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8月21日电 (燕泓 陈静妮)今年7月以来,湖南浏阳市淮川街道团工委、淮川街道关工委将基层舞台交给“燕归巢·返家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青年学子,让他们在家乡广袤天地发挥集体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素有“千年城关”美誉的淮川街道蕴藏厚重历史,怎样将本地资源转化为可见、可感、可学、可用的文化优势?“燕归巢”大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是:不如以青春实践为“笔”。
10名“燕归巢”大学生立足淮川地情,举办4场颇具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用青春视角探寻基层。
他们邀请菊花石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陈继武讲课,讲述菊花石千百年来的工艺传承和艺术价值。“菊花石雕不单是石头上的艺术,还是浏阳文化的缩影,年轻人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组织者之一的张雯涵说。
“浏阳文庙、欧阳予倩故居、谭嗣同祠,这些浏阳市标志性人文景点都位于淮川。”李帅经实地探访和问卷调查,发现浏阳本土文化传扬现状与她认知相距甚远,“不少浏阳青少年对欧阳予倩老先生的了解也并不多。”
为此,李帅和组员们组织了一期主要面向青少年的戏曲戏剧文化主题宣传推介会,还针对浏阳市戏曲戏剧文化发展情况撰写调研报告。
“燕归巢”大学生们还在地域文化传播、老年助餐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让城关老味道“香飘四方”,留下老浏阳人“舌尖上的乡愁”,该街道推出了淮川美食专属社交媒体账号。“燕归巢”大学生们则成为暑假期间账号运营的主力军,王思缘正是其中之一。
“我和小伙伴整理出了‘淮川美食地图’,其中囊括了街道四十多家餐饮店铺,已经推送了8篇笔记。”王思缘说。
“我在社区负责‘北园里’老年食堂门禁信息的录入,对于老年人来说操作非常方便。工作之余老人家还会和我拉家常,邀请我毕业后回到社区工作,我觉得大家的生活幸福感很高。”王雅琪还交到银发朋友。
据悉,淮川街道连续6年参与“燕归巢·返家乡”社会实践项目,共为60余名大学生提供服务。淮川为青年学子搭建成长舞台,青年学子也为淮川带去创新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