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物流行业注入新动能
邓剑波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筋脉”与“先导性产业”,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肩负重要使命。当前,物流行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产学研深度融合已成为驱动行业革新升级、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路径。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深耕物流职业教育领域,依托现代物流管理、智能物流工程技术、现代物流商务三个专业群,通过构建多元协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人才赋能等举措,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协同机制,筑牢产学研融合根基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构建多方联动的协同机制。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高校、企业、行业组织打造融合发展平台,为产学研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牵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智慧物流工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这一平台,聚焦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学校联合安吉智行、海康机器人、晟矽微电、威胜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1+4+N”智能物流装备技术产业学院,设立物流规划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物流自动化4个特色事业部,每个事业部由龙头企业牵头+N家生态伙伴共建,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企业实践资源与行业需求资源的精准对接。同时,学校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组织深度联动,在科学研究、专业建设、人才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合作,形成“高校+企业+行业”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格局,持续提升服务物流行业发展的精准度与实效性。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共育生态
深化校企合作,是破解物流行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实战人才短缺问题的关键抓手。学校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
针对行业数智化转型需求,学校精准研判智慧物流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物流、芯片行业FAE工程师等人才需求新风向,联合海康机器人、安吉智行、晟矽微电子、威胜集团等龙头企业创新探索现场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路径。开设“安吉智能卓越班”“晟矽微嵌入式产品开发工程师班”“威胜自动化控制现场工程师班”“智能机器人技术提升培训班”等特色班级,通过“工程师进课堂、技能大师进校园、课堂进生产现场”实现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例如,联合安吉智行举办“安吉杯”物流规划设计大赛,以企业实际工艺优化需求为赛题;联合海康机器人开展“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聚焦智慧物流机器人实操能力考核,推动教学与行业实战深度融合。
在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双方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理念,打造校企合作典范。共建智能物流装备技术产业学院,搭建集教学、实训、科研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联合申报智能物流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深度参与智慧物流工程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成功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截至目前,学校已向产业链输送150余名现场工程师,其中30余名AMR现场交付工程师服务海康机器人及生态企业,50余名嵌入式产品开发工程师助力晟矽微电子拓展汽车电子与工控绿能领域,40余名技术人才助力安吉智行新能源汽车物流业务。学生平均薪资达5000元以上,最高税后8000元,岗位留存率超95%,实现“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精准对接。
强化人才赋能,构建育训评一体化体系
产学研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育-实训-评价”一体化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
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实践“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进阶路径,针对物流规划、智能装备运维、电子自动化等岗位设计六个等级实习项目包,实施“一周一考核、优绩优酬、以岗定薪”的“提薪定级”评价机制,推动学生在阶梯式实践中锤炼技能。依托校企共建的晟矽微嵌入式实训室、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让学生深度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在实践中提升数字化思维与实战能力。
同时,学校着力打造结构化新型“匠师”团队,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企业工程师进校承担教学任务,学校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实施“教、研、训、创”一体化教学,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
展望未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耕产学研深度融合,以“集成、精益、敏捷、共赢”的供应链理念深化协同育人实践,为物流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技术人才保障,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树立新标杆。(作者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