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市开福区的基层治理版图中,党建引领宛如一条鲜明的主线,贯穿始终,将各方力量紧密串联,构建起一张坚不可摧的“红色网络”。这张网络的核心,在于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层级化、网格化的组织架构,让治理力量直达基层“神经末梢”。
党建引领的效能,在破解复杂治理难题时更显突出。清水塘街道的迎宾大厦,曾因建设年代久远、管理机制不畅,陷入“设施老化、矛盾频发”的困境。为打破僵局,开福区将其纳入“揭榜挂帅”项目,区住建局、区消防大队等单位抽调党员骨干力量,与街道携手成立治理专班,形成跨部门协同的治理合力。清水塘街道同步成立迎宾大厦消防整改入户工作专班,党工委书记担任政委,办事处主任出任指挥长,班子成员下沉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这种“主要领导牵头+党员骨干攻坚”的模式,让治理责任层层压实。清水塘社区原党委书记汤国清更是将迎宾大厦作为“支部书记抓党建”重点项目,一年内召开40余次协调会议,做到对大厦情况、问题、对象、思路“四个清楚”,最终推动大厦逐步走出治理困境。
四方坪街道的探索,更将党建引领与多元共治深度融合。该街道四季美景社区党委打造“夜市经济+慈善基金”模式,通过“红心议事会”精准对接商户需求,既优化了夜市消费环境,又通过“公益+市场”募捐机制帮扶“一老一小一困”群体,形成“众筹解题”的共治格局;丝茅冲社区则打造“邻聚・里”网格品牌,设立楼道议事角、开展村社议事日,联动“五老红”服务队带动居民参与,创新“认领一份田”“惠农驿站”项目实现资源良性循环。
芙蓉北路街道盛世路社区与红色物业世纪金源的协作,为破解超大型物业小区治理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针对湘江世纪城小区民生诉求分散、业主与物业缺乏常态化对话平台、信息壁垒导致问题积存的困境,社区构建多维度意见建议采集网络:线上“点对点”微信直达网格员,线下“联席会议”专项磋商,网格“敲门问需”覆盖重点户,系统梳理出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六大类问题并形成动态民生诉求清单,各党支部还以“片组邻”三长制划分党员责任区、建立楼栋信息员机制,动态收集各类问题。同时,双方搭建“民声直通车”议事平台,联合办公,依托“听、议、决、做、评”五步议事法召开社区、物业、党员群众“三方”联席会议,“红色合伙人”现场献计、敲定责任与方案,通过“红色合伙人+项目认领”明确整改时间与责任人,每季度组织评议打分并挂钩物业“红黑榜”。目前已收集民声实事问题16条,如湘江世纪城悦江苑车库北门电动摩托车通道修缮不到一周便完成,针对第三方保洁疏漏问题,社区联合党支部约谈企业、细化标准并发动党员监督,形成“小事社区办、大事联动办”格局,还推进太阳能灭蚊灯安装,为居民筑起防护网。
湘雅路街道新湘路社区将“红色基因”融入治理末梢。针对开放式小区环境脏乱、停车难引发邻里争执等问题,社区搭建“邻里议事会”畅通共治渠道。以长春巷17号新华印刷一厂宿舍为例,该小区社会化职能移交后,出现公共区域花盆乱堆、垃圾散落、楼道灯因无人缴电费长期漆黑等问题,居民怨言不断。社区党委书记带领党员入户走访,让居民“说心事、提建议”,同时组织居民代表召开10余次“邻里议事会”,坚持“小区的事情大家议”,最终确定闲置传达室资产盘活方案,解决了楼道灯电费问题,如今小区环境改善、楼道灯亮起,“矛盾点”变为“舒心点”,邻里氛围更和睦。
月湖街道鸭子铺社区地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核心地带,社区党组织围绕“马小萌”党建联建品牌,深化“社企联盟”,联动网格赋能企业、人才与文创资源。通过社区搭台,助力湖南省建科院建设电动车充电棚,该单位也无偿开放共享会议室惠及周边企业;中南传媒集团发挥文化优势,向社区“马小萌背包驿站”捐赠500余册图书,打造“精神加油站”;针对鸭嘴公园缺乏休憩设施问题,社区迅速协调企业共建休闲凉亭;社区搭建的青年交流平台还孕育出“马青时乐队”,其举办公益音乐会丰富了园区职工业余生活,让“马小萌”成为经济发展与基层治理双向赋能的纽带。
这些实践表明,党建引领不仅是凝聚人心的旗帜,更是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基层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党组织的引领与党员的示范带头,开福区正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向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开福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