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集自然遗产与文化经典之大成
高文化
茶,“国饮”,起源于中国,盛行于全球。
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叶、咖啡和可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子,融健康饮品、产业经济、礼尚往来、友谊纽带、精神食粮、遗产遗存于一体。
古老神奇,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充满礼仪、科技、诗韵、禅意、哲理等。
茶,一部中国史,亦是一部世界史
茶叶史,一幅与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发展密不可分的历史长卷,自然文化遗产传承演绎典范。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致贺信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世界茶叶原产地、茶的故乡、茶的祖国、茶文化发祥地在中国,没有之一。换句话说,地球上茶叶树“老祖宗”在中国,世界其他国家茶叶都有中国血统,“华裔”后代,中国茶“子孙”。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所说:“茶,中国给世界的礼物。”
随着我国文物考古调查进一步深入,浙江萧山、绍兴和宁波等越来越多文化遗址发现出土有关茶的遗存,“茶出中国”再无悬念。茶学界认为茶树作为进化型植物,最古老样子非今天模样。宽叶木兰乃茶树始祖,3540万年前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2000万年前,进化的中华木兰出现在云南,贵州晴隆茶园里出土100万年前茶树籽化石,浙江余姚新石器时期田螺山遗址发现人工种植茶叶树根遗存,佐证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茶树资源丰富,种类最多,茶园规模最大,饮茶文化悠久,堪称世界之最。世界各地茶树种质资源、栽培技术、加工制作工艺、甚至饮茶习俗文化,追根溯源,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播开来的。
目前国际国内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我国西南地区,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巴蜀地区,世界茶业和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地。
我国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明史都散发着清幽茶香,茶业及茶文化发展积厚流光。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传说,相传公元前2700多年神农氏为了普济众生,尝百草,采草药,虽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从此拉开茶叶药食价值发掘开发利用序幕。东汉武梁祠画像石上神农氏耕田图侧榜题:“神农氏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商朝以前,视茶为珍物,用作祭祀。茶叶食饮利用文字文献最早始于商朝,记载3000多年前采集野生芽叶,咀嚼鲜叶,煎煮菜羹,熬煮茶水。《诗经》:“谁谓荼古,其甘如怡”“予手拮据、予所捋荼”。秦朝,被誉为“中华茶业第一简”的里耶“走荼”秦简牍,佐证中国乃世界茶文化策源地。“走荼”包涵收购和销售邮递“荼”等含义。汉朝巴蜀种茶饮茶流行,《华阳国志·蜀志》:“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公元前59年西汉谏议大夫王褒《僮约》、东汉壶居士《食忌》、华陀《食论》等古老文献均记载茶饮。三国时期吴国君王孙皓“以茶代酒”保护臣子韦耀故事流传千古。晋朝《荈赋》、《娇女诗》等记叙茶业发展史实。隋代,因茶治好隋文帝头痛病,茶叶被捧红走俏,种茶制茶卖茶成之有利可图的热门,饮茶风靡中华大江南北。正如《隋书·茶赞》唱尽茶之美妙:“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
自唐朝中期以来,茶叶产业全面振兴,快速发展,助推经济社会文化百业繁荣,朝廷开征茶税,为茶祖陆羽全面认知唐朝茶业和著书立说创造机会,成就其编写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清朝史,一段耻辱难消揪心历史,茶运连接着国运,闭关自守、腐败无能的清朝让茶蒙受割让、污名、偷窃、战争等命运,茶叶发展一落千丈,不断被他国超越替代。茶的原产地和故乡在中国,铁板上钉钉子的史实,朝廷无能,还曾被西方列强闹出一段“历史洋笑话”。如果没有“当代茶圣”吴觉农之辈挺身而出正本清源,茶叶原产地和发源地就会被西方、日本等颠倒黑白篡改“国藉”。
