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品读大理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 09:12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2025年10月27日 09:12

品读大理

高文化

  大理,钟灵琉秀,“文献名邦”,时光褶皱里史诗如行云流水,典籍厚藏。

  苍山洱海山脉水系渗透融合,文脉涌动。白族、彝族等先民史前聚落家园,秦汉西南陆地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南昭大理国,“茶马古道”等。

  新时代大理,与时俱进,似汤汤流水,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正高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大理,治愈系胜地,一生不能错过的地方。

  “苍山本无忧,为雪白头;洱海本无愁,因风皱面”,多年来书本媒介视频耳濡目染。

  我曾有过无数次前往冲动,尤其是申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时,首选外出考察学习目的地,后因种种缘由,如今才开启处女行。

  出行前我特意放下杂念,清空自己,但走进却理性感性不断碰撞,千面大理模样令我沉迷。

  大理古城,聆听南诏大理国传奇绝唱

  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坐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叶榆城、紫城,曾是固若金汤城池,千年守望,生生不息。

  历史与现实,消逝与遗存,咫尺与天涯在此奇妙混搭共存。唐风宋韵,儒道脉息,佛国梵音等遗风犹在,遗音缭绕。古塔古寺,文庙祠堂,书院教堂,帅府衙门,城楼城墙,街巷流水,古井古榕树,古道驿站,以及白族人家等古建筑保存完整。

大理古城南门文献楼
大理古城南门文献楼

  1382年,明朝在南诏太和城、大理国羊苴咩故都东部旧址上重建。棋盘式建筑群,街巷5纵8横,即南至北5条街,东到西8条巷,弹石与引马石镶砌路面。南、北城门建有城楼,城墙土石夯实,外墙用糯米蛋清粘合剂砌特制砖,上列雉堞,下环城沟。

  白族民居画墙照壁,大理文化符号。

  祖祖辈辈倾其一生积蓄建造,宛若阆苑仙境。清一色白墙飞檐,坐西向东,石头砌墙基、门头、窗头、横梁,屋顶板瓦为沟,筒瓦为顶,“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标配飞禽走兽屋脊。凡墙必有画墙照壁,通过笔墨勾描高山流水、瑞兽祥云、古言吉语、偈词雅句等图案,寓意惠风和畅、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竹报平安。堪称精美之作,彰显主人意愿与期许,象征吉祥、福禄、安康。凡宅必有庭院,平民两房一耳或三坊一照壁,大户四合五天井,大府第六合同春。“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布一耳房;“三房一照壁”,即三幢楼房,主房对面为照壁;“四合五天井”,即四幢楼房,每一处交叉点设一耳房;“六合同春”,即两个大院,每院三幢楼房,各方楼廊相连相通,又称“走马转角楼”。居民至今遵循户户种花传统生活方式,烟火气息鲜活。

  漫步古城迷宫般街巷,脚踩被岁月打磨光滑青石板,府楼祠庙以及青石板凹陷积水倒映白墙灰瓦映入眼帘,空中不时飘来白族调子:“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巧梳妆”。顺着涓涓溪水赏姹紫嫣红花木,与南来北往游人擦肩而过,仿佛与南诏大理国都城亲密接触,猎猎战旗,声声战鼓,萧萧狼烟,金戈铁马,穿堂风掠过五华楼檐角铜铃,叮咚响过不停,宛若与三月街铜铃声和马帮蹄响铃声交织,不经意穿越时空,心灵不知不觉得到治愈。

  苍山,大理地理脊梁,远古地质意义非凡

  圣山名山,天生屏障和天际线。又名点苍灵鹫山,集世界地质公园,“大理岩”和第四纪末次冰期“大理冰期”命名地,变质岩博物馆,垂直生态景观带谱,中国乃至东南亚地质、地理、生物、气候的重要过渡区域,区域分带标志地等于一地,演绎地学冰川神韵,诠释地球生命意义。

  大自然神来之笔,十九峰夹十八溪梳状地貌,似卧龙南北横亘延绵50公里,主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十八溪,因源自苍山山峦沟壑相间得名,一涧三叠,潺潺流淌,明代李元阳据当时《元一统志》记述“水激石跳,铿訇如雷”。古城就坐落在中和峰脚下,中和溪、缘玉溪穿街巷而过。站立山顶俯瞰,古城尽收眼底,山海城无缝融合壮美画卷。

