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9月28日电 (何峰 瞿云 邓嘉利 佘琴 刘叙利)9月28日,在“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典出之地——湖南沅陵二酉山脚下,“我的中华书山行”大思政课研学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一场以文化为基、以山水为课堂、以传承为使命的思政教育创新探索,在这座被誉为“中华书山”的千年文脉圣地展开生动实践。
启动仪式现场,沅陵县汇报了“我的中华书山行”大思政课建设成果,推介了融合文化寻踪与自然探秘的研学线路,讲授了《书山有路云海间》思政大课,并为“我的中华书山行”“1+6”课程主创团队代表颁发证书。
随后,来自省、市、县各教育系统负责人及相关嘉宾沉浸式体验了6堂思政小课,并实地探访了中华书山和研学营地。“看到二酉山和二酉藏书洞,我领会到藏书人伏胜身上所那种坚毅勇敢的品质。正是他的壮举,让我们能学习到这些经典而又具有很高价值的书籍。”辰州中学的李悦琦对于这次活动有着深刻体会。
中华书山,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薪火相传的象征。近年来,沅陵县坚守“守正创新”之道,全力推动“中华书山”从历史的深处走向时代的前沿。当地紧扣“发蒙启智、勤学笃行、朝圣祈福”三重文化定位,建成二酉展览馆、时光隧道、高标准研学营地等设施,精心串联起“观崖壁石刻、饮发蒙泉水、登书天门”的体验式研学路线,让沉睡的文化景观化为可触可感的“活态课堂”;通过举办中华书山开山大典,以诗歌、民乐、话剧等艺术形式活化文脉故事;连续多年举办“书香节”,让敬仰先贤、启迪智慧的文风雅韵浸润校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教育日常。
此次重点推出的“我的中华书山行”“1+6”课程体系,是思政教育形式内容创新的集中体现。“1”即一堂思政大课《书山有路云海间》,通过“书山寻源”“文脉解码”“笃行传习”“明志担责”四个篇章,构建起“历史情境—文化解码—实践体验—责任升华”的育人链条。“6”则是六堂思政小课,各有侧重,趣味与意义并存。其中,《书山有礼·文韵盛启》通过拜像、宣誓、饮泉、诵赋完成精神启蒙;《书山有源·文脉解码》在展览馆中追溯文明源流;《书山有路·青云直上》在攀登中体味“勤为径”的真谛;《书山有意·寻书探源》于探秘中沉浸式理解藏书的价值;《书山有梦·经典咏传》通过吟唱诵读点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梦想;《书山有福》则分学段引导学子感悟福泽文化、树立远大志向。课程综合运用声画科技、互动沉浸、探究合作等方式,旨在让学子们在典籍中读懂“担当”,在山水中感悟“格局”,在实践中学会“笃行”。
沅陵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借鉴“我的韶山行”等成功经验,持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策划多条精品研学线路,并规划建设容纳更大流量的研学营地,让“学在书山、游在书山、悟在书山”成为新风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