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石门 一部地质传奇宝典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9日 09:31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2024年12月09日 09:31

石门 一部地质传奇宝典

高文化

  石门,湘西北门户,“潇湘北极”,地处湘鄂交界,东连洞庭湖,南接桃花源,西邻张家界,北望长江三峡。

  这片神奇土地,亿万年岁月留痕,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充满“骨感”“厚重感”地质地貌,巍峨挺拔,迷蒙神秘。

  “湖南屋脊”壶瓶山,粗犷旷达,亘古如斯,亿万年造山运动铸就其体魄,增添虎踞龙蟠贵气。

  “生命之河”澧水,孕育文明,强劲脉动,禀赋固若金汤生气。

  天生地丰物博景秀,集矿产资源大县、露天地质博物馆、地球演化教科书、科普研学天然课堂于一地。

  一部用化石、地层、岩性、构造、矿床等地质密码书写的万卷“天书”。

地质遗迹见证地球生命和地质事件演绎

  地处扬子准台地之扬子褶皱带东侧,即武陵陷褶朿北分支末端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带,湘西帚状构造始发集束端。

  所谓褶皱和断裂指地壳地层岩石遭遇地球造山、板块漂移及地震火山等引发挤压隆升而发生变形的地质遗迹。

  原本完好地表地层历经加里东(距今5.7~4亿年)、印支(距今2.5亿年)、燕山(距今1.3~0.7亿年)、喜马拉雅(距今6500万年)等多次构造旋回运动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燕山造山运动发生强烈褶皱断裂,尤其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俯冲欧亚板块致使云贵高原快速隆升,加剧褶皱、断裂、岩浆侵入等,形成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绵延,群山叠翠,河谷纵深,谷盆相间,平岗交错的山原岩溶地貌。同时伴生中低温热液活动,局地富集成矿。距今6000万年古近纪以来,遭遇水与风化剥蚀溶蚀,高山峡谷地貌颜值不断攀升。

  断裂断层和背向斜褶皱构造,地球造山运动遗留“胎记”。

  境内分布澧水隐形大断裂,花垣—张家界(大庸)—慈利深大断裂带东延部分及4个正逆平断层组合。从北到南发育东山峰复背斜、六里荒向斜、太清山向斜、大同山背斜、袁公渡向斜、磺厂背斜、东岳观向斜、花山坪倒转背斜、龙阳湾倒转向斜等褶皱组合。东山峰复背斜呈弧形分布,跨越延伸至湖北境内,赋存湖南规模最大磷矿床。大同山背斜,次一级反S型热水溪背斜热液侵入发育温泉。磺厂复背斜,波浪状起伏,核部断裂强烈切割,花岗岩和矽卡岩等热液岩浆岩脉侵入,次级长条状、脊状背斜与屉状向斜及压扭性断裂发育,其中5条断裂控制雄黄矿脉分布。龙阳湾倒转向斜,西端圈闭,东端挤压变形,轴部分叉,北翼向南倒转,青玄山发育次级背斜。

  古生物化石和地层岩性,见证沧海桑田和“移民流浪”飘移史。

  古生物化石,地球生命史见证者,对研究远古地理气候环境演变、板块造山运动、生物进化灭绝等具重要意义。

壶瓶山主峰 图片来自网络
壶瓶山主峰。图片来自网络

  地质工作者在本县出露地层中发现大量海洋古生物化石。诸如,寒武纪三叶虫、腕足类,奥陶纪角石,泥盆纪鱼,志留纪三叶虫、笔石,石炭纪珊瑚、海百合,二叠纪蜓类、菊石、腹足类、腕足类等。人类,地球上最年幼生物,人类史满打满算1000万年,相对46亿年的地球,忽略不计。与地球曾出现过古生物亦不可相提并论,如,三叶虫生存2.92亿年,牙形刺生存2.9亿年,恐龙生存1.6亿年。

  地质科学研究分析判断,古扬子准台地(华南板块)自距今8亿年震旦世至三叠纪中期处于地台区海相沉积环境,直至距今2.37亿年中三叠世末期隆升陆地。距今5.42~4.1亿年早古生代,包括石门在内武陵山区处于南半球赤道附近。武陵山所在扬子准地台犹如一艘超大航母,历经亿万年板块漂移,“迁徙流浪”,改天换地,数度辗转,“移民”来到北半球现在位置。

