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信息>内容
湖南“算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泰国《星暹日报》、法国《欧洲时报》今日湖南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6日 16:54
泰国《星暹日报》、法国《欧洲时报》今日湖南
2024年10月16日 16:54

  湖南“算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2024世界计算大会在长沙举行

  本报讯 智能导盲机器狗、带电作业机器人、健康服务机器人……以“智算万物 湘约未来——算出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世界计算大会9月24日至2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持下不断升级的机器人在现场各展身手。

9月24日至25日,2024世界计算大会在长沙举行。组委会供图
9月24日至25日,2024世界计算大会在长沙举行。组委会供图

  改变传统服务模式

  传统人工带电作业面临安全风险高、环境适应性差和结构性缺员的挑战。现在,这一瓶颈已被破解。

  耗时三年,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自主研制了双臂协同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今年6月,在湖南资兴市蓼江镇,这款机器人顺利完成异物清除、引流板紧固作业。这是国内首次完成的带电作业机器人自主上下线高空检修。

  “它由作业机器人、运输机器人、无人机和地面基站构成,融合了机器人、智能控制、高压电和视觉识别等技术。通过视觉识别算法,操作员只需轻松一按,就能捕捉与定位作业目标。”该公司工作人员乔明明说,该机器人可适应不同检测任务,打破传统机器人单一作业类型,实现机器代人完成带电检修。

2024世界计算大会创新成果展上,人形机器人与机器狗互动。唐小晴 摄
2024世界计算大会创新成果展上,人形机器人与机器狗互动。唐小晴 摄

  多位参会专家表示,AI算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悄然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制造业到医疗保健,从金融服务到教育领域,传统行业的固有模式正在被 AI算力所颠覆。

2024世界计算大会创新成果展现场,工作人员演示双臂协同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唐小晴 摄
2024世界计算大会创新成果展现场,工作人员演示双臂协同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唐小晴 摄

  在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的超能机器人生产基地,数百台健康服务机器人整齐排列,等待封装发货。“这些机器人已通过二类医疗检测器械认证,可进行血压、心率、血糖等8项体征测量。”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湘江说,他们联合医疗专家打造了医疗大模型数据库,一般的小病小痛只需对话健康服务机器人即可分析症状、给出建议。

  “算”出新质生产力

  2023年,中国长城文印产品新产线建成投产仪式在湖南湘江新区举行。作为国内的计算产业“龙头”,中国长城正式“落子”文印产业。新产线具备完整的知识产权和国内供应链,目标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印产业基地。

  “我们在算法上进行了重构,还在核心部件上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了激光打印机的国产全自主。”长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欣说,中国长城的文印产线即将于近期扩产,目标是在未来几年达到百万台的年产能,助力长沙构建一条以激光打印机为核心的百亿元文印产业链。

  在湖南,越来越多企业将数字化转型视为重塑竞争力的必修课。“未来,是算力驱动时代,长沙在算力产业的超前布局和软硬件生态方面壁垒优势将进一步放大,对于我们算力产业链上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弯道超车机会。”拓维信息一位负责人说,该公司将积极发挥产业链头部企业牵引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生态圈建设,助力湖南打造全国智能计算自主创新策源中心。

  当前,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大趋势,而计算和通信两个领域的融合开创了智能计算的新天地,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智能计算越来越鲜明地展现出其融合性、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产业特征。

2024世界计算大会创新成果展吸引民众参观。张雪盈 摄
2024世界计算大会创新成果展吸引民众参观。张雪盈 摄

  湖南近年乘着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东风,把绿色智能计算作为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以绿色低碳安全为保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以多元化场景应用为拓展,构建起覆盖软硬件产品及研发、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湖南官方资料显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绿色智能计算产业“井喷”发展,预计2025年该省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力争2030年达到2万亿元左右,培育形成8个以上特色产业集群、10个以上特色产业园区。 (唐小晴 尹柳清 张雪盈 文菲凡)

  “绿色智能计算长沙倡议”发布

  本报讯 24日,2024世界计算大会发布《绿色智能计算长沙倡议》,倡议加大先进绿色技术应用,积极引入绿电能源,加快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智算中心,构建灵活高效的算力互联网,打造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世界计算大会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全球了解中国计算产业的重要窗口和汇聚产业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本次世界计算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聚焦中国算力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等议题,包括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12场专题活动、1场赛事和1个专题展,致力为全球计算产业提供专业化交流、高端化对接、深层次合作的国际平台。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介绍,截至目前,全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P,算法创新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迭代,算力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计算产品产量保持稳定,CPU、AI芯片等关键技术产品不断突破,计算产业体系持续向好发展。 (张雪盈 唐小晴)

  缓解“算力饥渴” 业界聚焦算力网建设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怀民在2024世界计算大会上表示,希望像建立电网一样建立中国算力网,像运营互联网一样运营算力网,让用户使用算力如同使用电力一样方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算力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支撑和国家的核心生产力,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但大模型产业井喷式发展也带来算力紧缺、能耗激增等问题。

  “让算力像水一样流动,供企业按需取用,是算力调度的理想状况。”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学指出,除算力供应不足带来“算力饥渴”外,算力调度难也是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一批算力调度平台,可通过整合不同来源、类型和架构的算力资源,满足丰富的业务应用场景需求。鹏城实验室牵头建立中国算力网的开源平台,连接30个中心,实现关键节点之间10P的连接。

  “希望能用云际计算技术连接多利益主体,实现软件定义的多方资源的深度融合与‘服务无边界、云间有协作、资源易共享、价值可转换’的算力资源调度目标。”王怀民说。

  开放是生态繁荣的根本。李自学认为,开放是充分发挥计算资源的潜力和价值的必要条件。“我们主张通过软硬解耦、训推解耦、模型解耦,推动各类能力组建化和共享赋能,加速技术的创新研发应用进程,构建开放的技术生态,支持异构算力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助力用户构建多样化的计算资源池。”

  “等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不光是头部的大模型企业,个人或许也需要用到算力。”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将目光投注于“立体计算”,即从算力建设、应用赋能、生态共生三个维度,统筹发展,不断提高算力供给水平,降低算力使用门槛,促进自主生态繁荣,创新应对日趋复杂的计算需求。

  “‘立体计算’概念已经在长沙的5A级智算中心得到深度实践。”任京暘表示,希望以“立体计算”系统性思维推进算力产业链适度超前发展,不断释放计算产业发展势能,加速多元算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化,通过链接更多上下游、业内外生态伙伴,实现更深入的角色互补与价值融合。(张雪盈 唐小晴)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