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 地质奥秘不可言宣
高文化
云阳因“四时多云、山水之阳”而得名,青山绿水,云雾缭绕,彩云斜阳,如梦如歌,如诗如画,神奇神秘。
自然地质遗迹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精妙绝伦。
随着云阳世界地质公园显示度和辨识度不断提高,其传奇魅力展露头角,其中距今1.996~1.45亿年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生物群发现,犹如一匹“黑马”震惊地质古生物界。
山川有形,皆俱灵气
云阳,“喀斯特地貌天然博物馆”,集天坑、峡谷、溶洞、地下阴河、峰丛、石芽、石柱等于一地。
地处我国地形第二阶梯东缘,川东平行岭谷区东南隅隔挡式褶皱向隔槽式褶皱过渡地带。地貌受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及水文作用等影响,峰峦跌宕起伏,局地切割强烈。山脉呈“一山二岭一槽”和“一山三岭二槽”地貌单元组合形态,岭与谷相向平行,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最高清水七曜山脉主峰,海拔1625米,最低长江出境处,海拔139米。
浩浩荡荡江河赋予喀斯特地貌阳刚阴柔之美,广泛出露距今2.52~2.01亿年三叠系碳酸盐岩地层,向水而生,亿万年来与含二氧化碳(CO2)的地表地下水溶蚀作用处于“进行时”,加上重力崩塌、构造运动等多重加持,造就高山峡谷磅礴逶迤,断崖绝璧高耸入云,峡壑溪河纵横交织,洞穴瀑布星罗棋布,怪石峰林嶙峋千仞。其中,以龙缸天坑、大安洞、龙洞、映月洞等喀斯特地貌和以石笋峡、南三峡(龙窟峡、火山峡、藏龙峡)及黄陵峡等流水地貌共同构成公园空间格局和导向型景观。龙缸天坑及其周边岩溶发育自成体系,岩溶系统发育演化研究模式地,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尘封在这片地层中古生物化石、岩石矿物、褶皱断裂、峡谷地缝,洞穴暗河、天坑洼地、岩柱峰丛、石笋钟乳石、红层山石等多样化地质遗迹,成为云阳地质大辞典“象形文字”,蕴涵着无数惊天动地、超乎想象的未解之谜。古人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与形而下彼此对立统一。地质景观和人工器物一样有形有样,隐藏秘语密码,意蕴皆形中,叙事地球前世今生。这里任何一块石头化石都有奥秘和故事,饱受亿万年沧桑,遭遇不同身世命运,虽不能直接发声,但如同录音带和光碟保存着地球运动古老印迹,默默向世人述说着远古过往。
板块飘移与造山运动研究分析,古扬子准台地自距今8亿年前寒武纪震旦世至中三叠世都处于地台区海相沉积环境,直至距今2.37亿年中三叠世末期被挤压、碰撞、隆升陆地。武陵山所在扬子准地台拥有亿万年“移民流浪史”,从南半球赤道附近海洋万里漂移来到北半球北纬30°位置,漂移中地台自身先后发生印支(距今2.5亿年)、燕山(距今1.3—0.7亿年)、喜马拉雅(距今6500万年年)等多次构造旋回运动,成就今天山川模样。
天造岩溶洞穴,震撼耀眼
龙缸天坑,“天下第一缸”,世界罕见。
喀斯特地貌典型代表,大自然神来之笔。因俯瞰其形似超大型不规则椭圆形“水缸”而得名,石怪峰奇,坑深壁薄,崖陡洞幽,奇葩灼目,意蕴丰沛。主要发育于方斗山以南至七曜山三叠系碳酸盐岩地层,历经亿万年溶蚀、塌陷而成。与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岩溶地貌景观单元成因相近,其中七星寨地层亦是三叠系嘉陵江组薄至中厚层灰岩。