  地层如同岁月纹理,古气候地理环境变迁及成矿原始记录台帐。县境出露元古宙冷家溪群、震旦纪,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系(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等地层,地质时代连续跨越12亿年,宛若一部完整地球海洋陆地演绎史书。

  距今12~10亿年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澧水流域最古老变质岩地层,出露于东山峰泥沙至杨家坪一带,以板岩为主。

  距今8~6.85亿年震旦系地层,地球重要成矿地层。下统南陀砂岩组,砾砂岩、砂岩、板岩、变质砂岩。南陀冰渍岩组,冰渍砾岩为主,夹条带状板岩。上统陡山沱组,赋存东山峰大型磷块岩矿床,致密块状磷块岩(或叠层石藻磷块岩)及页岩组成。周边湘西泸溪洗溪磷矿及贵阳开阳磷矿床处于同一地层。

  距今5.42~4.85亿年寒武系地层,下统牛蹄塘组,硅质炭质板岩,夹硅质磷块或磷结核,钼镍钒矿及石煤产出层位。杷榔组,泥灰岩、白云岩,富含三叶虫化石。清虚洞组,砂质泥质灰岩、白云岩,含少量仙遇虫和原波罗虫等三叶虫化石。中统高台组,泥灰岩,盛产大型高台虫。娄山关群或耗子沱群,中~厚层灰岩、结晶灰质硅质白云岩,砷矿(雄黄)主要容矿层位之一。

  距今4.85~4.4亿年奥陶系地层,浅海相灰岩、泥灰岩及白云岩沉积,富含角石化石。罗坪等地中下统富含铁锰泥质灰岩形成石林景观。石门雄黄(砷矿)呈脉状侵入下统白云质灰岩。

  距今4.4~4.1亿年志留系地层,浅海相笔石页岩、粉砂岩、灰岩组成。周边湘西永顺、龙山同层位三叶虫化石富集。

  距今4.16~3.59亿年泥盆系地层,滨海相沉积。中上统赋存矽砂矿床和南方宁乡式铁矿。中统云台观组,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含少量鱼化石。蒙泉云南寨、将军山、吴公洞、系马岩、三王峪等砂岩峰林,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砂岩峰林峰丛景观都是泥盆系砂岩地层所致。

  距今3.5~2.86亿年石炭系地层,下统赋存煤层和菱铁矿,浅海相灰岩、白云岩及煤层组成。

  距今2.99~2.5亿年二叠系地层,浅海相灰岩、硅质岩、页岩及煤、砂岩组成,富含腕足类化石。下统黔阳组,滨海沼泽相沉积,赋存重要煤层,即“黔阳煤段”。上统长兴组,燧石灰岩、硅质灰岩,赋存高岭土矿和海泡石等矿层。周边湘西泸溪同层位赋存铝土矿、菊花石等。

  武陵山区恩施、湘西、张家界及本县二叠系地层广泛出露,其顶部10余米石煤(碳质页岩)为重要富硒矿层,恩施素称“世界硒都”。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0.207mg/kg,形成富硒山泉、农作物、动植物资源生物圈。

  距今2.5~2亿年三叠系地层,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为主,其中,大冶群组,厚层致密灰岩、鮞状白云质灰岩,水泥主要原料矿石。

  距今2~1.45亿年侏罗系地层,内陆淡水湖泊沼泽相碎屑沉积,下统香溪群赋存煤层。

  距今1.45~0.65亿年白垩系地层,河流相砖红色、紫红色厚层砾岩、砂岩及钙质砂岩。

  距今6700~6000万年第三系(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河流和内陆湖相沉积,红层为主,赋存石膏和黑色纸状油页岩。

  距今250~1万年第四纪地层,冰川相、河湖相、冲积相沉积。自下而上4个沉积韵律,澧水下游赋存大型石膏矿,沅水下游赋存金刚石砂矿、砂金矿。

地球岩石圈“三大家族”,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县域出露俱全

  广泛出露寒武纪至第四纪沉积岩。西北出露距今12~10亿年冷家溪群和距今8~6.85亿年震旦系的浅变质岩。虽未见大型岩浆岩体,但磺厂矿区花岗岩和矽卡岩热液岩脉侵入形成雄黄、重晶石、石英等。