  峰峦叠翠,生物多样,峡谷深邃,云雾冰雪缠绕。苍山雪,清灵神韵,正如明代杨升庵描述:“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显其技”。完整垂直自然带谱,一山四季,从山顶高寒山地灌木丛、草甸,依次往下冷杉林、云南松林、落叶阔叶林,至山脚常绿阔叶林等垂直分布,植物6000余种。其中苍山冷杉,被誉“树中君子”,中国特有高山景观植物,亦是中国冷杉属树种分布最南的树种。“四不像”、鹿、麂、岩羊、野牛、山驴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世界物种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其植被史称“松林荫翳”,传递着生命进化史诗。

  大理地质传奇“无字天书”,承载21亿年地球史,尘封在岩石中地质遗迹都是解读“天书”的远古密码和特殊文字,诸如,地质灾害事件、岩性构造剖面,重要矿产地,水体流水,冰川侵蚀,冲积堆积,喀斯特岩溶等。正如明朝翰林学士张来仪送无极和尚回大理,目睹苍山真容感叹“阴岩犹覆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

远眺苍山洱海
远眺苍山洱海

  地层岩石,以变质岩大理岩为主,局部出露混合花岗岩。大理岩前世原岩,距今21亿年前有序沉积形成。后期板块碰撞和地壳造山运动作用下,原岩石遭遇地质应力漫长揉捏挤压,褶皱断裂变山脉峡谷,另一方面岩石晶体结构和矿物发生区域性重构,变成与原岩完全不同的岩石,即“变质岩”。

  大理石,又名“苍山石”,石中瑰宝,天生建筑和艺术装饰石材。由富含钙镁质的石灰岩、云灰岩、蛇纹石及白云岩等碳酸盐岩遭受地壳运动应力场和热力场作用,发生岩石矿物重新组合、固态流变分异重构成等变质而成。石质细腻,色泽变幻,纹理自然流变,其中白色细粒、结构均匀、质地致密的称“汉白玉”。花色由岩石矿物成分决定,如绿色为含铜、橄揽石或蛇纹石等。

  所谓混合花岗岩,距今7500万年中~晚期喜马拉雅运动,板块碰撞产生高压高温,致使原岩局部熔融变质成与花岗岩类似的新岩石矿物组合。距今2300~180万年,板块持续碰撞引发青藏高原隆升,伴随苍山强烈快速隆升,洱海相对下沉及漾濞江下切。冰雪和雨水沿断裂带不断侵蚀、冲刷、切割,形成多呈V字型峡谷等地貌,造就十八溪多级悬崖式河床、叠水和瀑布。混合花岗岩体出露区域,裂隙节理较发育,遭到风化重力和冰川雨雪流水侵蚀、冲刷、切割等作用,岩石裂解崩落,形成有棱有角、形态各异、挺拔奇秀的石峰、绝壁、峰丛、峰林和岩墙,如苍山峰与峰之间“U”形马鞍地混合花岗岩峰丛峰林。

  苍山,国际学术上第四纪末次冰期“大理冰期”命名地,1937年由奥地利魏斯曼命名。第四纪末次冰期大理冰期各冰阶、间冰阶系列活动遗迹及冰川沉积物保存完好,在横断山、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岛屿乃至全球都具代表性。24条冰斗冰川分布于苍山主山脊线东西两侧,冰川剥蚀作用形成刃脊状主脊,尤其是莲花峰至马耳峰之间角峰保留极好。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比比皆是,虽然冰川规模不及北美冰川壮观,但冰川发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完整典型。

  洗马潭,高山冰碛湖泊,玉局峰与龙泉峰交接处,海拔3920米。据传,元世祖忽必烈迂回远征大理国时,率兵越苍山,在此洗马驻扎而故名。原名高河,又称“泻河”,南诏水利工程设施,盛产大理特产“高河菜”和雪茶。《南诏德化碑》载:“遏寒流潦高原为稻黍之田”。

