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信息>内容
数字赋能 株洲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中新网湖南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16:34
中新网湖南
2025年03月13日 16:34

  中新网湖南新闻3月13日电 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抢抓数字化机遇,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以“数字”为基,以“服务”为引,以“发展”为目的,积极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营商环境的新路径。2024年全市企业累计上云49754家、上平台2989家,株洲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图为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工业软件园。
图为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工业软件园。

  筑牢数字“大基座”,打造政务服务新范式。株洲努力构建“一端通达、一键赋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体统领”的数字生态,着力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打造数字营商环境。首先是构建数字生态格局。株洲大力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算力、算法、算据、算网“四算一体”发展,建设了一批“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构建了以中国移动(株洲)数据中心、华云数据湖为代表的大数据中心格局,株洲累计建成5G基站8691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3个,实现工业园区5G网络深度全覆盖。其次是强化数据归集应用。以“智慧株洲”为平台,加快归集整合企业政务数据、联动社会数据,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完成政务数据量约 11.5亿条,城市感知物联网数据超 5.21 亿条。当前株洲政务云已具备全覆盖的全栈云服务能力,公安、法院、税务、住建、民政、财政、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公积金等12个部门或平台的信息实现共享,为办理业务、监管执法提供了数据支撑。第三是打造数字服务平台。株洲在市县两级积极搭建企业线上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搭建供需双方快速精准匹配的数字“直通车”。株洲荷塘区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智慧平台,通过集中展示企业数字地图、企业经济数据等21个业务板块,实现辖区企业经济运营情况与企业服务工作情况动态化、可视化监测。2024年度通过数字平台服务企业6万余家,为企业解决用工、用地、用能、融资等一系列难题。

图为醴陵市烟花爆竹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图为醴陵市烟花爆竹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编织数字“智慧网”,探索监管服务新机制。株洲的数字技术优化让政府部门开展产业运行监测、企业经营分析有据可依,提高政府部门监管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开启“无事不扰”的执法模式。针对不同产业行业建立数字化监管系统,通过在线监测数据信息的归集处理,给执法监管部门提供线上监管参考依据,降低上门监管频次,减轻企业负担。醴陵市针对烟花爆竹产业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市、镇、企业均可通过电脑端和手机APP端进行线上巡查,对超员作业、未按规定释放静电等违法违规行为自动识别报警。2024年醴陵市烟花爆竹领域执法检查频率下降43%,规上企业产值增长13.5%。二是建立“清晰可感”的监管系统。从数字到数智,株洲凭借“土地码”高效集成土地要素信息并空间化的特性,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株洲自然资源系统推出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土地码”)系统和“天地图•株洲”建设应用,实现全市所有土地“一码看地、一码扫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累计为200宗土地赋码,重点包装推介50余宗成熟土地招商,有力促进了土地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和规范管理,株洲园区“三类地”处置率96.53%,全市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率90%以上。三是营造“规范可信”的交易环境。株洲通过推出“标证通”APP等举措,实现多家CA公司数字证书的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交易主体重复办理多把CA锁、介质易丢失、介质驱动不统一等问题。株洲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部署省内和跨省两套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实现项目自动受理、信息自动推送、门禁自动识别、会议自动组建、席位自动安排、档案自动归集,着力营造规范、公平、公正、可信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图为株洲企业大会“数智赋能”圆桌对话。
图为株洲企业大会“数智赋能”圆桌对话。

  按下数字“快进键”,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株洲积极推动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助力企业发展。首先是积极引导企业数字转型。通过数字化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优化流程、减少冗余操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支持株洲潍柴火炬科技公司,通过工业私有云+5G网络+高速专线的新工厂模式,公司设备综合管理效率提升20%,节约人工成本500万元以上,能耗可节约10%左右。其次是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株洲大力探索试点工作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改造、贯标推广、企业上云有机衔接,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株洲模式”。同时在“小快轻准”产品方面,引进一批优质服务商,开发一批标准化模块化解决方案,推进企业“链式”转型。2023年开园的湖南首家工业软件园——株洲天元工业软件园,构建了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的工业软件体系。天桥起重、澳维科技、明日硬质合金等300余家企业,依托工业数字化赋能在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第三是打造数字城市品牌。扎实推进株洲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先后成立市智能制造推进中心、智能制造协会、天元智能研究院等数字化研发和应用机构,构建了大校、大所、大企业、大基金协同发力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通过举办“智赋万企”之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典型分享暨供需对接会、株洲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家高端高峰论坛、“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沙龙活动等,为企业搭建数字化经验交流、供需对接的平台。(完)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