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区域产业合作 打造湖南引力场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举行
本报讯 3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成功举行。这是湖南首次举办国家级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旨在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深化区域产业合作。
活动以“一带一部 湘聚共赢”为主题,共举办1场开幕式和4场专题对接活动及“市州行”考察洽谈活动,吸引了海内外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及各界人士齐聚长沙,分享前沿观点、剖析未来趋势,并发布一批专业领域新成果。
释放湖南优势产业强磁场
湖南作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中部内陆省份,产业基础扎实,科教资源丰富,综合成本较低,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目前,湖南已培育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4场专题对接活动分别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计算、新材料、航空航天及北斗等重点产业链,智能检测装备、人工智能赋能化工新材料、“数智化”赋能制造业等成为各方热议的主题。
活动期间,超70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本次活动共征集项目543个,意向投资总额4481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湖南省外转移项目337个、投资额3086亿元,主要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和成渝地区;省内转移项目206个、投资额1395亿元。
中国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蒋艳表示,湖南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湖南应立足基础优势,聚焦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需求,精准对接,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作用;并建议湖南创新合作机制,加强省内园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园区合作,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创新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机制,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高效对接。
目前,湖南衡阳、郴州等6个市州建成“湘南湘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岳阳、常德等7地发展成“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24年,湖南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达4291家,到位资金6860亿元。
深化区域产业合作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产业转移,应该站在全国的视角来看。”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中国的区域平衡将达到更加合理的状态。东部地区将一般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的格局正在改变。湖南等中部省份可以在材料、元器件、装备等方面进入计算产业中高端,西部地区则能通过建设算力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推进新型工业化。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湖南,早已不只是承接者,亦发挥优势赋能东部沿海产业发展。例如,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吸引江苏等东部地区的企业主动合作,双方相互嵌套、优势互补,共建优势产业链。长沙超算中心凭其“超能力”,为科学工程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领域提供强劲算力支撑。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看来,在产业转移中既要立足国内市场和产业需求,推动国内产业的转移合作,又要高水平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培育新形势下产业竞争新优势。他建议,湖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借助产业转移与相关地区联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
跨国巨头高管解锁投资湖南密码
“20年产值增长40倍”“在湖南累计投资超过240亿元”“雪中送炭”式服务让企业安心……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召开期间,海内外跨国巨头高管在会上分享了企业在湖南的发展经历和共同成长密码,点赞湖南营商环境温度、产业生态厚度与创新动能强度。
博世长沙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寿:三把钥匙解锁“博世速度”
博世长沙公司是德国博世集团在中国中部地区的最大投资项目,也是落户湖南较早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20年来,博世长沙公司的产值与销售额比成立之初增长近40倍,员工人数增长了10倍,获评湖南首家世界“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我们与湖南共同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博世速度’。”博世长沙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寿在会上用三把“金钥匙”分享博世扎根湖南20年的成功密码:一是企业有呼、政府必应的服务温度;二是湖南助推企业真正轻装上阵的阳光雨露;三是产业生态激活创新动能。
巴斯夫杉杉副总经理Marc Pötzsch:看好湖南在电池新材料链中的战略地位
巴斯夫杉杉由德国巴斯夫与中国杉杉公司共同创立,致力于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已走进北美、欧洲、东南亚市场,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注入新活力。
“湖南具备创新基因和环境,湖湘文化精神特质将支持湖南加速科技创新发展。”活动上,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Marc Pötzsch表示,高度看好湖南长沙作为新能源电池新材料供应链条中的战略地位,企业将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中,持续高度发展。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程刚:湖南是吉利汽车重要战略生产制造基地
吉利汽车2005年11月落户湘潭,已在湖南累计投资超过240亿元,在湖南打造了乘用车、商务车、汽车零件供应、出行服务、汽车销售服务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集群。
“湖南是吉利汽车重要战略生产制造基地。吉利落地湖南20年实现快速发展,得益于湖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坚实的制造基础,也得益于湖南良好的政策赋能。”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程刚表示,吉利将持续深耕湖南,聚焦主业与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吉利在湘产品升级,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资源优化。
海信家电(湖南)有限公司总经理鲍一:“雨天撑伞,雪中送炭”服务让企业安心
中国家电行业巨头海信家电集团与湖南长沙的缘分始于2016年,目前已先后在湖南落地智能交通、商业零售、商用空调产业园等项目。
“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是拼营商环境、产业生态。”海信家电(湖南)有限公司总经理鲍一表示,当地政府为企业提供了“雨天撑伞,雪中送炭”式服务,解决项目推进的实际问题,让企业安心、放心、舒心、暖心。目前在湘新投建的海信长沙智能制造基地及研发销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未来将不断迭代建设全球领先的中央空调数字化智能工厂。(鲁毅 张雪盈 付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