  蝴蝶泉,原名“无底潭”,“蝶、泉、树”三绝地标。泉水从沙石中夺罅而出,四周绿树环抱,一棵双馨古树横卧泉上空,水中倒映,摇曳多姿,清泉甘凉,蝴蝶相容,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每年农历四月现蝶泉奇观,泉周围蝴蝶群集,成群结队首尾相衔歇栖树枝,翩跹飞舞。1639年徐霞客游记中描述蝴蝶泉:“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苍山洱海,宛若孪生兄妹,地壳运动经典杰作,天生阳刚阴柔之美经典,生态地理单元自成一体。“同心联手”催生高原粮仓——大理盆地坝子,即苍山脚下与洱海南、西、北岸之间盆地冲积平原。

  洱海,大理之魂,醉美视觉盛宴

  洱海,高原“蓝宝石”,白族先民心中“金月亮”,“母亲湖”。

  古称“叶榆泽”“叶榆水”“叶榆河”“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叶榆水”多见于古代文献;“西洱河”则指洱海自西南出口开始向西流淌、最后汇流漾濞江;“昆弥川”随昆弥部族存在消失而终。洱海以“洱”而得名,或许源于“形若人耳”,或许源于“如月抱珥”。“海”叫法源自云南习俗,“湖泊称作海”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典型地堑式湖盆,高原构造断陷湖,澜沧江流域漾濞江支流西洱河上源。东岸出露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奥陶系地层,以石灰岩、玄武岩、砂页岩等为主,其中奥陶系地层轻微变质现象。南岸,丘陵地貌,出露以紫砂岩为主白垩纪地层。

  湖形狭长,清澈明亮,蔚蓝绝美,岸线平直,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南北长40公里,湖面约246平方公里,蓄水约29.5亿立方米。“三岛、四洲、五湖、九曲”如众星拱月。“三岛”,即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金梭岛,洱海最大岛屿,两头高阔,中部低狭,形如“翼石”,更似棒锤,南诏时称“中流岛”,白族话则叫“串诺”。玉几岛,双廊古镇重要组成,因岛上玉几庵而得名,“苍洱第一村”,古时称“工几岛”“天生营”。赤文岛,源自岛南白鱼洞洞上方赤岩如文字,俗称鹿峨山,与海印小普陀遥遥相望,远眺如卧虎雄踞洱海波涛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进行考古发掘,曾出土诸多新旧石器时代及青铜器文物,见证白族先民史前就是“岛民”。还有岛北观音阁、岛南八仙台和白鱼洞、岛山顶端古祭天台等。

喜洲古镇网红打卡点——转角楼
喜洲古镇网红打卡点——转角楼

  岸线曲折多弯造就“四洲”“九曲”S形海湾浅滩,转角换景,惊喜遇见,游客邂逅最美自己网红打卡地。

  民宿,不一样的美好体验。依山傍水就势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融合,山水间、烟火里、风月边随处可见。民宿老板把时间和阳光搅和,别出心裁摆弄特色小天地,乡土文化唱主角,疏枝横斜,葳蕤生香,四季更迭。清晨,游客在鸟语蜂鸣中醒来,混着泥土花香和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满眼翠绿,沁人心脾。白天走走看看,凝望苍穹,触碰天缘,问天问地,上网看书,饮茶聊天,逮酒吃农家美食,其乐融融。入夜躺下来,仰望星空,听蛙歌蝉鸣,发呆放松,重拾童年那份久违的宁静与温馨,任时间慢慢流逝。

  洱海,蕴涵“上善若水”无限魅力,秀美,妩媚,包涵,博大,极具善变性、诱惑性、包容性、穿透力。

  正如“沧波浩渺映朝岚,极浦人家浸蔚蓝。一片风帆天际杳,教人马上忆江南(清·赵翼《洱海》)”。

  波澜壮阔海洋美有之,温柔恬静湖泊美有之,蓝天碧水温柔宁静美有之,风卷浪涌激起千堆雪壮观美有之,烟波浩渺朦胧美有之,雨后彩虹炫美有之……

  名胜古迹,民族文化熠熠生辉

  海门口遗址,孕育大理最古老史前文明,诉说高原古韵悠长故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云贵高原最古老青铜器时代遗址,我国已发现最大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为滇西史前文化序列和完善西南文化谱系奠定坚实基础。

