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客商云集新潮涌动 汇聚中部崛起动能
本报讯 32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参展,包括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境内外知名商协会代表等超过1万人参会,中部六省共签约项目284个,总投资2511.48亿元……5月31日至6月2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部博览会”)客商云集,见证了中部博览会的吸引力,也释放出中部崛起的澎湃动能。
客商云集释放开放活力
本届中部博览会以“开放创新 中部崛起”为主题,吸引了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组团参会。据统计,跨国公司220家,跨国公司全球副总裁级别以上客商14人,中国区副总裁级别以上嘉宾近100人。
抓住“中部崛起”机遇成为客商共识。沃尔玛深耕湖南20年,开设了16家沃尔玛商场、2家山姆会员商店、1家物流配送中心。“中部地区是沃尔玛一直重点关注的区域。”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事务部华东区总监杨溢表示,后续也将持续进行关注。
“我们看好中国市场,尤其看好中部崛起。”德国TKM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潘云喜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从中国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向中西部投资,中部地区发展前景和投资空间值得期待。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中部博览会已成为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中部六省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商务部将一如既往支持中部六省发挥区位和科创优势,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快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
创新潮涌见证产业动能
走进4万平方米展厅,先进轻小型SAR遥感卫星、5G+氢能源无人驾驶拖拉机、量子加密耳机、碳纤维复合材料轻型运动飞机……由中部各省带来的高科技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这款轻型运动飞机使用95号车用汽油作为燃料,满油可以飞行1300公里。”湖南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宇介绍,这款中国首款完全自主设计制造并取得民航适航认证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轻型运动飞机,目前已经成功交付了超过260架飞机,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0%。
经过多年发展,中部地区创新发展要素不断集聚,一批中部优势产业叫响中国、“链”动世界。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拥有5家世界前50强工程机械企业;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据中国半壁江山;安徽以汽车为首位产业,全国每4辆出口汽车中,就有1辆“安徽造”……
目前,中部地区各省正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据统计,中部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
协同发展凝聚共赢合力
本届中部博览会首次采取六省分工协作、联合招商模式,以产业链为纽带,分别设置6场专场推介会,每场由1个省牵头、5个省配合,分别聚焦现代石化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中部枢纽经济建设等;并在中部投资促进推介会上,邀请中部六省省长现场对话,为各自省份的优势产业链代言,集聚六省合力,共促中部地区产业融合发展。
共25场活动在博览会期间轮番上演,搭建起海内外客商合作共赢的桥梁。务实的招商推介、中部地区的超强吸引力,也迎来真金白银的项目签约。
本届中部博览会上,中部六省共签约项目284个,总投资2511.48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资项目276个,总投资2412.43亿元人民币;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13.7亿美元。各省专题活动现场签约项目130个,总投资1458.55亿元人民币。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表示,湖南将与中部地区各省一道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协同发力,共同做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这篇大文章;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上协同发力,努力让国内外各类生产要素在中部地区实现最优配置、产生聚合效应;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协同发力,持续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鲁毅 向一鹏 张雪盈 李盈)
跨国公司高管分享湖南机遇
本报讯 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期间,一场跨国公司圆桌会在长沙举行,70多家跨国公司及相关机构高管共谈合作、共谋发展。这些跨国企业与湖南有怎样的缘分?未来他们将有哪些新动作?听听这些企业高管们怎么说。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执行副总裁蓝思明:博世长沙已拥有近300项专利授权
作为湖南首批10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之一,博世长沙成立已20年,持续为内燃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提供全套的电机和驱动解决方案。2023年,博世长沙的销售额达到 72 亿元人民币,比2022年增长10%,目前在长沙拥有超过3200名员工。
“受益于长沙便捷的政务服务,目前98%的服务可在网上办理,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地方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执法和公共服务领域采取全方位措施。”蓝思明介绍,目前博世长沙已拥有近300项专利授权。
香港玉湖集团董事、玉湖冷链董事长卢朋:全体员工体会了湖南的一流营商环境
香港玉湖集团在长沙投资建设的玉湖冷链(长沙)交易中心,是玉湖集团在大中华区战略布局的重要项目,公司计划将其打造成中部冷链食品流通枢纽基地。
“玉湖冷链落户长沙的过程,让我们全体员工体会了湖南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卢朋说,项目所有前期手续在3个月内完成,现已全面开工建设。企业将以长沙基地为核心,整合境内外产业链核心资源,助力湖南“买全球、卖全球”,打造玉湖冷链国际国内双循环生鲜交易服务平台。
康宁公司大中国区副总裁李萌:湖南在产业发展和科教资源上优势众多
成立于1851年的康宁公司是材料科学领域全球领先的创新公司。2023年4月,康宁公司在湖南株洲正式启用康宁湖南物流分拨中心,致力降低运输成本,更好保障中部地区产业链的稳定性。
“湖南在产业发展和科教资源方面拥有众多优势,我们正在研究探讨在长沙这座研发型城市建立康宁创新研发实验室的可行性。”李萌介绍,今年3月以来,公司就创新研发实验室的设想与浏阳经开区已经展开了多轮商讨。依托湖南科技人才优势,实验室将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工艺开发和新产品开发等服务,赋能显示科技、移动消费电子、医药科技等业务。
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彬:希望携手湖南共建区域健康生态圈
世界500强的跨国制药企业阿斯利康自1993年进入中国。目前,中国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场,湖南是其在中国的重要市场之一,2023年企业在湖南的销售额近15亿元人民币。
“感谢湖南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通道。”黄彬说,目前公司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等医院共同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已达286项,“未来企业希望携手湖南,共同建设区域健康的生态圈,为推动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华中区总经理韩磊:希望在“双碳”方面与湖南多合作
专注于工业、基础设施、交通和医疗等领域的西门子,20世纪90年代初开启与湖南的合作,在湖南陆续设立了长沙分公司、株洲分公司,与中车合资成立株洲西门子牵引设备有限公司,与威胜集团成立施维智能计量系统服务(长沙)有限公司。
韩磊说,作为工业4.0的发起者之一,西门子在中国正积极帮助众多行业和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未来希望在“双碳”方面与湖南省和长沙市多沟通多合作。(鲁毅 向一鹏 张雪盈 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