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大湖新记】酒仙湖里不羡仙
华声在线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0日 09:13
华声在线
2025年07月30日 09:13

  【大湖名片】

  酒仙湖,原名酒埠江水库,是湖南唯一土坝蓄水的国家大(2)型水库,地处攸县境内,水面面积11.2平方公里,水质清澈,岸线优美,生态优良。

  当地政府始终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原则,将酒仙湖创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如今的酒仙湖,不仅担负攸县、醴陵、萍乡三地的农田灌溉和部分生产生活供水任务,还是国家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大湖纪事】

  7月上旬,记者沿武深高速南下,出攸县酒埠江收费站,驱车前行10余分钟,一座巍峨大坝横卧在青山绿水间。

  登上168米高的大坝,一湖澄澈的碧水映入眼帘。湖面游船穿梭,湖畔景点棋布,与远处连绵的青山构成一幅秀美的水墨画。清风徐来,疲惫顿消,山醉人、水醉心。

  这,便是“湘东翡翠”酒仙湖。

  深山筑大坝,高峡出平湖

  酒仙湖位于湘东,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端。

  莽莽大山,湖从何来?

  记者放飞的无人机,从大坝起飞,扑向酒仙湖怀抱。远处,一溪白水从大山深处奔腾而下。

  往上追溯,水从江西莲花县而来,一路向西,到攸县境内后河道变宽,称为攸河。

  传说,大禹治水来过这里,攸河沿途留下大量大禹治水足迹,至今尚有禹王洞、禹王宫、禹王庙,香火旺盛。大禹的妻子名为攸女,百姓为感激大禹的功德,把这条境内的母亲河命名为攸河。

  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描述:“攸水出东南安成郡安复县封侯山,西北流迳其县北,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攸溪,即攸河。

  岁月悠悠,攸河不息,千百年来深情哺育着湘东儿女。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攸河有了新的使命。

  攸县素有“湘东粮仓”美誉。1958年,为解决粮食产区灌溉问题,湖南水利部门决定在攸县筑坝建一座大型水库。

  几经勘探,水库最终选址攸河上游的酒埠江。

  1958年7月,攸县、醴陵共调集2万多人到酒埠江修建水库。

  1959年冬,为加快水库建设,攸县动员10万劳动力进行大坝施工和开挖总干渠。

  原计划3年完成的工程,提前一年半竣工。1960年2月,酒埠江水库建成。3月,酒埠江电站并网发电。

  拦河筑坝、建库蓄水,不仅让“湘东粮仓”有稳定水源,也成就“高峡出平湖”的山水奇观。

  建成后的酒埠江水库,蓄水面积610平方公里、蓄水总量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500米,最大宽度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最深处达79米。群山环绕,状若酒杯;湖光山色,恍若仙境。

  “随着文旅开发热潮的兴起,2004年,酒埠江水库改名酒仙湖。”在攸县政府多个部门任过职的颜雪华告诉记者。他一直关注酒仙湖开发,退休后到湖南酒仙湖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为酒仙湖保护开发挥洒余热。

  60余年生态养成,酒仙湖区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冬长夏短。核心区域的湿地公园夏季时长仅95天至111天,较周边地区短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7℃。水面宽阔,植被丰富,景点众多,成为避暑好去处。

  2019年,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到攸县调研,被酒仙湖美景打动,不由赋诗赞美:“青山迷离开怀饮,万顷碧波画中游。仰天长啸满云烟,酒仙湖里不羡仙。”

  60余年守护,还一湖碧水

  炎炎夏日,攸县酒埠江镇、黄丰桥镇同时推进污水管网铺设。

  这是酒埠江水库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项目的核心部分,将环湖铺设18公里污水管网,有效解决景区污水和沿线居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几代人接力守护,才有这一湖长清碧水。

  攸县地下“流金淌银”,探明有煤、铁、锰等矿产资源20余种,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和商品煤基地县之一。酒仙湖上游的黄丰桥镇、鸾山镇是煤炭核心矿区,鼎盛时期大小煤矿1000余家。

  煤炭产业致富一方,也曾带来环境污染,特别是无序开采,污水横流,严重影响酒仙湖的水源安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攸县坚决落实中央精神,推动煤窑关停并转,进行矿山综合治理。