中国英文China,与茶英文TEA诠释着中国茶传奇。据权威专家考证,“China”源自西方对“茶”的音译。世界各国现代语中的“茶”字,均源于汉语“茶”的粤语音和闽南语音。粤语把“茶”读“Cha”,诸多国家一直称中国茶为“Cha”。法国路易十四执政期间(公元1661—1715年)听信中国人和日本人常年饮茶不患心脏病,就把中国“东方神奇的树叶”当保健药物来喝,久而久之,路易十四嗜茶上瘾。“茶”英语叫“TEA”,生成于16/17世纪,专家考证源自拗口闽南语。福建泉州、厦门一带闽南语“茶”谐音为“TEY”,茶叶英文借用谐音“梯”转译成“TEA”,欧洲受英语语系影响也均称“TEA”。西洋贸易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购买回去的中国茶,对人宣称“TEA”,长此以往,“TEA”成之世界各国通用茶名。
茶,波澜壮阔史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茶,早已植根国人日常生活,甚至融入生命,“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正是百姓物资精神生活鲜活写照。亦饮亦文,亦师亦友,堪比粮药,赛过《诗经》《圣经》,耐人寻味。
茶吐芽、采摘、加工、冲泡、品饮的生命轮回历程,充满诗情画意。茶叶历经冰天雪地的洗礼,随着大地复苏,春暖花开,沐浴阳光雨露,复苏孕育,在森林云雾庇护下吸天地精华,按序次第萌芽吐绿。通过采茶姑娘巧手离开茶树装入茶篓,然后转入簸箕摊铺萎凋,凑在一起嫩芽,难得相逢拥抱,气氛热烈,彼此“出汗”遭遇短时微发酵。制茶师将其投入高温锅,遭遇生死煎熬、万般蹂躏的熔炉历炼,涅槃重生,出锅“转世”成“雀舌(绿茶)”。自饮或招待客人时投入杯中,注入开水,“雀舌”慢慢复苏,不断旋转浮沉舒展,毫不保留将自己拥有对人体有益的甘甜、清香、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等精华析出,奉献给饮茶人,随后回归自然。
古往今来,“酒壮英雄胆,茶引学士文”,茶成就无数文人骚客、风流人物的诗与远方。据《中国茶经》初步统计,我国史料记载涉茶诗词2000余首,其中唐代500余首,宋代1000余首,元、明、清至现代,不胜枚举。许多不朽作品意深义长,不失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早在1700多年前,茶就渗透融入诗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出现“荼”。左思《娇女诗》:“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䥶。”杜育《荈赋》:“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
唐宋八大诗人(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清代“扬州八怪”、曹雪芹、袁枚以及近代鲁迅、郭沫若等文人雅士,不仅与茶结不解之缘,还潜心识茶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斗茶,嗜茶成癖,爱茶如命,以茶抒怀,以茶写景,穷尽最美词语和诗喻茶赞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创作出茶诗、茶词、茶歌、茶赋、茶画、茶戏、茶书等遗世佳作。诸如,“瑞草魁”“草中英”“信灵味”“群芳最”,“闷来时石鼎烹茶,无是无非快活煞,锁住了心猿意马”“从来佳茗似佳人”“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范仲淹《斗茶歌》:“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洋人也不例外,英国17世纪诗人瓦勒喝上中国茶后写诗赞美“软滑、醒脑、愉快,像女人的柔舌在转动着的饮料”。1660年英国日记作者匹普斯第一次喝上中国茶就写下:“一杯中国清茶,其味无穷”。
茶,“范儿”气派,政治筹码
千百年来,茶成为礼仪之邦不可或缺的礼信。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凡夫俗子,礼尚往来中以茶交友,节庆活动以茶待客,日常生活中以茶养身。
近代史上,茶叶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硬通货,曾经带来丰厚外汇,外交上屡建奇功。国事活动、国际文化贸易中,“范儿”十足,传递友谊。
茶,天生尤物,不仅征服味蕾,还能扰动世界。不曾走上政治舞台,被动陷落政治旋涡,成之战争擦枪走火“导火索”。英国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写道:“只有茶叶成功的征服了全世界。”古代诸侯之间因其大动干戈,溪州铜柱记录了楚王马希范与土司彭司愁因茶税引发溪州之战,最后在溪州(今古丈会溪坪)立铜柱议和休战,开创中央朝廷对边远民族地区区域自治之先河。
茶,国人眼里一片能饮普通叶子,欧州人眼里却是一叶难寻的“灵丹妙药”,尊称东方“神奇的树叶”。欧洲航海发现新大陆、殖民地开拓等浪潮中,茶叶最初以奢侈品出场,后来超乎想象与咖啡、可可一道成为“王牌商品”(语出布罗代尔)。《中国茶经》指出:茶在欧美被称之“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世主之一”“是伟大的慰籍品”。
