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市县动态>内容
长沙开福区:文化赋能,激活基层治理 “一池春水”
中新网湖南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3日 20:54
中新网湖南
2025年09月23日 20:54

  中新网湖南新闻9月23日电 文化不仅是精神滋养的源泉,更是基层治理的“柔性引擎”。基于这一认识,长沙市开福区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以文化人、以文聚力,让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成功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月湖街道马栏山社区以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依托社区学校打造特色文化空间,常态化开展非遗体验、影视文化赏析等活动。通过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学湘绣、棕编技艺,组织居民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并开展主题讨论,让社区学校不仅成为知识学习的场所,更成为传承文化、凝聚民心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化了社区的文化认同感。

  洪山街道金鹰社区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联动辖区广电资源,推出“广电进社区”系列活动。实践站定期邀请广电媒体工作者开展新闻写作、短视频拍摄等公益培训,组织居民参与广电节目录制、文化访谈等活动,将专业文化资源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鲜活力量,让居民在接触广电文化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同时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秀峰街道湘民社区培育文明新风。
秀峰街道湘民社区培育文明新风。

  文化赋能是培育社区文明新风,筑牢邻里和谐的精神根基。秀峰街道湘民社区在家风馆设立“子渊班”,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社区定期组织居民共读《论语》《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邀请居民分享自家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故事——这种“经典诵读+家风分享”的模式,让优秀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在“子渊班”的带动下,社区内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氛围日益浓厚,居民的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社区也因此成为充满温情的“大家庭”。

  文化赋能不仅能涵养文明新风,更能为社区议事协商提供“软载体”。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依托百年梧桐树打造“梧桐树下・邻里议事会”,让“老树”成为“新平台”。每月10日,居民代表、网格员、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围坐在梧桐树下,围绕社区事务展开讨论——这种轻松、开放的议事氛围,打破了传统会议的严肃壁垒,让居民更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诉求。在解决雅园小区电梯老化问题时,议事会正是通过这种“平等对话、多方协商”的方式,确定了“居民自筹+社区补贴+政府奖补”的方案,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12部电梯的更换,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安全。这一实践证明,文化场景的构建,能让议事协商更接地气、更聚人心。

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打造“梧桐树下・邻里议事会”。
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打造“梧桐树下・邻里议事会”。

  文化阵地的建设,则是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浏阳河街道前进社区深知这一点,借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契机,全力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社区不仅配备了3000余册青少年读物、多媒体设备与健身器材,还将辖区500平方米的洪铭音乐厅实现公益开放——这个集阅读、艺术培训、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周末的亲子阅读活动,还是节假日的文艺演出,都让居民在参与中增进感情、凝聚共识,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心灵的栖息之所。

浏阳河街道前进社区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
浏阳河街道前进社区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

  而在“中国好人”邓学东的发动下,东风路街道东风大舞台创新打造“东风大舞台演绎联盟”,招募全市200余个文艺团队、5000余名文艺队员,通过正能量剧目演出、国学堂讲座等形式,将文化活动与价值观引导相结合,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助力构建“熟人社区”。

  从家风培育到议事协商,从阵地建设到产业融合,开福区的文化赋能实践,正以春风化雨之势滋润着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让治理更具温度、更有深度,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完)

【编辑:高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