综观全球同类,其深度位居世界第五位,规模宏大,形态特殊,长轴304~326米,短轴178~183米,坑口至坑底最大垂直深度335米。岩溶发育尚处于青春期,上坑口较下坑口稍大,四周坑壁垂直近90°,如同刀切般断崖形态。
东南方缸壁上耸立一高约5米矩形巨石,顶部横卧2米左右长条石,条石一侧稍向缸内,酷似鹰嘴,称之“鹰嘴岩”。鹰嘴岩处缸壁宽仅2~3米,站立其上天坑一览无余,缸内千仞悬壁,缸外万丈深渊。上下三层溶洞,如同史书完整记录龙缸形成发育过程。最上层映月洞,处于龙缸东北100米处悬崖峭壁上,洞长43米,南洞口高3.9米,北洞口为古阴河床出口,洞中见流水槽谷,洞顶少许钟乳石及钙华,中部靠南见水沿钟乳石下滴而成汇水凹坑。第二层月崖洞,天坑底部地下阴河为第三层,暗河顺流而下,进入石笋河。地表石芽、峰丛、溶沟、漏斗与地下三层溶洞、竖井、古河床及周边峡谷构成完整岩溶水文系统。三层溶洞古河床及地下阴河,见证云阳所在区域历经多次间歇性抬升和地下水位变迁,与恩施腾龙洞“三易洞口”异曲同工,相互验证武陵山间歇性造山抬升运动。
龙缸一带曾经为远古巴人聚居地,雄奇自然环境,孕育先民剽悍忠勇气质。
大安洞,洞中套洞,九洞串连。
因地下阴河与石笋河相连常有鱼出没,又称鱼泉洞,大岩洞。位于云峰乡长滩河畔西岸悬崖峭壁上,比桂林芦笛岩大10倍,洞口塌陷形成穹形大厅,距河床约200余米,距崖顶约100米,纵深约4公里,深邃宽敞,洞天世界。第一洞形如洞府之门,4800余平方米;第二洞“龙钟殿”,钟乳石石笋发育,以高约20米、直径约7米钟乳石最神奇,用石击之发出悠扬洪亮“轰轰”声音,称之“龙王钟”;第三洞“龙泽宫”,宽约25米地下阴河流径,石莲、石笋犹如水中芙蓉,还有一根25米高、直径30厘米乳黄色石针;第四洞“飞瀑洞”,3处瀑布从30米高处飞泻而下,其中最大金银瀑布宽约40米,一半白色,一半黄色;第五洞“沙洲滩”,200平方米左右地面全是细沙,10多米高钟乳石组合成石瀑;第六洞“石笋厅”,半月形水池,石笋林立,错落有致,宛若石笋会展;第七洞“跑马场”,长160米,宽130米,相当两个足球场;第八洞“天生剧场”,动物世界和神仙会同框同洞亮相,长200多米,宽、高各50多米,上下两层,地面上如同艺术长廊,钟乳石石笋幻化成各种动物,离地面20米天生舞台长50米,犹如巨大神龛,供奉着钟乳石石笋幻化的诸路神仙;第九洞“海狮洞”,4000多平方米,溶柱形如巨大海狮腾空头撞洞顶,将洞隔成前后两厅。厅中钟乳石处处生景,倒挂金猴、迎客柱、海狮神龛等,铀系法测定洞内石幔形成年代距今16万年。
县志记载,清朝中叶,当地刘、焦、彭三族躲避战乱,曾进洞小驻,还在洞外建城堞,如今残墙断壁记录着那段沧桑岁月。
龙洞,层面溶洞,阴河通道。
传说洞中有龙而得名,位于清水乡8组三叠系嘉陵江组石灰岩地层,洞口处于溶蚀槽谷,洞中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等岩溶钙华景观丰富。前后2处大厅,前厅圆形,高20米,4800平方米。后厅五边形,高30米、近6000平方米,除了岩溶景观,自然通风效应强大,冬暖夏凉,令人称奇。
钟乳石,地下水沿洞顶灰岩裂隙不断溶解碳酸钙质,重力作用下渗出向下沉积生长形成鹅管,量变增长,钟乳石不断变大变粗。纯白钟乳石密布,“金鸡报晓”“定海神针”“游龙”“飞瀑”等象形景观,造型生动,惟妙惟肖。“金鸡报晓”,高10米,宽15米,雄伟轩敞,美不胜收,由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旗等组合而成。“定海神针”,由滴水和飞溅水沉积钙化形成千层向上倾斜“棕榈片”石笋,高18米,底部直径5米。洞中棕榈状石笋十分发育,洞顶滴水自由落体撞击于石笋上产生雾状水珠,CO2挥发,碳酸钙不断沉积在石笋表面,量变到质变,演绎出一片片向上交错叠加“棕榈片”。“受水者宽大,被掩者短小”争夺水滴落地生长空间自然道法,致使石笋表面上“棕榈片”有序生长。
