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7月15日电(唐小晴 李新春)湖南祁阳浯溪摩崖石刻现存碑刻505方,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群。该市启动“中国石碑石刻数字焕活计划”,建成全球首个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将刻痕深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摩崖石刻文字在数字世界还原。
小朋友可通过环绕大屏幕、动态光影展示等技术欣赏“活”起来的摩崖石刻文化,借助AI化身数字诗人与古人互动,还能在石刻拓印区上传拓印作品。
暑期,祁阳市统筹区域优势资源,联合祁阳市科协、各类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科普资源平台,构建“大科普”格局,为孩子提供沉浸式科普体验。
祁阳市是全国科普示范县、湖南省科普教育“双走进”试点县。该市制定出台了《祁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科普赋能“双进”“双减”工作重点与步骤,打造浯溪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等9个校外科普教育体验馆,建成唐家山油茶研究基地等7处校外科普示范基地。
“打破校际壁垒,校内校外齐发力,祁阳采取财政主投与社会补充相结合模式,近五年筹措资金450万元,吸引楚天科技等企业捐赠实验设备120万元,目前已有7所中小学校跻身市级科创教育示范单位。”祁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振宇介绍,该市浯溪一中承办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7大模块50余件展品以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生命奥秘、数学魅力、科学表演、科普影视等形式,吸引5.2万名中小学生及市民参观学习。
各项“科普+”活动热火朝天。“百名院士进校园、万名科技工作者上讲台”活动,引来了刘大响、柏连阳等专家院士进校或云端开讲。祁阳策划推出“旗扬文明联播”实践活动,每周7天、每晚7点半、每次7分钟左右,开展“科技祁阳”等七大主题宣讲。
此外,该市建立2个科学名师工作室,组建50人科普专家讲师团,吸纳200名“银发”科技志愿者,建立立体化活动体系,近三年开展主题科普活动120场次,30万人次师生参加。大村甸镇中心小学校长陈友亮化身“科普达人”,深入村组社区开展公益讲座。
祁阳市教育党组书记、局长黄恩鹏表示,将结合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校内外资源融通,创新“移动科普”模式,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