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8月27日电 (记者 邓霞)师生同台演唱中外名曲,举办声乐教学示范公益讲座,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感知红色精神……近日,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声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宋颂的带领下,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赴湖南长沙开展了为期5天的“行走的课堂之‘橘洲艺颂’——走进湖南艺术思政之旅”。
“这次艺术思政之旅效果很好,同学们从思想上、心灵上、专业上都得到了锻炼。”宋颂表示,此次活动的目的除了提升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也是想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向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优秀的人对工作、生活和艺术的态度和感悟,“这从另外的层面上讲也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他们往后的艺术之路走得更高、更远、更有意义和价值”。
将课堂“搬”上舞台
作为此次湖南艺术思政之旅的重头戏,宋颂携学生分别在长沙音乐厅和长沙李自健美术馆水上音乐厅举办个人音乐会,为观众献上了两场绝妙的视听盛宴。
音乐会由李自健美术馆执行馆长李博文担任总策划,湖南省话剧院艺术创作部主任许亮担任总导演,并有中国国家大剧院签约歌唱家、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音乐剧专业教师张帆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教师高瑜、李朋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年演员濮可扬等加盟演出。
音乐会上,宋颂用清澈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以中、法、意、德、俄、英、捷克七国语言向观众演绎了多首中外艺术歌曲、民歌、歌剧咏叹调、音乐剧等曲目,精彩的演唱、巧妙的歌曲编排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音乐会伊始,宋颂独唱了福莱的《月光》、舒曼的《献辞》、拉赫玛尼诺夫的《梦》以及西班牙民歌《我从白杨树来,妈妈》。随后,她与张帆涛合唱了选自歌剧《波西米亚人》的《啊,我可爱的姑娘》,独唱了选自歌剧《管家女仆》的《你不要怒气冲冲》等。除西方歌剧外,她也为观众带来了交响京剧《大唐贵妃》选段《梨花颂》,龙猛寺宽度的《武家坡》,选自民族歌剧《沂蒙山》的《沂蒙山,永远的爹娘》等曲目。每首歌曲都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观众沉浸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
与宋颂合唱了《武家坡》的上戏2020级戏剧影视表演学生濮可扬表示,作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在离校之际有机会参加这两场大型音乐会,对自己的专业是一次非常好的巩固,增加了自己的舞台经验,也让自己在演唱情感方面的表达更加的丰富,收获了一次特别的人生体验。
上戏表演系22级音乐剧表演MFA研究生陈扬在音乐会上演唱了美国音乐剧《真假公主》中的《In My Dreams》。“站在舞台上感受到大家专注倾听的目光,当热烈的掌声扑面而来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和激动,坚定了自己从事舞台工作的信念。”陈扬说,音乐会排演过程中,宋颂老师对她的咬字、气息进行了细致指导,让她的演唱水平和舞台表现力更强了。
“老师现场舞台的示范表演是对学生最好的生动教学。”宋颂表示,所有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最终都要在舞台上呈现,以舞台为中心,有效利用好排演时机对学生的教学,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面对观众的眼睛、微笑、掌声、鲜花等是对学生最好的快速提升方式。更让她感动的是,音乐会的筹备和幕后工作都是上戏学生一手操办的,“我很开心,也感恩这种师生情”。
传递“声音的艺术”
活动中,实践团队在宋颂的带领下举办了“声音的艺术——宋颂声乐教学示范公益讲座”,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心灵与艺术的交融。宋颂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教学理念,为师生团队及歌唱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声乐学习体验。
此次讲座真实地还原了上戏学生在课堂上声音和气息的练习。通过精心挑选的练声曲,宋颂巧妙地将声乐的基础理论融入实践之中,让学员们在反复的练习中感受声音的变化与力量,深刻理解发声原理的奥秘。
同时,宋颂强调演唱时的注意事项,如气息控制、共鸣运用、歌词朗读等,这些对提升演唱水平都很重要。她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声音条件,量身定制教学方案,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歌曲进行练习。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进步。
宋颂还热情地邀请声乐爱好者上台演唱自己熟悉喜爱的歌曲,并亲自聆听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潜力所在,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唱歌并没有那么难,先要让自己开开心心,然后再考虑提高声乐技巧。”宋颂鼓励大家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愉悦的心情是提升声乐技巧的前提和基础。现场歌唱爱好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以后多举办此类讲座活动。
讲座结束后,宋颂带领学生与法国顶尖交响乐团的四位演奏家组建的Quatuor Beat(博格)打击乐合作,展开《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嘹亮的歌声在鲜艳的五星红旗摇曳下飘进每一位在场参与者的心灵,涤荡人们的灵魂。
“这次实践活动尤其是宋老师的音乐会和声乐教学示范公益讲座,让我学习了很多东西,人也更加自信。”上戏2023级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吕恩惠说,在学校时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出彩,每次唱歌都低着头,不敢看前面。这次出来被老师带上了舞台,有一种箭在弦上的紧迫感,逼得自己抬起了头、打起十二分精神为观众演唱。跨过这个坎后,感觉自己“能行”了,今后也会更加努力地沉浸到艺术的追求里。
“音乐的许多的情感都和爱有关,要成为艺术家首先要懂爱,要动情,这样才能够在歌唱时获得灵感和艺术的极限突破。”上戏2023级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唐悦然说,当看到台下的观众争先恐后地让宋老师辅导唱歌时,深切地感受到民众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今后他将不断地锻炼自己、打磨演唱技巧,给观众展现最好的作品,给他们带去美好的音乐享受。
感知湖湘文化魅力
湖南是伟人故里,屈贾之乡,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活动中,上戏师生们参观了湖南第一师范、橘子洲、岳麓书院、湖南博物院、韶山等地,感知湖湘文化魅力,传承红色精神;并探访了在湘潭江声中学附近驻扎的抗洪抢险人员,聆听了他们在抗洪救灾一线那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站在橘子洲头,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革命先辈的精神如湘江水一般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上戏2022级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崔良麒表示,他会珍藏此次“艺术思政之旅”的经历与感悟,并将其化作前行的动力,促使自己不断向前,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戏2022级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常立昕表示,此行中印象较深的一站是湖南博物院,展出的漆器、丝织品、帛画等,让他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赞叹不已。同时,她也意识到,作为年轻人,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戏剧是艺术,艺术跟文化是相通的,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湖南是宋颂的家乡。她说,湖湘文化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踏入这片红色土地,能够更好引发学生对意境的思考和想象,红色精神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熏陶,会帮助他们成长。此行中体验到的多种湖南特色民族文化,也会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
“立德树人先立己,培根铸魂先铸已。”宋颂表示,作为一名文艺和教育工作者,她将继续用情感用温度担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