洞内钙化乳化边石和石幔集中成片发育。层层叠叠边石犹如缩微梯田。边石,又称石梯田,底流水中碳酸钙沉积所致。富含碳酸钙质地下水进入洞底,洞底凹凸不平形成水洼,水流越过洼坎时,水中CO2散溢,同时碳酸钙沉积于沿水洼坎,形成网格状田埂脊。石幔,又称石幕,石帘,含碳酸钙质的薄层水流从洞壁或洞顶不断溢出沉积形成波状或褶状钙化流石,形似布幔而故名。
公园里还有大天坑、奓口石、歧山森林、下歧山石芽、龙关口石芽等喀斯特地貌景观。
天生流水地貌,激荡魔幻
公园内溪河侵蚀、深切、搬运以及地质构造运动形成流水地貌景观丰富密布。幽深峡谷,绿水长流,蜿蜒奔流,时涨时落,咆哮而下,或飞泻成瀑,或积水为潭,或抛珠撒玉,或惊涛拍岸,清澈柔美。
石笋峡谷,长滩河上游,长约12.5公里,宽20~200米。峡谷顶端海拔1760米,谷底海拔640米,落差达1100米。其南侧鬼门关,谷底河床狭窄,仅20~30米,两岸临水悬崖峭壁常年被河水冲刷光滑如镜,溶洞点点,寸草不生,河中矗立巨大转石,被湍急流水冲蚀掏空成千孔百窗,河水穿孔窗而过。北侧河流向岸侧蚀掏空,怪石林立,造型奇异,水深不可测,景色迷人。
石笋河,流传水怪之迷,因西岸200米高悬崖峭壁上巨大石笋峰而得名。两岸石笋、溶峰、岩柱随处可见。石笋峰,高约200米,与周围岩石完全断开,略呈尖锥状,底部直径约50米,均匀向上变小,顶部直径约15米,状如巨型竹笋。组成石笋岩石与恩施大峡谷七星寨石柱式峰林岩层一样,同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石灰岩,岩层产状近似水平,X型节理发育。X节理与岩溶作用,大自然雕刻“石笋”的始作俑者。地表水沿石灰岩内节理面或裂隙面溶蚀,形成溶沟溶槽,风化作用推波助澜,层状石灰岩被溶沟分裂成石柱石笋。剥蚀作用沿着近于垂直节理纷纷将石笋峰外围岩层剥离开来,地表水一刻不停同步反复溶蚀,顶部岩层剥蚀得更快,形成上小下大形状。其南侧不远处御笔峰,比石笋峰更高大,高约400米,底部直径100多米,憨态可掬。
龙窟峡,又名海螺溪峡,云阳与万州分界峡谷河流。全长12公里,和利川腾龙洞清江“三明三暗”河段类似,即3次进入地下伏流,3次露天奔流。峡谷中泥溪河流径三叠系嘉陵江组石灰岩山地,地下溶洞、暗河与地表河变换交替中奔腾而下,时隐时现。老龙口瀑布、一线天、猪槽滩、石龙梭江等景观奇特,其中老龙口为吊钟状钙华瀑布。
火山峡,观察背斜构造天然实习点。长约4.8公里,峡谷内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形成泥溪宽缓背斜,核部地层平缓,节理裂隙发育,两翼逐渐变陡。富含铁、锰质石灰岩风化成红褐色,夏日山风吹过,空气蒸腾,座座山峰宛若燃烧着的“火焰山”,故此得名,又称火山峡。峡谷中二马守峡、香炉峰、笔架山、面壁山等如诗如画。潺潺溪河忽东勿西奔流,不时撞击峡谷两岸,浪花飞溅,水流和着山风鸟语奏响出美妙悦耳乐章。
藏龙峡,全长14公里,峡谷两岸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地层中小型地质构造清晰可见,丰富多样,复式褶皱见多,地学科普研学好去处。
黄陵峡,全长2公里,由黄牛、黄金、黄连、黄岭4段峡谷组成。成景岩石同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峡谷断面见宽缓背斜核部,近于垂直岩层层面,节理发育。
山水品格彰显“刚柔并济”人生智慧。上述地质遗迹造化归功于水,亿万年水与山石对抗摩擦,岩石一而再三包容谦让,水得寸进尺,无孔不入,沿着岩石裂纹和裂隙侵入,犹如伤疤上撒盐,不断让岩层“伤口”发炎化脓,底线失守,山崩石解。如同水煮青蛙,久久为功,日复一日,水不断将岩石融解流失,冲刷成孔、管、洞,升级变成漏斗、天坑、阴河,最后击穿山腹,磨垮山巅,冲破山粱,天坑变峡谷,水浸变水线,细流变溪河。
