的部分用地,刚开始贺立军不同意。党小组、理事会的成员反复上门,讲政策、说利害、做工作,并建议贺立军舍弃开出租车的事业,回乡搞民宿,由村上提供技术指导和物质支持。

  贺立军经过再三考量,愿意让地配合屋场建设,并建立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一体的民宿家庭餐馆。“刚开始不太愿意,多亏他们工作做得细,现在自己开了民宿,实现在家门口挣钱。”贺立军说道。

修建好的旅游停车场。娄星融媒 供图
修建好的旅游停车场。娄星融媒 供图

  停车场成功扩建至3000平方米,并安装3个充电桩,解决了旅游高峰期游客车辆安全停放问题。现在,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市民从城区乘坐103路公交车来这里游玩爬山,大大增加了游客量。

  屋场建好后,管理是关键。为了弥补基层管理力量的不足,屋场还成立了以党员带头的应急志愿服务队,配合村里做入户宣传、摸底排查、治安巡逻等工作。2022年,共开展夜间巡逻11次,处理火情4件,化解矛盾纠纷5件,在平安创建、维稳中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

  绘就致富新景

  高灯河畔的甘蔗园里,甘蔗翠绿,绵密的蔗叶随风舞动,犹如绿浪在翻滚,预示着今年是个丰收年。

甘蔗长势喜人。娄星融媒 供图
甘蔗长势喜人。娄星融媒 供图

  每年10至11月,这里的村民们就忙着收割甘蔗,经过榨汁、去杂、澄清、熬制、冷却等多道工序,制作出香甜美味的红糖,通过线上线下走进千家万户。这里已形成娄星区首个集甘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自石背屋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后,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共同管理合作社、产业园的工作,以每年不低于800元/亩的效益进行分红。目前已流转土地120余亩,种植甘蔗60余亩、玉米50余亩、丝瓜10余亩,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种地热情和收入。

  “以前我就是在村里干点零活,现在到甘蔗地工作,一天能赚150元。”村民贺绍章高兴地说道。

  目前,产业园先后投入资金15万元,进行农田提质改造,修建了“井”字形的进、排水系统,主田垅硬化500余米,安装绿色围栏800余米。来屋场产业园务工的当地村民及邻村村民达80余人,2022年产值达18万余元。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真正做到了在家门口就业,逐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产业致富,规划先行。石背屋场背靠AAA级景区洪家山森林公园,内有古刹芙蓉寺、登山环形游步道、国家安全主题公园等景点,不论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还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石背屋场在乡村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鼓励村民大力发展民宿、餐饮、零售等产业,先后兴办了立军民宿家庭餐馆、仙姑土菜馆、大胡子商店、洪山村百货超市、慈善同心积分超市等。商店、餐饮年营业额达150余万元,农副产品销售达16万余元。如今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村民王青生告诉记者:“我创办的仙姑土菜馆和大胡子商店,除了餐饮和住宿,还售卖土鸡、土鸭、黄桃等土特产品,一年可收益约12万元。”

  细描美丽生活

  为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屋场鼓励村民“变废为宝”,解决房前屋后土地闲置问题,将每家每户无人打理的犄角旮旯,改造成精致美丽的小菜园、小鸡圈。

  “以前我的鸡鸭都是散养,到处乱跑,地上都是鸡屎,现在村里搞了小鸡圈,家里干净多了。”村民贺竹英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为维护来之不易的成果,石背屋场实行一月一评比的积分制管理,主要从垃圾分类、厨房卫生、房前屋后杂物、好人好事、红白喜事操办等几个方面来评选,每月产生3-4个优秀名额并上榜公示。

  “一个积分等于一块钱,可以去积分超市兑换牙膏、卫生纸、洗洁精等生活用品。”屋场监事会成员易美香介绍,通过积分管理,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卫生管理的积极性,让文明行为既有分值,更有价值。

  在不搞大拆大建的原则下,投入资金10余万元,拆除空置、破旧杂房5处,旱厕改造6户,建设小菜园12处、小鸡圈17处,整治小沟渠200余米,加强环境卫生监督力度,消除乱搭建、乱涂画、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

  村里居住环境变美了,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也更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屋场理事会找到广场舞爱好者贺仁才商量,双方一拍即合,组建了一支16人的广场舞队,音响、服装、道具由屋场提供,建设一个77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供队伍排练表演。大伙的文娱活动越来越丰富,村里的广场舞也渐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几份耕耘,几份收获。如今的石背屋场面貌更加亮丽,民生福祉更加丰厚,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正在广袤田野升腾起新的希望。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