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唱丰收曲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现场。
中新网湖南新闻9月24日电 (李胜财 宋泽健 刘思源)9月23日,金秋的细雨洒在湖南益阳市桃江县马迹塘镇的稻田上,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大塘坪村大白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和丰收的喜悦,以“同唱丰收曲,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八届农民丰收节在这里火热开场。
一大早,种粮大户和村民们便聚集在田间地头,观摩秸秆综合利用和打捆离田作业。现场的秸秆打捆演示吸引了众多目光,只见一台台农机在田间接力作业,将散落的秸秆压缩成整齐的方块,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过去这些秸秆只能就地焚烧,现在变废为宝,增加收入又保护环境。”马迹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建冬指着正在作业的农机说道,“这是我们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颁奖仪式上,当村民邓毕加等先进代表接过奖金,台下的乡亲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真诚的笑声。这些整日与土地为伴的人们,终于在这一天站到了聚光灯下,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
打糍粑体验区围满了大人和孩子,几位壮劳力手持木槌,轮流捶打蒸熟的糯米,围观的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等待着品尝第一口新鲜糍粑。“吃起来香甜,打起来可费力气嘞!”挥槌的农民边擦汗边笑道,“但这才是我们传统的丰收味道。”
一旁的擂茶制作区飘来阵阵清香。妇女们熟练地将茶叶、花生、芝麻等原料放入钵中研磨,冲泡出一碗碗香气四溢的擂茶,递到参观者手中。舞台前,民乐《万年欢》旋律悠扬响起,舞蹈《金翅飞翔》演绎着丰收的喜悦。这些节目大多由当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虽不及专业演员精湛,却充满了质朴的乡土气息。
农业知识问答环节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嘉宾的问题刚出,台下就举起一片手臂。“这个问题我知道!选B!”一位大叔洪亮的声音引来一阵欢笑。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农业技术和政策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
“种地不容易,但看着这满田的金黄,什么都值了!”优秀种粮大户何赛华摸着沉甸甸的稻穗,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一旁大塘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岁丰说,今年风调雨顺,加上采用新技术,亩产比去年增加了不少。“丰收意味着什么呀?不就是一年努力的最好回报嘛!”
马迹塘镇党委书记文有洪表示,该镇将以丰收节为契机,持续推进现代农业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合作社与种粮大户的带动作用。“丰收节是节日搭台,经济、文化、旅游唱戏,我们要将丰收节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让乡村旅游品牌响亮起来,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卫红表示:“我们要让农民成为丰收节的主角,不仅要让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更要为他们提供交流互鉴的平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深秋的细雨,停停歇歇,丰收节的活动接近尾声,但乡亲们的讨论依然热烈。“这满田的金黄,不就像阳光洒下来一样灿烂吗?”一位老农望着眼前的稻田感慨道。孩子们手里拿着刚打好的糍粑,嘴角还沾着芝麻粉,在田埂上追逐嬉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