18—19世纪近两个世纪,世界饮茶潮不仅席卷英国,还广泛影响欧洲、美洲及澳洲等地区。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对世界茶叶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全球唯一茶叶生产供应国,茶叶几乎成中国代名词。1830年,清朝政府“以茶制夷”触动了英国人奶酪和神经,仅在广州限购茶叶无法满足英国茶叶需求,便使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开放更多口岸;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合法与非法方式从印度输出鸦片到中国获得巨资,换取茶叶、丝绸、陶瓷,偷运掠夺茶树资源。中英双方摩擦冲突不断升级,先后爆发两次鸦片战争。鸦片只是表象和手段,本质就是茶叶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印度、锡兰(斯里兰卡)、北非等国家和地区后来居上茶叶快速发展,成为中国茶叶市场竞争对手。
麦克法兰认为:“如果没有茶,英国就不可能有大英帝国和英国的工业化。没有源源不断的茶叶供应,英国企业的发展就难以维持”。
有人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就是因茶叶而引发,当时北美为英国殖民地,“波士顿倾茶事件”致使英国人挑起战争,也成就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
中国茶文化,人类文明共同财富,跨国文化交流中世界通用语言,“敲门砖”和润滑剂。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首次出访苏联,挑选西湖龙井、祁门红茶、景德镇茶具作为国礼赠送斯大林。1971年,美国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周恩来总理选择西湖龙井作国礼。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毛主席将武夷山大红袍母树所产200克岩茶作为国礼馈赠,成为一段外交佳话。作为千年贡茶,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年产岩茶仅400克,极其珍贵,周恩来总理戏称送出了“半壁江山”,给尼克松留下深刻印象。1991年,江泽民同志应邀访问俄罗斯,携带2000公斤特级祁门红茶作为国礼。
茶文化,亦是新时代大国外交的“名片”。“茶会”“茶叙”在各种重要外交场合频频闪亮登场,“润物细无声”,宣讲中国茶故事,弘扬中国文化理念,彰显中国茶魅力,塑造礼仪之邦良好形象,增进与世界各国政治互信。2017年,首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京召开,会议海报选取“茶”为主要创作元素,巧妙利用中国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文化传统,广邀世界政党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主题,传递“和而不同”“和谐相生”“美美与共”理念,传播中国传统“和”文化。
自2014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在杭州西湖国宾馆、北京人民大会堂、瑞士政府专列、武汉东湖、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分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印度总理莫迪、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等首脑进行茶叙,共品香茗,共叙双方国家政党关系未来。还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以“茶”论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中国茶超强融合力和亲和力,影响深远。诸如,俄罗斯谈“万里茶道”、比利时发表“茶酒论”、英国说“中国茶英国红茶影响力”、巴西论“百年茶之友谊”等。
茶,既能成就个人事业,又能富民兴县
2019年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全球第一处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落户中国,这是全世界对茶叶及茶文化凝聚中国人民勤劳与智慧结晶的高度认同,也是对茶叶故乡最好的尊崇和保护。遗产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历经千年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
茶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无疑给我国茶叶发展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目前我国茶叶正在走规模化、标准化、有机无污染化、品牌化及文旅融合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不断拓展转型升级,充满生机和活力。只要有心用心专心从事茶业,茶叶各行各业都能干出不菲业绩,实现人生价值。一个地方把茶叶发展成为茶乡、茶村、茶城、茶都,创新品牌效益,实现茶与文旅共赢,茶农就地就业增收,兴县富民。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茶叶大县、茶叶特色乡镇、茶叶专业村寨、茶城茶都茶市已在祖国大地星罗棋布。诸如,湖南古丈、保靖、吉首、永顺、石门、安化、岳阳、长沙、韶山、沅陵、桃源、资兴、桑植等。