总之,水以柔克石岩溶“魔力”以及夷平面等自然力交叉侵蚀,凿刻造就“骨感”“厚重感”十足的峡谷、绝壁、峰柱、地缝等“美丽伤痕”,延宕而出独具“美感”“神秘感”的洞穴宫厅、瀑布阴河、天坑洼地、石笋钟乳石等地质景观。
祖国母亲河,感知长江之美
长江、清水湖和长寿泉等水体景观为公园增光添彩。
古人眼里山、水均源自气之变化,气凝而谓山,气融谓之水,依山傍水方聚气。老子曰:“上善若水”,意旨人要像水一样善利万物,不争名利。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诠释天人合一、美善统一的最高境界。“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管子·水地》)”“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管氏地理指蒙》)”。
长江,与黄河同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重要诞生地。中华民族摇篮,文化根脉深,世界影响力大。中华民族母亲河之一,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河流,润泽江南大地,滋养万物生灵,孕育中华文明,塑造俊秀自然生态走廊,谱写灿若星河壮美史诗。自古就是黄金大通道,人口集聚、生态良好、物华天宝、富饶美丽、城市密集、文化发达的经济文化大动脉。集先秦时代前后羌藏、巴蜀、滇黔、荆楚、湖湘、赣皖及吴越文化的核心区域,秦汉统一中国战略要地,六朝文化中心,隋唐文明经济支撑,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中心和文化高地等于一身。长江流域发现我国早期石器、陶器、漆器、瓷器、纸币、早期玉器、人工驯化水稻、全木构建筑、城市、大型人工运河、早期大型水利设施等。与黄河流域彩陶、人工驯化粟黍、土结构建筑、青铜礼仪、甲骨文、大型都邑、儒家等文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云阳,三峡风光壮阔旖旎,人文底蕴厚重。“一江九河”,干流流径公园北界,全长68.1公里,年过境客水4200亿立方米,平均径流量4156.44立方米,南北九条溪河阡陌交错。自然之美在此倾情演绎集奇、险、野,秀、幽于一地的精彩峡谷画廊风光,积翠堆苍,浑厚凝重,奇趣横生。汨汨支流,峡谷幽深,溪涧纵横,急流碧潭,无比自豪奔汇长江。一江清水,静谧温婉,渔火桨影,迂回婉转,波光粼粼,百舸争流千帆竞,滚滚东流,水墨丹青,诗情画意。
清水湖,又称盖下坝水库,长江一级支流长滩河中上游河段,周边居民饮用水水源,与老鸦峡、石笋峡等峡谷毗邻,青山绿水环绕,森林茂密,山峦险峻,空气清新,碧水蓝天,风景怡人,生态环境优美。
长寿泉,石笋河重要水体景观。泉口高出水面20米,水体清澈。泉水千万年长期作用于下方碳酸盐岩,形成钟乳石钙化帘状瀑布景观。传说长期饮用泉水延年益寿,故名长寿泉。
磨刀溪,云阳境内4大长江支流之一,又名泥溪河,古名南集渠,全长183公里,流域落差1100米。发源于石柱县冷水镇,流径湖北利川、万州走马、白杨、云阳外郎、龙角、普安、新津汇入长江。流传300多年前,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征剿四川,率部来到川黔交界,见一潺潺流水清溪,便下马在河边大青石上磨起刀来。边磨刀边观察四周,只见溪边出现一堵高大石墙,挡住前往贵州去路,便仰天长叹“天意不可违,天意不可违呀”,磨刀溪因故而来。
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地球史上重大事件叙述者
