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8月28日电 (邓永松)十万大山十万金,这个话放在湖南沅陵县过去,大多数人或许认为,地生金的是满山木材。然而在今天,却是遍地中药材。
12年前,彭亚兰从父亲手中接掌时,还是个亏损180万元的中药材摊子,如今一手创办的沅陵县家其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1200多吨中药材,收入5000多万元,种植、加工、销售一体,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带动当地老百姓1000多户增收,年户平增收1800多元。
“看到农民增收笑容,我一下子觉得创业的酸甜苦辣都值得,下一个奋斗目标就是把沅陵中药材名声打出去。”8月27日,正在广东招药商的彭亚兰,对沅陵县发展中药材产业非常有信心。
沅陵地处武陵、雪峰两大山系之间,气候温和,盛产黄柏、厚朴、杜仲等药材,据史书《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沅陵为历朝中药材贡品产地。全国第三次中药材资源普查发现,沅陵境内有动植物类药材1826种,属国家和省级重点药材45种,珍稀药材69种。
近些年,中医药“吃香”,中药材俏销,沅陵人靠山吃山、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新一届县委提出“六大百亿产业”目标,中药材名列其中,按照发展规划,沅陵重点打造“中国生态黄柏之乡”,聚焦“两黄一石”,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0亿元,其中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建成500亩左右中药材加工、集散健康产业园,力争把沅陵建设成为医养康养福地、中药材产品研发高地、全域旅游休闲胜地。
“看准就干!”为此,沅陵县专门成立中药材产业链指挥部,编制“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沅陵县2021-2025年中药材综合开发实施方案》《沅陵县中药材综合开发奖补试行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县财政每年整合3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中药材种养、加工、集散市场创建、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建设。
全力开启中药材产业招商,先后有10多家湖南省内外企业前来沅陵洽谈合作,其中山苍子和黄柏加工项目今年已经落户投入建设中。加强行业自我管理,今年政府助推成立中药材产业协会,吸收全县152名中药材大户、企业加入成为产业会员。
目前,沅陵全县有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多亩,分布在官庄、清浪、五强溪、杜家坪等23个乡镇,主要种植黄柏、厚朴、杜仲、石菖蒲、重楼等30多个品种,其中黄柏占总面积70%以上。县内从事中医药产业种植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50余家,初加工企业10余家,年产值3亿元左右。
“以前请不到工,现在争着跟我一起干。”火场乡黄柏种植大户周福学起初发展中药材产业,旁人不看好,怕成不了气,白搭了务工工资。这几年,中药材市场俏销,周福学300多亩黄柏效益好,村民纷纷加入他的黄柏种植合作社,主动上山种药材。
一条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沅陵人尝到了甜头。受益中药材产业还有杜家坪乡柳林村的罗尧军,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村里发展中药材,他与人合伙承包经营村里药材加工厂,邀约50户村民开山种药材800亩,种、加、销一条龙,每年收入200多万元,纯利20多万元,在他带动下,短短4年时间全村种植药材4000多亩,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5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