  在鸾山镇一个山窝里,记者看到,原细冲煤矿挂起竹木加工厂的新招牌,利用山上丰富的竹木资源,生产凉席等竹制品,吸引60余名村民务工。

  株洲市生态环境局攸县分局一份资料显示,酒仙湖集水流域内煤窑基本关停,攸县产业重心由资源产业转向旅游产业。

  几乎同时,酒仙湖大坝周边的酒埠江镇也对“五小工业”进行整治。

  20世纪90年代,酒埠江镇建起多家小铸钢厂、小印刷厂、小水泥厂,成为省内知名的“五小工业”镇。这些工厂临湖生产,污水直排,对酒仙湖水源造成极大威胁。

  以乡镇企业改革为契机,酒埠江镇多年不懈治理,“五小工业”关停并转,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从喧嚣重归平静后,攸县对湖区进行一场长达10余年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处理行动,推动湖区生态不断向好,打造“醉美酒仙湖”。

  在酒埠江镇政府,记者见到一份厚厚的酒埠江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贾立星告诉记者,未来10余年,将继续实施保护优先战略,保护酒仙湖、攸河等生态重点地区,采取“区域—廊道—节点”等形式,构建“山水相依、林田相契”的生态保护格局。

  20亿元投入,打造醉美仙湖

  7月以来,酒仙湖畔的龙泉山庄挤满游客,50余间客房供不应求。

  老板陈立凡今年57岁,每天早晚都在抖音平台直播1小时。“酒仙湖发展得越来越好,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在直播间,他成了酒仙湖的“旅游推荐官”:“酒仙湖有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值得来。”

  陈立凡是库区移民,见证了酒仙湖的变化。

  2004年7月,酒仙湖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在深圳开的士的陈立凡敏锐地嗅到商机,回老家开起农家乐,成为最早吃上酒仙湖“旅游饭”的一批人。

  “跟我们一样,大多数农家乐都有自己的游船,来玩的客人特别多。”陈立凡回忆,早期的酒仙湖旅游主要是农户发起,处于无序状态。

  缺资金、缺规划、缺建设,很长一段时间,酒仙湖景区发展缓慢。

  转机出现在2015年。株洲城发集团与攸县政府达成合作,共同出资成立湖南酒仙湖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湖南酒仙湖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酒仙湖公司成立后,马不停蹄进行实地调研、景区规划,计划首期投资近20亿元,对酒仙湖及其周边进行开发。

  13个子项目密集铺排,酒仙湖史上最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大幕开启。

  2017年6月,配套的同心湖酒店开门迎客;2018年底,投资3.06亿元的景观大道通车,投资1.89亿元的水云桥连接酒仙湖南北;2019年1月,酒仙湖游客服务中心对外营业;2020年8月,22公里环湖游道获评“湖南省醉美沿湖游步道”……

  蝶变,如期而至。新生,自然而来。酒仙湖按照既定的步伐,加速向省内著名休闲度假区、国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迈进。

  “近两年,我们从基础设施、项目拓展等方面全面升级,景区从单一观光转型为多元休闲度假,游客体验全面升级,从短时游览转变为深度游玩,游玩时长与满意度显著提升。”湖南酒仙湖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阳晓可介绍,今年“五一”假期,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20%。

  目前,酒仙湖核心景区所在的酒仙湖村,民宿发展至54家,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

  大湖新生,美了地方,富了百姓。湖南省诗词协会会长蔡建和游览酒仙湖后,欣然题诗:“静处深山织碧纱,餐云淌石聚天华。涓流广纳容千象,不绝清波惠万家。”

  【专家点评】

  酒仙湖,保护与开发的和谐乐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 王晓红

  从一座大型水库正蝶变为国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酒仙湖的保护开发历程,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酒仙湖景区不仅湖水清澈,岸线优美,还呈现出生物的多样性。南方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豹猫、白鹇、野猪等野生动物,孕育出独特的生态之美。

  酒仙湖要继续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完善生态监测体系,确保湖水水质稳定向好,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同时,深挖酒仙湖文化内涵,将酒仙湖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有机结合,打造更具文化底蕴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景区协同发展,形成旅游产业集群,提升酒仙湖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还需注重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让酒仙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品牌。

【编辑:张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