1834年德国地质学家阿尔伯特根据德国南部三叠系地层三分性特征命名“三叠纪”,即上统和下统为陆相砂页岩系,中统为海相灰岩系。三叠纪,介于两次生物灭绝事件之间,距今2.52~2.01亿年。一方面,地球陆地格局与当今板块截然不同,只有被称之泛古陆一块,即大冈瓦纳古陆,细分北边劳拉西亚古陆和南边冈瓦纳古陆。前者由今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大部分组成,后者则由今非洲、大洋州、南极洲、南美洲以及亚洲印度等组成。后来泛古陆裂变,劳拉西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逐渐分离,大陆和海洋分布格局改天换地。全球三叠系陆相红色砂岩沉积地层标志着当时气候条件温暖干燥,广泛分布冈瓦纳古陆、劳拉西亚古陆和特提斯海边缘海域、岛弧等地。包括中国在内亚洲,陆相海相沉积类型多样,云阳所在扬子准台地(华南板块)就是海相灰岩沉积。
另一方面,气候由干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逆转,生物遭遇灭亡威胁。早期耐旱植物和大型鳄类动物遭受重创,数量大幅锐减。动植物顺应气候进化演变,植物趋向繁茂,出现现代松、苏铁等常绿树,而古生代裸子植物则几乎全军覆没。陆生爬行动物不断复苏发展进化,为侏罗纪恐龙和哺乳动物横空出世埋下伏笔。距今1.996亿年前三叠纪末期至侏罗纪早期,地球上发生重大生物灭绝事件,陆地和海洋生物群落物种大规模消失。海洋生物22%左右属50%种消失,牙形石灭绝,所有海生爬行动物除鱼龙外消失。腕足、腹足和贝壳等无脊椎动物遭受毁灭性冲击。
公园里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等海相灰岩地层,除了造就地质遗迹景观外,记录揭示地球上述地理变迁和重大生物灭绝事件。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和新田沟组地层,见证恐龙时代崛起。世界级化石宝库,含古生物化石地层达14层,时代序列跨越距今1.996~1.45亿年中侏罗世,古生物界称之“恐龙化石长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地球出现世界性海侵,浅海侵入大陆腹地,造成全球早中侏罗世陆相地层普遍缺失,古生物化石保存稀缺。恐龙演化史上该时期恐龙“链环”研究处于空白或断档。而新田沟组恐龙动物群正有效记录该时期地史事件,填补“链环”空挡,也为研究中侏罗世早期陆相生物演化与地质变迁提供实证。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珍稀自然遗产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公园地学美学价值、辨识度高,诠释地球生命意义,演绎大自然神韵,对探索地球生命大爆发、恐龙时代崛起及科普研学旅游具有无穷吸引力和重要地质意义。
每一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凝聚着时光厚重,造于形,塑于神,成为地质传奇的见证者和讲述者。
长江水系以柔克刚魔力,通过时光洗礼将这片大地滋润雕刻出一道道山水同奇精彩华章。不仅侏罗系恐龙化石群具有世界意义,而且岩溶地质遗迹熠熠生辉。三叠纪灰岩地层经风化剥蚀溶蚀形成喀斯特和流水地质地貌,大自然幻化、升腾、消弭的鬼斧神工,靓丽地质遗迹风景线。
走进云阳,宛若品读地质科学经典巨著,穿越亿万年时光隧道,回到远古秘境,窥见地球造山运动的无常和地质活动涅槃重生的魔力,感知生命厚重。
鉴古知今,与石头古生物化石对话,揭秘这片古老神秘大地史前世界,感触过往恐龙等古生物及地质遗迹魅力,追寻地质演绎,眷念乡土乡愁美好,开启地学研学体验之旅。(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