  新石器时代遗址远不止海门口。1938~1940年,中央博物院吴金鼎、曾昭燏、王介忱等奉李济先生之命,对大理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初步发现2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博物馆对五指山、中和、上关等遗址进行试掘。先后出土石斧、石凿等石器,其中半月形双孔石刀、断线压纹陶、带流器、带把器、圆底器等独具特色。

大理三塔 图片来自网络
大理三塔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持续500多年。众多名胜古迹,宛若天人所布棋局棋子,定格凝固于时空裂隙。诸如,崇圣寺三塔、南诏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石宝山石窟、佛图寺塔、元世祖平云南碑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圣地鸡足山、道教名山巍宝山、白洁圣妃庙、红山本主庙等风景名胜。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民间神话传说,绕三灵(白族“狂欢节”),三月街(观音市),石宝山对歌会,耍海会(捞尸节),洞经古乐,白族调,诵经调,吹吹腔,本子曲,扎染,白族服饰,剑川木雕等。

  南诏德化碑,云南第一大碑。立于太和城遗址一唐代建筑风格石亭内,碑高4.02米,宽2.4米,厚0.60米,两面刻字,正文3800多字,碑阴1300多字,总计5100多字,现存碑文仅500余字。结合明朝以来《云南通志》等典籍,以及历代史学家考证,内容得以完整传承。碑文叙述南诏初期历史及其与唐王朝关系,详尽天宝战争起因与经过,文字婉转动人,词藻华丽,书法遒劲秀拔。

  元世祖平云南碑,原地保存经元、明、清三代至今700多年。碑文详细记述唐朝天宝年间,唐3次派兵讨伐南诏等史实,对研究元代初年政治、军事及云南地方史具有重要价值。

  崇圣寺三塔,又叫“大理三塔”,原属崇圣寺建筑群的一部分,寺庙已毁,仅存三塔。主塔,名“千寻塔”,外形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同为唐代经典建筑,方形中空,密檐式,塔顶铜制覆钵,上置塔刹,16层高69.13米。南北两小塔距大塔70米,建于宋代,密檐式八角空心砖塔,10层均高42.19米。1978~1980年大规模维修,清理大塔基与塔顶时,发现南诏大理国重要文物680余件。

  佛图寺塔,当地俗称蛇骨塔,名由白族民间流传“白族英雄段赤城舍身斩螨”故事而来。塔高30.7米,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二层方形台基座,毛石垒砌,条石压沿。

  石钟山石窟,又名石宝山石窟或剑川石窟,大理人的信仰与荣耀。因山形如巨钟红丹霞岩而故名石钟山,古代又称中山。与云冈、龙门、麦积山、大足等石窟齐名,享有“南天瑰宝”之称。西南地区独有,我国最南方石窟群,“中国最南端的敦煌”,16窟139尊造像分布于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箐。造像以南诏王室宫廷生活及佛教为主,以及原始崇拜等,大多为南诏大理国时期创作,雕像栩栩如生,展现剑川匠人精湛技艺,生动描绘南诏王宫故事,犹如雕刻在石头上“南诏大理国历史”。

  巍宝山,南诏发祥地,全国800万彝胞寻根祭祖胜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五,省内外彝族同胞齐聚南诏土主庙举行延续千年的彝族祭祖庙会。

  白洁圣妃庙,与大理民间流传“火烧松明楼”传奇故事源远流长。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举行纪念智慧、勇敢、贤淑、坚贞的白洁夫人祭祀活动。妇女用凤仙花根捣烂包手染红指甲,表达对宁北妃(白洁夫人)用手拨土寻夫血染指甲的怀念。

  剑川古城,邂逅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和谐繁荣

  5300年前剑川祖先于此建立史前聚落,1300多年前南诏设剑川节度,元朝(1341~1370)开始建古城,明朝(1542)建成,清代不断扩建。总体格局精妙,错落有致,井井有条。东南、西北城门有意相左、相错,四门正街结合部“丁”字形衔接,巷道弯弯,流水不绝,国内稀有。1952年城墙被拆除,明代街巷古建筑群、四门护城河及城墙基础保留,千年记忆犹在,活态古建筑博物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梦幻香格里拉和天堂丽江的门户,西南陆地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重要交通要冲,我国古代连接南亚、东南亚和西亚重要枢纽,承载不同时空记忆积淀的“年轮”。

