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市县动态>内容
山海为卷实干为笔 湖南城步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新网湖南 谭宇 阳望春 吕伟铭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16:02
中新网湖南 谭宇 阳望春 吕伟铭
2025年09月28日 16:02

  中新网湖南新闻9月28日电 (谭宇 阳望春 吕伟铭)清晨的南山草原,奶山羊在晨雾中啃食着带露的牧草,奶香随微风弥漫;正午的丹口苗寨,吊龙艺人在阳光下编织竹篾龙身,竹香与果香、菜香交织;夜晚的巫水河畔,光影秀在崖壁流转,山歌与鼓点共鸣。在湘桂黔交界的群山中,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正以“五香产业筑基、农文旅融合赋能、非遗发展铸魂”的三维发展路径,让苗乡大地迸发蓬勃生机。

平均海拔696.8米的城步苗族自治县群山环绕。
平均海拔696.8米的城步苗族自治县群山环绕。

  即将于9月29日启幕的湖南(城步)高山农业博览会,将成为“五香”产业的展示窗口。3万平方米展区内,“五香”农产品与非遗艺术品同台亮相,通过产销对接、网红直播等活动拓宽销路,推动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让高山物产真正走向全国市场。

  “五香”筑基:高山物产的价值蝶变

  平均海拔696.8米的城步县群山环绕,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山城县。近年来,该县依托独特生态禀赋培育出奶香、竹香、茶香、菜香、果香交织的“五香”产业体系,通过科技赋能与品牌塑造,让山间物产完成从“土特”到“精品”的跨越。

  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在蒋坊乡的延季蔬菜基地,以色列肥水一体化滴灌设备精准输送水肥,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作物生长状态,搭配湖南省农科院研发的生物有机肥,使西红柿可溶性糖含量较普通品种高出30%。

  奶业领域,羴牧科技联合高校开发的奶山羊AI专家系统,实现24小时精准管护,不仅降低疫病防控成本,更让家庭牧场平均增收30%。南山牧业建成全自动化生产体系,从挤奶到成品仅需4小时,巴氏杀菌工艺最大限度保留鲜奶活性,其科研项目斩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山区果蔬保鲜难题,城步还建成多座千吨级冷链仓库,通过气调保鲜技术将水果保质期从7天延长至45天,为水果蔬菜错峰高价销售提供保障。

  品牌塑造推动产品价值跃升。城步峒茶作为第四纪冰川期幸存的珍稀茶树资源,曾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该县将城步峒茶设为重点项目,将古茶树设为珍稀资源加以挂牌保护,支持峒茶科研项目开发,并推动其获得有机认证与国家地理标志。2023年,城步峒茶品牌价值达15.72亿元。

  南山萝卜通过湘菜大师赋能与本土主播推广,从“地摊货”变身全国700多家连锁餐饮的指定食材;“蜂舞南山”等蜂蜜品牌借助服贸会、广交会平台走向世界,其中雪花蜜每公斤售价高达3960元,受到海内外市场热捧。目前,城步已拥有“二品一标”认证产品31个,10家企业18个产品被纳入“邵阳红”公共品牌,蜂蜜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全链发展拓宽富民路径。目前,城步峒茶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公顷,形成以峒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苗乡3万多人实现稳定增收致富。金紫乡三江村的73.33公顷水果基地,盛果后年产值预计超2000万元。全县1.33万公顷蔬菜基地覆盖13个乡镇,年产值达11.8亿元,惠及1.5万户农户。

  城步引导企业创新,进一步延伸竹产业链条,发展竹资源培育、竹精深加工等竹木加工企业17家,年消耗南竹400余万根,实现笋竹加工业产值1.5亿余元。电商成为产业腾飞的重要引擎,“红薯妹”刘星等36名本土主播通过直播带货,自2016年以来累计销售额达6.7亿元,带动1.2万人增收。湖南汇蜂农业打造蜂蜜全产业链,26家合作社带动4000多人从业,其减贫案例获评全球最佳实践。

  截至目前,城步奶牛和奶羊存栏总数达2万余头,奶业年产值超过3.5亿元,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6330公顷,产值达16.8亿元,水果种植面积达6600公顷,特色水果产值达9.2亿元。该县新扩茶树种植面积4660余公顷,培育茶种植专业合作社50家,茶叶产值可望达到1.2亿元。“五香”产业带动全县近5万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城步县巫江夜游项目激活夜间经济。
城步县巫江夜游项目激活夜间经济。

  文旅融合:从流量洼地到体验高地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巫江两岸的崖壁突然化作巨型银幕——3D全息投影重现苗族先民的迁徙史诗,虚拟火把在山峦间蜿蜒成河,马蹄声穿透夜幕;游船驶过,AR技术让浪花幻化成游动的银鳞鱼,苗族银饰闪耀的光芒在水波中流转。

  长期以来,“只知南山、不知城步”的困局制约着城步的发展。为此,该县以“双核引领、全域联动”战略打破空间限制,将生态风光、红色记忆与民族风情串联成线,推动“南山流量”向“城步留量”转化。

