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12月17日电(唐小晴 李新春 于丽娟)近年来,湖南祁阳市中小学校深入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参与。
以活动为主线,摆脱传统课堂教学对课桌、书本、纸笔的“束缚”,祁阳一中的室外音乐思政课受到学生一致好评。该校创新将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转移到运动场、校史馆、校外实践基地等,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和着老师的乐器节拍,热情欢唱。
潘市红军学校是全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先进单位,学校师生创新推进音乐思政课,“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天定时播放红色歌曲,师生每周学唱一首红歌或朗诵一首革命诗词;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园红歌赛或朗诵会等,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以前讲课时,我只是经常简单地就音乐讲音乐。现在,课前学校组织我们音乐教师与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集体备课。课堂上我将作品创作背景、历史人物及背后的故事讲深讲透,全力打造音乐沉浸式思政体验课堂。”该校音乐教师吕璐说。
文明铺镇牛筋塘完小是一所偏远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不足百人,留守儿童占比高达90%。每天下午课后服务时间,该校“小苔米器乐团”的孩子们进行排练,架子鼓、萨克斯、葫芦丝、口风琴等各色乐器汇集一堂。乐团员从最初的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60余人,师生参加镇、市艺术展演,频频获奖。
“孩子从对乐器一窍不通到吹拉弹唱有模有样,特别是性情上从不愿意说话到落落大方,从做事拖拖拉拉到有专注力荣誉感,作为家长,我很欣喜音乐带给孩子的成长。”乐团小号手王轩的家长说。
开好音乐思政课,师资跟不上怎么办?祁阳市线上线下、校内校外齐发力,寻求破解之道。该市组建了中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持续加强对专兼职音乐教师的交流培训,使之成为“种子教师”,常态化开展“送教下乡”、走教、支教等活动,影响带动辖区学校正常开展音乐教学。祁阳市教育局成立思政教育督导组,常态化深入学校推门听课,问诊把脉,打造推出包括音乐思政课在内的160余节思政“金课”,评选表彰104名思政“教学标兵”。
推动数字化手段赋能音乐思政教学,龙山街道民生小学等11所网络特色名校与对接的26所薄弱学校,利用“一部手机+一块显示屏+手机网络”等简易设备和网络“云”课堂数字化教育模式,开展直播课堂、在线评课、建课选课等分享交流,农村的孩子通过网络同享优质音乐思政教育资源。
建立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订单式”服务。八宝镇内下中心小学地处瑶族聚居区,学校邀请民间艺人定期授课,师生唱起了瑶歌,跳起了竹竿舞、长鼓舞。长虹街道明德小学从学生家长、市文化馆及校外培训机构遴选授课人员,参与学校“祁剧”“祁阳小调”等社团教学工作,在传承“非遗”中挖掘现代育人元素。
祁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恩鹏表示,祁阳将深入推进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动校校、班班、人人参与,进一步扩大音乐思政课的参与面与普及度,全面提升祁阳15万学子的综合素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