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生活>内容
未成年人网游充值咋退费? 标准来了!
华声在线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0日 09:50
华声在线
2024年05月30日 09:50

  近年来,未成年人大额游戏充值后退费难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把好未成年人游戏的“充值关”,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重要问题。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就《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也是国内游戏行业首个完整的消费管理规范。

  根据过错情况划分责任比例

  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怎么退?退多少?责任在谁?这些过去存在一定争议的问题,眼下有了更加明晰的标准和参考依据。记者注意到,此次团体对于相关争议给出了明确建议。

  例如,已消耗或使用的增值服务等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减扣;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过错”的界定,团体标准也给出了相应参考场景以及建议责任比例。其中,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责任。

  若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依法配置防沉迷措施,但监护人存在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等过错情形的,就相关未成年人超额充值部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承担对应责任,建议一般责任比例为30%至70%,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

  未成年人每月充值设有上限

  除了大家关注的退费问题外,团体标准围绕未成年人游戏服务消费设置了明确指导意见。

  例如,针对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同一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针对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同一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此外,团体标准明确,退费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可基于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制要求和监护人请求等情况,对退费申请所涉游戏账号进行账号封禁等合理处置。

  不具法律效力但可作为处置模板

  长沙市民段女士认为,网游平台对未成年用户设置充值上限,很有必要。因为此前12岁的儿子用她的手机玩游戏,就偷偷地充值购买过道具,花费了500多元,因为开启了小额免密支付,过了好些天才发现此事。

  在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顾问团律师、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钟文科看来,该团体标准本质上属于行业自制规范,虽然属于推荐性的文件,不具有像法律一样的强制法律效力,但作为游戏行业首个完整的消费管理规范,在针对未成年人充值消费行为缺乏有效监管、退费维权难的情况下,为企业和消费者均提供了较规范合理的处置模板。对于经营主体而言,如何进一步推动整个游戏行业的自治与维权合规,仍然有待实践探索。

【编辑:张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