  西门、南门、东门街道等民居建筑群基本保留原貌,现存昭忠祠及明代院落21处、清代建筑146处。明代昭忠祠大殿基本构件完好,独特牌坊造型名扬三迤。白族民居,小巧玲珑,布局严谨,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主,庭院皆青砖卵石混合铺就,雕梁画柱,窗是花,门是画,植草养花,清新别致。城中尚有多位名人故居,如,赵藩故居“光禄第”,清末著名白族思想家、哲学家、学者、书法家,其对联曾受到毛泽东、江泽民、习近平等赞扬。

  南门至北门,沿街民居前设铺台,后置院落,商业气息浓;文照街经西门直上西门外文庙,由青石板连成左、中、右3条巷道,实行分级行走制,其间弹石镶嵌,依照士大夫等级观念,正中青石板路只准老年人、达官显贵、读书人行走,其余人等只能靠边行走。

鸟瞰剑川古城剑阳楼 图片来自网络
鸟瞰剑川古城剑阳楼 图片来自网络

  白族文化,历经2000多年汉文化渗入和藏文化习染,底蕴深厚。节庆纳福,丰收有余,家家户户贴窗花和手写楹联,摆酒设宴,写诗作画,提灯笼,燃放孔明灯等民俗传承至今。民间歌舞升平,剑川霸王鞭,打秧歌,舞狮耍龙,石宝山歌会,饱含厚德和谐理念。据不完全统计,明朝至清代(1423~1903),剑川登科及第有功名者达558名,其中进士21名,举人145名,贡生392名。数百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占主导。一代代白子白女坚守多元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走岁月当歌,在断桥、缺路、碎梦的时空缝隙中碰撞、奋斗、奔腾,一批剑川儿女成国之栋梁。如赵藩攻心联给后人启迪:“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古城,古朴,宁静,纯真,诗意。一条条青石街巷,偎依前店后庭院古民居,充满商机活力;一道道溪流如同血脉,催生意念,灵动缠绵;一幢幢古民居,细腻经典,护根雕惜兰爱菊,悠悠烟火气;名家故居,家国情怀教育基地。徐霞客曾赞其幽静“比大理更安宁的古城”。静得有声,古城避世特质‌,刻刀与木板窸窣、邻里问候与鸟鸣交织,展现回归自然生活本真。

  白家古镇,承载岁月沧桑和市井韵味

  沙溪古镇,茶马古道“活化石”。

  沙溪鳌峰出土玛瑙珠、绿松石、海贝等东南亚产物,以及青铜器铁器等遗存,见证2400多年前古镇就是对外交流通道,经济发达。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西北交通要衢,寺登街兴教寺、桥梁、古戏台与四方街古建筑,诉说茶马古道曾经繁荣和白藏汉民族团结和睦故事。寺登街因青石板路和白族民居等原始风貌保存完好,2002年入选世界纪念性建设基金会101个世界濒危保护遗产目录。岁月流转,肆意流泻,风月在远方,茶马古道上马铃远去,但烟火依然,玉津桥下黑惠江流水潺潺,青石板路与咖啡香相融,晨光与炊烟交织,“古道、寺庙、青石板街巷、桥、民居、照壁”,诗意盎然。

  喜洲古镇,老舍笔下“云南白族第一镇”。

  老舍眼中喜洲是“奇迹、东方剑桥”。1941年他在《滇行短记》描述:“喜洲镇却是个奇迹……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自古就是洱海西岸经济文化重镇,茶马古道重要驿站,白族工商业发展摇篮,清朝驰名三迤“全貌喜州商邦”,亦是电影《五朵金花》故乡。南诏迁移洱海前,白族先民“河蛮”聚居地,隋唐称“大厘城”。传说隋文帝将领史万岁在此驻扎兵马,又称“史城”,附近平坝子称作“史赕”。南诏“十睑之一”,考古发掘到南诏时字瓦、布纹厚瓦和莲花纹瓦当等。青砖灰瓦、老街旧巷、民居大院,用无声胜有声“肢体语言”诉说鲜为人知的典雅深邃。

