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教文卫>内容
援非援藏传承岐黄 湖南省二医院医者无疆跨越山海
中新网湖南 杨文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18:17
中新网湖南 杨文
2025年08月15日 18:17

  中新网湖南新闻8月15日电 (杨文)2025年医师节前,雪域高原传来喜讯: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干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山南市藏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江志超被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第十批援藏先进个人”称号。

工作室里,江志超为患者诊断健康情况。
工作室里,江志超为患者诊断健康情况。

  从湘江之畔到雅鲁藏布江边,从非洲大地到雪域高原,这位医者在西藏山南和津巴布韦哈拉雷书写出跨越山海的“岐黄传承”。他的故事里,有对祖国的赤诚,对健康的守护,也有对家人的深深亏欠。

  雪域高原:让传统医药在山南共融

  2025年7月中旬,湖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医疗组16名成员抵达西藏山南市,迅速接过援藏“接力棒”,以高效务实的作风投入当地医疗工作。

  这支队伍里,既有熟悉的身影,也有新鲜血液。再次踏上高原的江志超,第一天上班就排满了号,藏族同胞亲切地将他称为“毛医生”,称赞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2024年2月,江志超踏上西藏山南市藏医医院的岗位,开启为期三年的援藏生涯。在藏医院,江志超常捧着《四部医典》向藏医老师请教。他发现藏药制剂疗效独特却难出西藏,便带团队从藏医院260多种自制剂中筛选20余种,上报卫健、药监等上级主管部门,又反复对接家乡湖南,为藏医药入湘铺就道路。

  作为一名援藏专业技术人员,江志超在医院党委的支持下,2024年10月首开江志超工作室,固定每周一三五上午门诊,推动中医与藏医融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失眠等。

  截至2025年7月,江志超工作室已诊疗在藏干部、藏族同胞3500余人次,成了当地百姓口中的“传统医药融合诊疗站”。他正在筹建的国医堂民族医学中心和中药房已初见雏形,将积极推动中医和藏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作为副院长,江志超以现代医院理念推动管理革新,优化门诊流程,建立掌上挂号系统,开设1元便民门诊;牵头组建脾胃病、药浴科、治未病三大质控中心,推进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他推动援藏队员“师带徒”工作,发挥人才传帮带作用,已有20名援藏专家与21名藏族学员结对,江志超自己带了3个徒弟。

江志超是第十七批中国(湖南)援津医疗队的队长。
江志超是第十七批中国(湖南)援津医疗队的队长。

  非洲大陆:让银针在哈拉雷生根

  时间回溯至2019年6月,江志超作为第十七批中国(湖南)援津医疗队队长,踏上津巴布韦土地。面对“中医执业资格未认证”的困境,他积极宣传、推广中医药,带领团队在破败红砖房中白手起家,与工人同砌砖、刷墙、接水管,历时7个月建成了津巴布韦首个中医针灸中心。

  2020年9月25日,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前,当地居民碧翠斯握着江志超的手,这位中风偏瘫的老人,被针灸“唤醒”了麻木的右腿后称赞:“中国医生的银针,比魔法还神奇!”

  江志超经历了援非的艰难时刻。新冠疫情肆虐,施工队停工、建材断供,中医针灸中心的建设一度停滞。“白天协调当地政府办通行证,晚上和队员搬砖铺地板。”最累时,他和队员躺在未完工的诊室地板上,望着天花板规划治疗区、教学区布局。

  中心落成那天,江志超和师弟写了一副对联:“一方橘井谱中津新篇,三寸银针传岐黄妙术”。这18个字成了中医在非洲扎根的见证。在各级领导与历届队友的努力下,如今该中心已逐步建立完善成一家集临床、教学、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医中心,深受华人群体及当地友人的一致好评。

  江志超推动针灸中心参与农博会、军事博览会,更促成中津政府签署中医药合作备忘录,获津巴布韦卫生部“卓越管理者”称号。2023年12月,他荣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成为湖南援外医疗的一张闪亮名片。2024年9月初,他作为代表见证参加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江志超的行医路,是千万援外援藏医者的缩影。
江志超的行医路,是千万援外援藏医者的缩影。

  医者大爱:山海为证,初心不改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视频里,8岁多的小女儿反复追问。屏幕这头,刚结束门诊的他眼眶泛红——从女儿2岁到8岁,他陪在身边的时间加起来不足1年。他的手机里存着母亲的体检报告,老人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症多年,他却没能陪她去过一次医院。

  作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志超的抽屉里藏着两本证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湖南省十四五首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脾胃病方向)。他带领团队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研究,成果用于西藏、非洲的临床诊疗。

  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的身份,让江志超更懂“技术辐射”的意义。2024年5月,他协调推动山南市藏医院10名医务人员到湖南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单位培训学习。如今,山南市藏医医院的检验能力又提升40%。

  大医精诚,跨越山海。从长沙到山南,跨越3000公里;从中国到津巴布韦,相隔10000公里。江志超的行医路,是千万援外援藏医者的缩影——他们带着“老西藏精神”“援外精神”,让国家援藏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在非洲,他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者”;在西藏,他是推动祖国传统医药融合的“架桥人”。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毛医生”的故事,还在继续传诵;前赴后继的湖南医者,仍在奋勇前行。(完)

【编辑:高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