  由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家族”组成岩石圈给地球地壳披上坚硬外衣。

  另外,出露记录距今8~6.85亿年“冰球大事件”震旦系南沱组冰碛岩。南沱组冰碛岩,地球冰封“胎记”,蕴涵远古“冰真”气息,大自然馈赠给石门最珍稀自然资源。冰碛岩层和陡山沱组含磷岩层风化而成的土壤,富含硒、磷、钾、锌等数10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犹如东北“黑土地”,石门银峰、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桑植白茶、恩施玉露、利川红、永顺莓茶、张家界莓茶、来凤藤茶等名优茶天生“基因密码”所在。冰碛岩制作工艺品,质地可与《红楼梦》贾宝玉出生时含着的宝玉相媲美……

亿万年天时地利沉积地理环境,天生“聚宝盆”

  大自然特别青睐眷恋这片大地,地下蕴藏丰富宝藏,探明矿产35种,320多处矿床矿点,矿产资源大县。诸如,雄黄、矽砂、磷矿、煤炭、石膏、石煤、水泥灰岩、海泡石、大理石、重晶石、赤铁矿、钒矿等。其中,雄磺矿储量居世界之首、矽砂矿居亚洲之首、磷矿居湖南之首。

  矽砂矿,亚洲八大优质矿之一。《湖南省·地理篇》载:“石门水井垭是我省质量最好、储量最多的石英砂岩矿床”。矽砂,粉碎成纯白细砂,用于玻璃、建筑陶瓷、电瓷和铸造等行业。产于夹山镇水浸(井)垭、东泉、双龙、太子坡和蒙泉镇磐石望仙树等地,储量20亿吨,二氧化硅含量97%,三氧化二铁0.1%以下,氧化铝0.58%以下。

  磷矿,特大型磷矿床,全国十大磷矿基地之一。总储量达24亿吨,居湖南之冠。其中,东山峰磷矿,埋藏浅,易开采,探明储量11.83亿吨,五氧化二磷品位16.32~21.92%。

  海泡石,大型非金属粘土矿,探明储量3000万吨,工业储量400万吨。富镁纤维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斜方晶系或单斜晶系。用途最广泛矿物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化工、酿酒、陶瓷、建筑、医药、造纸、饲养等行业。

  温泉矿泉水资丰质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澧水东与温泉会,水发北山石穴中,长三十丈,冬夏沸涌,常若汤焉”。温泉分布于维新热水溪、子良大河洲、雁池四郎庙、锅子岩、磨市磨岗隘(皂市水库淹没)等地。其中,热水溪大小2处温泉,52.2~55.5℃,水温居湖南第4,涌水量7.76~12.21升/秒(大)、2.33升/秒(小),富含硫化物、可溶性二氧化硅、硒、氟、锶、铁、钙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矿物质。清代道光岁贡生黄星灿赋七绝《热水溪》:“曾逢山客说温泉,煮石烹云水自煎。我欲停鞭寻浴处,仙阳溪里小桥边”。

  403地质勘查队勘查,发现夹山栗山含硒泉眼12处,其中悦家泉日流量1000立方米以上,含硒0.014 mg/升,符合国家矿泉水标准。疾控中心检测,水质清凉爽口,无色无嗅,无悬浮物,菌落总数未超标。

石门雄黄矿,世界最大单砷矿床,我国药用雄黄唯一产地

  雄黄,半金属含砷矿,别称石黄、毒砂、黄金石、鸡冠石、砷黄铁矿。自然界砷分布广泛,以雄磺晶体赋聚少见。雄黄矿,我国特有,目前其他国家尚未发现单一矿床,主要分布于石门、云南南华龙潭、西藏昌都、广西河池、贵州思南、惠水、河南卢氏及陕西宁陕等地。石门雄磺以红、黄、橙、白、黑等晶体附着于褐灰色矿体上,常与雌黄、辉锑矿、辰砂、方解石晶体共生。雄黄与雌黄戏称“鸳鸯矿物”,犹如水中出双成对的鸳鸯在矿物晶体中形影不离。雄黄为硫化砷或四硫化四砷,雌黄为三硫化二砷。古人视之观赏石,欧美赏石者尤为喜爱收藏。

