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湖南怀化与西藏两学校结对民族团结友谊校 讲述“石榴籽一家亲”
中新网湖南 付敬懿 贺珊姗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15:27
中新网湖南 付敬懿 贺珊姗
2023年12月19日 15:27

  中新网湖南新闻12月19日电(付敬懿 贺珊姗)“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邀请那曲市第一小学、第三幼儿园师生来学校面对面交流,圆了两地学生们延续友谊从‘云端’到见面的愿望。”盘算起2024年的教学计划,湖南怀化市锦园路小学校长罗弢将一年两次面对面交流的建议,摆在新学年计划的首位。

  早在两年前,怀化市锦园路小学及幼儿园就与西藏那曲市第一小学、第三幼儿园展开了“石榴籽一家亲·友谊校心连心”的校与校结对,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云端互访、写信、共植石榴树等方式交往、交流、交融,结下了深厚友谊,播撒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怀化市锦园路小学与那曲市第一小学结对民族团结友谊校。
怀化市锦园路小学与那曲市第一小学结对民族团结友谊校。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2021年起,共青团中央推出了“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课、队课,拥有怀化市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的锦园路小学,便与西藏、新疆的少先队员开始相约“云端”。

  “我们利用每个星期的课后服务时间,用‘游历五溪’的课件介绍怀化风土人情,他们也用课余活动介绍藏族风情。”怀化市锦园路小学少先队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佘素芳说,参与活动的少先队员通过云端互访的方式,让红领巾讲解员互相介绍学校、中队、地方特色等内容,交流学习、生活等情况,增进了怀化市与西藏、新疆队员的民族感情。

  随着怀化市与西藏、新疆的两对共建中队常态化开展联谊交流,共享少先队活动经验,分享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经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从小在队员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罗弢也萌生了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的想法,与学校深度结对、助力两地教育发展。

  罗弢说,怀化是“多民族文化村”,侗、苗、瑶、土家等50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浓郁多彩的民俗文化。锦园路小学结合本土文化,打造了以“五溪文化”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这些生活在沅水中上游区域的汉族、苗族、侗族、瑶族、土家族等民族智慧的结晶,正是民族团结的体现。

锦园路小学老师踏上奔赴西藏那曲的行程,助力两地教育事业发展。
锦园路小学老师踏上奔赴西藏那曲的行程,助力两地教育事业发展。

  2023年5月,罗弢带领着三位老师踏上奔赴西藏那曲的行程,从怀化出发,带着期盼与友善去看望那些想念已久的孩子们。“刚走到门口,我们就被藏族同胞的热情所打动,师生在校门两侧夹道欢迎,洁白的哈达代表着最诚挚的祝福,孩子们高昂洋溢的呼号,传递着藏汉一家亲的动人情感。”

  罗弢说,那天正是周一,那曲市第一小学循例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环节中,少先队员清澈的声音回荡在操场,那句“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团结,才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的话掷地有声,融入少年志高的家国情怀,融入守望相助的同心筑梦。

  那几天里,罗弢一行与师生们在主题宣讲、手拉手中队互动等各项活动中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用彼此间的真诚交流,希望共同助力两地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绽放绚烂的民族团结之花。

  “回来之后,我就考虑过通过互派老师进行交流,也希望邀请师生到怀化来做客。”罗弢说,线上常态化的交流激发了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感受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线下的奔赴约定,让他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今,两个学校开展了常态化联谊交流,进一步深化两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加强了民族团结友谊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通过互访、书信等方式增进了内地与藏族学生的民族感情,播撒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我们只是一个参与者,希望通过努力吸引更多朋友响应、参与,让活动产生更大的效益。”罗弢表示,只有各民族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才能让民族复兴战略更加凝心聚力。(完)

【编辑:高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