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生活>内容
以为戴口罩就认不出来?男子因代考“国考”获刑
华声在线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6日 10:01
华声在线
2022年12月26日 10:01

  考研,对某些投机取巧者而言,不好好迎考,却想着伺机作弊。近日,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被告人邓某某代替考试某项“国考”案中, 因心存“戴口罩考试,考场人身查验不严”的侥幸心理,结果因此获刑,酿成人生苦果。

  2021年10月21日,时年18岁的邓某某经网络交易受雇于人,以每日300元的报酬,代替湖北籍考生许某(另案处理)在湖南长沙参加某项全国统一考试。

  随后,邓某某收到了许某快递来的身份证,及代考定金150元。紧接着,他便通过该项考试APP下载、打印许某的准考证、体温登记表。

  10月23日8时30分,邓某某携带许某身份证、准考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单等考生所需证件材料至长沙市南雅中学考点,进入考场。

  9时15分,学校吹完戒线哨,监考老师姚老师逐一收取考生身份证,并核验身份。经过比对,姚老师发现准考证上考生许某的外貌、年纪均与现场座位考生“许某”差异较大,不似同一人。姚老师立即向考场内的监控摄像头举手示意“情况异常”,等待考点流动监考老师到现场核实情况。

  10分钟后,邓某某向同场监考老师张老师举手示意,主动坦白自己代考事实。南雅中学考点向公安机关报案。

  邓某某因犯代替考试罪,被雨花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二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据介绍,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违法作弊,不仅个人需要承担法律后果,而且破坏公平竞争的考试制度,践踏社会的诚信理念,如任其泛滥将导致了社会信用危机。”办案法官提醒,考试作弊的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但凡有考试作弊的念头,请立即打消。

【编辑:张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