石门雄黄与雌黄共生晶体。杨再忠 拍摄
石门雄黄与雌黄共生晶体。杨再忠 拍摄

  4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就知雄磺具杀菌、驱虫之功效。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提及雄磺。我国古代炼丹家最先发现利用砷元素,炼丹术早在后晋至晚唐进入黄金时期,广泛利用雄黄作为原料炼制“长生丹”。1250年罗马马格努斯发现砷元素,比我国炼丹家晚600多年。

  神话传说与成语典故中雄黄元素,见证我国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白蛇传说中白娘子与许仙饮雄黄酒故事,扣人心弦。一条修炼千年白蛇,道法深厚,但牠向往人间便修成人形,化身美丽白娘子,带上另一条化身小青相随。西湖断桥偶遇书生许仙,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但金山寺法海和尚不允不合伦理事情发生,棒打鸳鸯没商量。法海心生一计,借端午节喝雄黄酒辟邪习俗,诱导许仙给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经不起相公软磨硬泡喝下雄黄酒后上床歇息,反复嘱咐许仙不要打扰。一会儿,白娘子把持不住,鼾声如雷进入梦乡显原形。许仙担心娘子,走进房间撩起蚊帐,只见一条巨大白蛇盘踞床上,吓得人事不省。白娘子惊醒过来,不顾身怀六甲,千里迢迢到昆仑圣山偷来灵芝草,才将许仙还魂。

  《颜氏家训》载“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雌黄,古代高级“涂改”颜料,因雌黄量少比雄黄贵。古时写字用纸往往略带黄色,多为黄檗染成,正所谓“青灯黄卷,面壁苦读”。当今纸上写错字用橡皮擦掉或涂改液修改,但古人写错字须用雌黄将错字涂掉后再写。成语“信口雌黄”,意指不顾事实地随意批评或者乱说。

  石门雄黄矿,1500余年开采史。典型“双刃剑”案例,带血的辉煌历史,曾经源源不断创造财富,但“水煮青蛙”,酿成“重大污染之殇”。如今因污染严重关停,痛定思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修复治理,还原矿山青山绿水,矿区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成为全国“土壤治理标杆”。

  保有储量62万吨,工业储量50万吨,占全省储量81%。距今1.3~0.7亿年燕山运动致使雄黄矿呈脉状产于寒武系上统至奥陶系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和白垩系随园岩组地层中,与矽卡岩、花岗岩和角闪石化大理岩等围岩混杂共生。含硫化砷品位13.8~40.5%。

石门雌黄晶体。杨再忠 拍摄
石门雌黄晶体。杨再忠 拍摄

  15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载:“黄水出零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采常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丈,方得佳黄。”宋代雄黄用于丧葬防蚂蚁、泡水洒住宅驱蛇虫,以及冲酒饮用等。明代崇祯年间,受欧洲工业革命影响,利用雄黄做印泥、蚊香和焰火等。清代中叶,雄黄出口,国外用于皮革脱毛等。1913年,德国人兰格士来到石门雄黄矿,同山主私下订约,租借采矿权99年。后经常澧镇守史王正雅干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租借方搁浅。曾用于提炼半金属砷,加工制作农药、防腐剂、染料、医药等。

  传统中医药史书视雄黄为中药,利用雄黄以毒攻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如,以本品为末涂之(《千金方》);配白矾等分,名二味拔毒散(《医宗金鉴》);配伍乳香、没药、麝香为丸,名醒消丸(《外科全生集》)等。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表明,用雄黄或经适当配伍治疗疮疡、疖肿、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股癣、蛔虫腹痛、烧虫病、疟疾、毒蛇咬伤等多种疾病,均有疗效。近年来发现,雄磺对白血病有独特疗效。

  洞庭湖周边常德、岳阳、益阳、长沙等乡村,端午节民间喝雄黄酒习俗传承至今,即将雄磺研成细沫泡酒饮用防灾祛病,还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画“王”字,祈祷不受蛇虫伤害。雄黄摄入不宜过量,否则易中毒。据统计,1975-1985年,全国因喝雄黄酒中毒死亡达330多人。

