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湖南常德优化乡村治理体系 数字化赋能引“蝶变”促振兴
中新网湖南 刘曼 徐虹雨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1日 19:33
中新网湖南 刘曼 徐虹雨
2022年04月01日 19:33

  中新网湖南新闻4月1日电 (刘曼 徐虹雨)“我家住在马路边,小孩经常往外跑,不安全。有次小孩又往外跑,村里通过视频看到了就立即通知我了。”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铁船堰村村民陈妍岑独自带着2岁儿子,以经营一家小卖部为生,有时忙起来就顾不上孩子的去向,村里建设的“数字乡村”成了她的“第二双眼睛”。

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党员轻骑队开展疫情防控宣讲。常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党员轻骑队开展疫情防控宣讲。常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铁船堰村大力开展“数字乡村”系统建设,在全村主要干道、路口等安装摄像头216个,村民家中“小喇叭”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线上分组能用“小喇叭”精准向村民传递防溺水、秸秆禁烧、气象为农等信息,实现“云”广播。

石门县白云镇蔡家幸福屋场。常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石门县白云镇蔡家幸福屋场。常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数字乡村’系统投入使用后,整村治安环境更上一层楼,村民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铁船堰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军介绍,通过“数字乡村”系统,村里每天不定时开展视频巡查,对全村道路实行监控,提醒玩水孩童的家长及时制止、劝阻村民焚烧秸秆和生活垃圾等,在外务工的子女也能通过“云台”看到家里的情况。

  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常德市坚持把抓基层党建有效融入乡村治理全链条,用高效务实的工作方法推进善治乡村建设。

石门县薛家村。 常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石门县薛家村。 常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常德津市市毛里湖镇青苗社区,一张张摆放整齐的“红色存折”里,记录着所有党员的“政治分”。

  津市市推广红色存折、绿色存折、爱心存折等“三折”积分管理模式,党员带头作为、调解纠纷、指导生产等可获积分奖励。积分与评优评先挂钩,激励党员模范带头,引导群众、志愿者积极参与乡村社会事务管理。

  推行“三折”积分管理模式以来,青苗社区的村级党组织从软弱涣散到坚强有力,村庄环境卫生从脏乱差到绿净美,如今村里各项事务,志愿服务者都抢着上。

  石门县因地制宜,探索村微治理路径,形成以屋场为微治理单元的“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模式,即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大幅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石门县还依托“钉钉”平台,建成乡村治理数字平台“屋场钉”。不论是生活缴费还是证照办理、法律服务、健康咨询,只要村民有需求,就可以“钉”到工作人员,并能及时得到反馈。在外流动人员还能通过“屋场钉”直播参与“屋场会”讨论、参与家乡建设民主决策,解决农村找人难、信息传递难、传递不及时等难题,不仅为乡村干部减了负,还让干群联系更加紧密。

  常德市鼎城区放羊坪村先后成立了慈善协会、爱卫协会、乡村振兴理事会等10余个协会组织,营造良好的村民自治环境。该村慈善协会成立以来,以“大美放羊坪”微信公众号为桥梁,把遍布国内外的老乡团结到一起,先后募集善款90多万元,发放救助资金20余万元,支持乡村振兴建设50万元,救助特困群众270余人。(完)

【编辑:高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