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教文卫>内容
华容县塔市驿云梦塔,究竟始建于何时?
中新网湖南 熊其雨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7日 17:44
中新网湖南 熊其雨
2024年03月07日 17:44

华容县塔市驿云梦塔,究竟始建于何时?

熊其雨

  我们身边不乏关于塔的例证。比如,长江边孤冷的灯塔,老小区斑驳的水塔,高耸入云的手机信号塔。

  讲起塔,神秘感不言而喻,比如,兼具占卜功能的塔罗牌。“度娘”对塔的解释即,有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

  不妨再科普一下,中国的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塔的种类也多,有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从材料来看,有砖塔、木塔、石塔、玉塔等。

  我的家乡塔市驿位于长江之滨,是万里长江入湘第一港,因古时江边建有白塔,塔下市集繁荣,并有专设驿站而得名“塔市驿”。那么,塔市驿的塔始建于何时?有何掌故?

  据《岳阳日报》的一则报道记载,重建七层白塔(云梦塔)是塔市古驿乡村振兴、还原千年古驿原貌的重要举措。白塔(云梦塔)重建项目总投资329万元,资金来源以乡贤乡友、居民自发自愿捐款为主,2018年8月6日开始动工建设。如今,重建并完工的云梦塔,已成为省内外游客争相“打卡”的著名景点。

  这座塔最初的建造时间是何时?华容一中原副校长黄世田在《白塔建造历史》一文中说:“宋神宗年间,建造了一座三级白塔。塔市这地方有了塔,最早就起名叫‘塔子’。”黄世田还写道:“至于,塔市驿的白塔何时倒毁,又是何种原因倒毁,已经很难查到历史记载了,现在只有传说和猜想。有的说是毁于战火,也有的说是毁于自然灾害,这一历史疑团,只能让历史文物专家进行考证。”可能是由于篇幅限制的原因,文章中并无确切可佐证其建造历史的史料,故其建造时间存疑。

  我在请教华容其他文史专家时,又有一说法称,《资治通鉴》记载,南朝梁大宝二年(551年),侯景围攻巴陵,湘东王萧绎将胡僧祐自江陵帅水军赴援,“僧祐至湘浦,侯景遣任约帅锐卒五千据白塉以待之”。文中所提到的白塉即白塔,这是否说明,南北朝时就已有此塔?这个疑团,我想,也有待历史学家考证。

  翻阅华容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湖南省华容县地名录》(1983年12月编印),其中记载,塔市驿系一古老集镇。据载,此地原有宝塔,宋名塔子口,明朝设水驿站,故名塔市驿。

  而部分公开的报道又称:“据史料记载,白塔(云梦塔)始建于宋代,高七层,汉砖方斗,庄严稳重;龙角飞檐,展翅欲飞”。其中提到的史料究竟是什么?如今能否查阅并进行佐证?我认为值得探究一番。

  经过多方辗转,我查阅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纂修的《华容县志》(1988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再版)发现,该文对“市”(‘市’是中国最古老的贸易市场形式,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商品交易的专门场所,二是将货物的交易出售也称为‘市’)这一章节,有如下记载:“旧志列一十三,今渐废。惟板桥、墨山、万庾、茅店通往来。尚有存者,塔子、纸坊,石首界中,余俱不载。”塔市驿位于县境东北陲,自古属楚地,文中所记载的“塔子”,是否为现实中的“市”?如果这事属实,就可从实打实地印证,塔的建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451年前。

  再从侧面来考证。南宋时期诗人陆游(1125年—1210年),是今浙江绍兴人。他在诗作《塔子矶》中写道:塔子矶前艇子横,一窗秋月为谁明?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文中所载的塔子矶,是否为塔市驿旧时的名称?

  再来深究史料。1170年,45岁的陆游从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通判(知州的佐理官)。他5月18日晚起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160天共5个多月,于10月27日早晨到达夔州任所。路上,他还不忘写每日经历,比如,经过什么地方,游历或舟中所见。他在9月9日的《入蜀记》中记载,“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将前者翻译为华容话,大概意思就是说,九号(船行至荆州石首县境内),天麻麻亮,出发前首先要到土地庙祭拜一下。只看到路边上民房很多,我的个伢,用来做房顶的茅草只怕有尺把厚,齐整整地,冇得一根乱草。随后,我把船帆扯起来,在江中航行三十里,在塔子矶停泊,塔子矶沿线的江边多大山。从离开鄂州以后,到这里才见到山。

  那么,陆游所见到的山究竟是什么山呢?我想,或许是小墨山吧。查阅资料不难发现,位于湖北石首县和湖南华容县交界处的桃花山脉延绵近30公里,主峰雷打岩海拔380米,从雷打岩延伸到塔市驿的方向就是小墨山。距长江南岸1.7公里的小墨山,是桃花山脉的末端,如今,即便是小朋友乘船,只要你站在甲板上,就一定能看见绵延起伏的山脉。

  8月14日,陆游在《入蜀记》中亦写道:“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由此又可推测,如果文中的塔子是当时的“塔市驿”。塔子和刘官若为“市”,矶,可能就是那个年代对船码头或渡口的统称。从几首诗词中又不难证实,陆游可能不止一次到过塔子,且逗留可能不止一日。

  再来看看《入蜀记》,陆游到达塔子矶后,“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这个意思就是说,陆游想买羊买酒,于是在村庄旁的水边停船,因为是重阳节的缘故,村民杀了一只羊,几条船的主任抢着将羊一齐买了,不一会就吃完了。于是,陆游又在江边的人家那里买了几枝菊花,芳香可爱,因此就喝得醉了。夜里下起雨来,非常寒冷,这才开始盖被子了。

  或许,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昔日的矶也逐渐由渡口名演变成一种地名,比如,塔市驿人如今依然口口相传的上矶头街、下矶头街,翻译过来,也不过是上码头和下码头的区别罢了。

  从陆游的这个故事分析来看,塔市驿塔的建造年代,最早又可推测到854年前的南宋乾道六年了。

  那么,这座宝塔究竟建来何用?几年前重建时,有些什么有趣的故事?本文暂不赘述,下回细细道来。

【编辑:高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