壶瓶山罗坪地质公园,人文与地质有机融合典范

  充满地质传奇,集自然景观、红色文化、土家风情、科考、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

  公园里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碳酸盐岩通过岩溶、重力崩塌、地表及地下流水侵蚀等作用形成喀斯特景观,诸如,红石林、青石林、天目洞、龙头河峡谷、香炉观(古庙)、百丈峡天坑、天生桥、牙齿洞、岩子口、道尔堰山顶泉等。土家族聚居地,巴楚文化遗风多样,古汉墓,百年吊脚楼,钥匙头、高门槛、高窗户的木质天井四合院等传统村落,山歌、九子鞭、薅草锣鼓等民间艺术。68名红军集体舍身跳崖地薛家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贺家台,红军烈士王尔琢、陈振亚故居均在周边。

石门雄黄晶体。杨再忠 拍摄
石门雄黄晶体。杨再忠 拍摄

  红石林,产于奥陶系大湾组及牯牛潭组紫红色瘤状泥灰岩等地层,富含铁锰而呈紫红色或褐红色。地层受地表水溶蚀和风化剥蚀差异性影响,水平波纹状,形似宝塔,垂直面形成溶蚀凹槽,石芽石林、漏斗洼地等发育,石堡、石墙、棒槌状、锥状、塔状、剑状石柱等或散或聚,玲珑别致,似人似物。

  与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红石林同属距今4.6亿年奥陶系地层,两地角石、牙形刺等化石丰富。湘西红石林为全球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规模最大的红色石林景观。

  青石林,与恩施梭布垭石林相近,构景岩层同为奥陶系大湾组,灰白色薄~中厚层白云质石灰岩,岩体表面刀砍状风化纹,溶沟、溶槽、溶孔发育,多呈剑状、锥状、棒状、尖脊状。

  天目洞,洞顶呈穹隆状,顶部尚有2处溶蚀塌陷而成天窗,如双目一般,因故而得名。洞厅石柱石笋发育,规模较大钟乳石、石笋,石柱数十根,造型生动。

岩溶洞穴龙王洞,国家4A级景区

  水,出神入化岩溶地貌传奇始作俑者。据中国地质科研所评估,构景岩层为距今5.42—4.4亿年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地下水和地表水反复溶蚀、冲刷、塌陷的“杰作”。

  旱洞水洞相连,洞中套洞,景中生景,恍若水晶龙宫,长2.5公里,诸如,幽潭琴泉、珠滴琼帘、玉笋银幔。

  洞穴系统迄今处于青春成长期。亿万年以来,水对灰岩侵蚀岩溶作用处于“进行时”,水持续渗透洞顶形成富含钙质水滴,长年累月下滴钙化成柱、成林、成田,有的贴着洞顶或洞壁生长成下垂的钟乳石石帘石幔,有的从洞底向上长出或粗或细石笋。钟乳石和钟乳石笋组合奇观神似龙王10个儿子,惟妙惟肖,故称“龙王洞”。

  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元帅带领红军驻扎此洞,徐向前元帅因故亲笔题写“龙王洞”洞名。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在此洞拍摄外景。

石门,一部拥有12亿年地质传奇宝典,非同凡响

  46亿年地球演化史,波澜壮阔。这里远古石头化石,如同燕尔洞洞穴“石门人”、“皂市下层文化”、“公侯干城”添平千户所等遗址一样,成之地质天书“象形文字”,蕴含诸多动人心魄史篇;忠实记录着古地理气候演变“轨迹”,见证遭遇板块漂移和造山运动“魔鬼”般炼狱折腾,石崩地裂,衍生矿产;还原大自然鬼斧神工和水以柔克石“魔力”交叉凿刻涅槃、大放异彩“真相”。

  这些天知、地知、岩石知、化石知的远古传奇奥秘,未解之谜,惊天动地超乎想象,有着恐惧惊悚似灾难大片……

  12亿年时光雕刻着这片土地山水模样,赋予生命资源丰度。

  这里山石水传递神秘地质信息,演绎山水之歌,记述人文地质故事。壶瓶山,澧水,十九峰山,东山峰,太青山,仙阳湖,蒙泉湖,溶洞石林,峡谷平岗,矿产资源,地热温泉等,就是最出神入化注解。

  走进石门,穿越12亿年时光隧道,对话石头化石,一窥石门远古前世。真实感知地质资源转化经济动能传奇故事,享受地质文化视觉盛宴,品味地球科学心灵鸡汤。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