  四方街广场“文明坊”,原石坊叫“题名坊”,明代镇里考上进士后修建,谁在科举中取得功名就刻上,明清共有31人考取进士。白族传统民居保存最多最好,现存严家大院、董家大院等达110余处,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主,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绚丽多姿。大街小巷蕴藏古韵颜值,飘逸淡淡烟火茶香,星空闪烁夜晚,市井繁华与诗意愈加“喜悦”。

  “喜洲的风、扎染的彩、固于市井”宛如古镇人文素描速写‌,风代表苍山洱海间自然韵律,扎染象征白族非遗工艺绚丽,市井则彰显烟火气与文化底蕴。

  晨曦,薄雾飘揺,轻风拂过,古镇田野花海稻香四溢,仿佛每一缕风雨蕴含古老气息,心旷神怡。

  双廊古镇,摄影网红打卡地。

  古称“拴廊”,清咸丰年间因“二岛”“二曲”皆为“双”,改“拴廊”为“双廊”至今。明清街巷和古渔村青瓦白墙,为神灵而演古戏台彰显文化悠久,历久弥新。双廊一隅,以苍山为屏,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既有渔田舟楫之便利,又兼“风花雪月”之妙景。风情岛上汉白玉观音拜弥勒佛山奇思妙想创意,击节叹赏。玉几岛、小金梭岛犹如一对鸳鸯漂浮在碧绿洱海,湖光山色与水天一色,蓝天白云与星空,晨曦与落日,月影与余晖,小木船与石板路,咖啡馆与画廊,杨丽萍“太阳宫和月亮宫”与洱海相映倒影,藏着悠然惬意与诗意梦幻。

  漫步驻足古镇,邂逅静谧时光,仿佛每一丝光影每一片云每一阵风,都为你而来,诉说着唯美故事。洱海如镜,双廊似画,古风悠悠,仿佛梦回心灵港湾,久违心动,惬意治愈。

  晨曦流云和日落晚霞,最炫最美

  大理,一爿烟火,一爿流云,一爿彩霞,一爿风月,不断释放着无尽魅力。激情属于雪山洱海,浪漫绽放在七彩流云和金色月影,古朴藏于黑白灰。

  苍山流云,大自然恩赐,翻卷,柔劲,绵软,荧白。洱海水气升腾遇苍山寒气成云雾,时而高垛错列,伴随风雨遮掩山峰,时而低垂悬浮半山,时而吊悬森林田园湖面,时而掠过村庄与炊烟相接,梦幻动感。与时空里百卉众彩勾兑调和融炼成黑白灰,深藏于大理石,融入人间烟火底色,大理不可或缺最具活性文化因子。特别是白色深深融入白族血脉,定格在古汉瀚墨、人家照壁、白族姑娘白花冠、扎染等遗存遗风。

双廊古镇
双廊古镇

  大理叙事坐标“风花雪月”蕴涵流云魔力。白族谜语诗“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谜底就是风花雪月。“风花雪月”,原本顿号隔开。“风”是亦劲亦逸“下关风”,“花”为上关珍奇花卉“朝珠花”,“雪”乃苍山峰顶皑皑白雪,“月”指晴朗夜晚月光倒映洱海金色月影。尤其是银装素裹苍山和日月同框倒映洱海,形成“银苍玉洱”交相辉映绝美奇观。

  这片被山海与人文双重浸润的土地,自然生态高度、文化底蕴深度、民族风情浓度和时光岁月广度都留下永恒记忆。太多太多美好光影,令无数人魂牵梦绕。

  大理,云贵高原璀璨明珠

  走进大理,赏风花雪月,阅人间烟火,享诗意时光,饱眼福口福心福。

  世界级、国字号品牌,闻名遐迩。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等不胜枚举。

  黛青苍山,靛青洱海,大自然最慷慨诗篇。苍山大理石纹理记录着21亿年地球地质传奇。洱海海菜花、白鹭及鱼群,大自然馈赠大理的信使。正如“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古城古镇,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佛图寺,石宝山石窟等遗址古迹,标识大理在中华民族人类史、文化史和文明史中坐标和方位,永不褪色文明记忆。

  太阳冉冉升起,薄雾渐渐散去,一缕缕曙光泛起洱海波光粼粼,与远处云海弥漫苍山相映成画成趣,大理以时空交织姿态拥抱世界。(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编辑:高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