  “双核驱动”重构旅游格局。城步以南山国家公园和县城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与产品供给。南山特色文旅小镇完成1.4公里民族风貌改造,观景台、蒙古包度假村等设施日益完善,“小小牧民”体验区让游客沉浸式参与挤奶、制作奶制品等活动,年接待量超80万人次。

  城步县城则通过巫江夜游项目激活夜间经济——全国首个水上苗乡数字幻游节目《巫水河边月正圆》以2.6公里航程为舞台,崖壁作幕,3D投影再现苗乡历史;游客品着油茶看实景演绎,4幕大戏串联起迁徙与丰收的故事。该项目运营至今接待游客3.5万人次,带动周边商铺营业额上涨数倍。民族风情商业街同步兴起,苗绣、银饰店铺与街头艺人表演相映成趣,让游客深深感受到苗族文化的魅力。

  “红绿融合”擦亮精神底色。作为红军长征经过县,城步修缮老山界红军步道,串联高山红哨、蓬瀛长征纪念馆,打造红色研学线路。讲解员杨昌鑫在新铺里民俗农庄讲述《一盏马灯》的故事,这盏红军遗留的马灯,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的活教材。

  城步县还将《一条棉裤》等红军故事编集成册、融入山歌,让“红色+绿色”的研学之旅愈发鲜活,全年接待红色研学团队200余个。茶园村更规划“一轴三区”布局,打造红色教育研学区与苗寨风情游览区,实现红色基因与生态资源的双向赋能。

  “区域联动”突破地理阻隔。为破解大山限制,城步主动对接大桂林旅游圈,与怀化通道、广西龙胜等县组建两省四市五县旅游合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借助“桂林看山水,城步品文化”的互补格局,粤港澳游客占比持续提升。

  此外,城步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设立市场开拓、等级创建等奖项,激励产业升级。目前全县建成省级乡村旅游区(点)8个,长安海棠茶旅基地、羴牧太坪牧场获评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玉龙洞正在积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农旅融合让田园变风景。茅坪镇金兴村创新“夏种水稻冬种油菜”模式,春季千亩花海铺成金色画卷,夏季彩色水稻勾勒苗族图腾,2024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万元。丹口镇桃源村因2万多株桃花得名,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春季桃花烂漫引客来,夏季漂流戏水人气旺,全村20多家民宿170多间客房常常提前订满。

  2024年,城步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5亿元,较2021年增长120%;民众人均增收超2万元,旅游从业者占比达18.7%。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36.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7亿元。

城步吊龙舞,千年文脉的活态传承。
城步吊龙舞,千年文脉的活态传承。

  非遗铸魂:千年文脉的活态传承

  “六岁跟着祖母学刺绣时,我就知道这针线里藏着苗家人的故事。”在五团镇腊里村苗绣基地,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伍前金一边展示绣着花鸟纹样的作品,一边说道。

  在城步,像苗绣这样的非遗瑰宝还有很多。近年来,该县通过“保护为先、宣传引导、融合发展”的举措,让47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保护是传承的前提,城步用制度与行动守护非遗根脉。目前,该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个(城步吊龙)、省级5个、市级9个、县级47个,有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15人。为保护这些文化瑰宝,城步成立山歌研究会、苗文化研究会、非遗保护中心等10余家组织机构,发掘整理山歌12万首、谚语1.2万条、民间故事5000余个、民间音乐200余首。

  在丹口镇,吊龙舞传承人蓝立校带领舞龙队坚守传统,从扎龙工艺到舞蹈技法,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古法。城步还启动丹口苗文石刻群保护编制方案,争取资金修缮孔圣庙等,推进长安营古城遗址考古勘探等项目,让文物“活起来”。

  宣传推广让非遗从“养在深闺”到“广为人知”。作为“中国山歌之乡”,城步的苗族山歌调式多样、旋律独特,承载着苗族人的喜怒哀乐。每年农历六月六,苗、侗、瑶等民族齐聚山歌节,以歌会友、以歌传情,27届山歌节的持续举办,让苗乡歌声传遍全国。城步吊龙舞更是多次亮相国内外舞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湖南周活动上,这种用长杆撑吊、塑造“飞龙在天”姿态的艺术形式,令在场国内外友人大开眼界。

  融合创新让非遗在市场中实现“自我造血”。伍前金创立苗绣文化研究所、培训学校和开发公司,形成“研究+培训+产品开发销售+民俗文化旅游”的完整模式,培训农村留守妇女,让苗绣从生活用品变成文创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苗乡油茶熬制技艺传承人刘仁秀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健康需求优化原料与工艺,让这道“苗家待客礼”成为热销的特色食品。城步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电商”模式,在景区设立非遗体验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苗绣、油茶等非遗相关产品,让非遗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南山的奶香仍在飘荡,巫水的光影依旧璀璨,吊龙的竹香不曾消散。城步以“五香”产业夯实经济基础,以文旅融合拓宽发展路径,以非遗文化凝聚精神力量,三条脉络的深度贯通,不仅让这座苗乡边城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更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城步样本”。

  当高山物产遇见千年文脉,当生态风光融合现代科技,城步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振兴华章。(完)

【编辑:高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