茶,既解渴养身,又陶冶情操
茶与健康密不可分,喝茶就是喝健康。其富含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叶绿素等对人体有益活性浸出物以及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抗氧化保健功效,有助提高免疫力,清明醒脑,增智益思,消除疲惫,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茶蕴涵着朴实无华、团结奉献的团队精神和禅意哲思,寓意着深刻做人干事道理。一片普通绿叶,通过人工培植加工而终修正果成珍爱之物。孤掌难鸣,单叶难成茶。只有绿叶集结抱团“赴汤蹈火”,历经“千辛万苦”磨砺,方能“超凡脱俗”“出类拔萃”善变“立地成茶”。只有一撮或一匙而非一片茶投入杯中,方能释放诱人茶香茶色茶味。
茶,一切情感情结情绪的解药。山水森林中茶园及茶艺茶器具观赏性,采茶品茶就是生活情趣感悟过程,灵感涌动,诗兴迸发。通过茶品鉴茶艺茶博览演绎,陶冶生活情操,释放烦恼郁闷,孕育激情灵感。
正如唐代卢仝《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曾经辉煌过,新征程上薪火相传,未来可期
唐宋时期茶叶发展掀起高潮,茶叶生产持续升温,茶叶消费快速增长,饮茶文化方兴未艾,助推经济繁荣。公元782年唐朝在诸道水陆要冲之地开启征收茶税,827—835年江西饶州浮梁成为全国最大茶叶交易市场,此处“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元和郡县志》卷二八《饶州浮梁县》)”。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反映当时茶叶贸易利润丰厚。《新唐书·食货志》记载,836—840年朝廷矿冶年税收入不及7万贯,还不及产茶县茶税。846—859年茶税年收入已超过80万贯,成之朝政主要税收来源。
元明清时期,我国茶园规模不断扩大,茶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作用越来越大。19世纪,茶、丝两种商品几乎就是中国出口商品全部,且茶叶占首位。如1870年,茶、丝出口值占出口总值88%,其中茶叶49%,蚕丝39%。
19世纪末到20世纪,茶产业每况愈下,经济发展中权重逐渐削弱。比如,1946年全国茶叶产量还不到战前1/3,茶叶外销不足战前1/6。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茶叶产区格局发生重大改变,除了中国和印度两大产区外,茶叶种植迅速遍及全球五大洲,东非成为世界第三大产茶区,美国和英国开始在本土种植茶叶。目前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印尼6国茶叶产量位居全球前6位,上个世纪我国茶叶出口量始终没有超过印度,直到本世纪初2005年,才重新超越印度回归首位。但目前我国茶叶世界级品牌寥寥无几,世界十大茶叶品牌全在欧美。
当今世界饮料消费需求呈多元化趋势,三大饮料消费格局充满变数。本世纪以来,英国虽然消费总量仍保持高位,但茶叶消费态势呈递减,而咖啡消费回升递增。据有关资料,2008—2010年,全球人均茶叶消费靠前国家依次:科威特2.86公斤,爱尔兰2.31公斤,卡塔尔2.04公斤,土耳其2.02公斤,阿富汗2.01公斤,英国1.97公斤,我国人均消费仅350克。上个世纪西亚诸国茶叶消费快速增长,尤其是土耳其创造从咖啡消费大国蝉变茶叶消费大国传奇。1923年奥斯曼帝国解体丢失穆哈港,导致咖啡价格暴涨,倒逼土耳其举国推广茶叶种植取代咖啡,人均茶叶消费曾长期位居世界榜首。
农业部自2012年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以来,先后发布7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88项,其中茶文化22项,福建4项,四川3项,云南、湖北、湖南、广东、安徽各2项,浙江、贵州、江苏、江西、广西各1项。这些都我国茶叶历史上可圈可点的经典传奇,世界文化遗产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就是第一批农业文化遗产。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安化黑茶文化系统,名列其中。
新征程上,茶叶的故乡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茶业需要依托科技进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现代化茶企,持续拓展“茶叶+”新业态,全面提升中国茶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实现茶叶强国梦想。
愿越来越多与茶结缘的朋友,爱茶知茶,种茶兴茶,以茶为业,以茶会友,为茶而歌,健康益智,成就人生,改善生态,传播文化,影响世界。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