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花垣龙潭 宜居宜业荷美苗乡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8日 08:45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2024年07月18日 08:45

花垣龙潭 宜居宜业荷美苗乡

高文化

  夏花,有意无意间增添夏韵夏景颜值成色,芬芳四溢,淡雅清新,热情奔放。

  印度诗人泰戈尔“生如夏花”一语道破人生绚烂绽放真谛,与古往今来国人称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品格,殊途同归。

  荷花,夏花“代言人”,不惧酷暑,清秀洁净,奇芳斗艳,追求和谐,同生共荣。

  夏日芙蓉国里,从花垣龙潭、乾州胡家塘、吉首大学风雨湖、浦市万荷园到洞庭湖……田、池、塘、湖及庭院处处荷花尽染,美美与共。

荷塘莲绽 亲近对话 心灵洗礼

  龙潭,苗语“溜荡”,水汪汪地之意。

  龙潭镇,因干塘村老龙海、古老村老龙潭和龙潭河得名。

  上个世纪龙潭河改道后,古河道变成荷塘湿地。近年来,每当荷塘莲绽,观荷赏荷、拍照摄影络绎不绝,远近闻名网红打卡地。

  徜徉在龙潭荷塘,荷水柔情,赏花悦目,逐宕失返,醉了游人,迷了风月。荷叶如伞铺天盖地遮掩着整片荷田,清风拂过,大大小小小荷叶婆娑起舞,轻盈娇摇。莲花朵朵亭亭玉立从污泥中破水而出,次第绽放,有的透过荷叶傲立,有的俯首荷叶伫立,含苞待放,千花争妍。点缀在碧绿中粉红或白色荷花高低错落,似翩翩起舞少女,泥土清新夹着花香扑鼻而来,婀娜多姿,清新淡爽,和(荷)颜悦色。蜻蜓、蝴蝶、小鸟同框在荷叶间穿梭飞舞,时而歇栖于花叶,蜜蜂快乐采蜜,荷下水中蛙歌声声,甲鱼悠悠,好一派夏荷意景。

  荷,狭义指荷花荷叶,荷根状茎叫莲藕,花开结果称莲蓬,种籽叫莲子。荷生花,花生莲,莲结籽,茎谓藕。荷花后半生为莲子,莲藕乃荷花生命之源。《尔雅·释草》:“荷,芙蕖”,郭璞注:“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毛传:“荷花,扶渠也,其花菡萏”。《说文》:“荷,芙蕖叶”。百花中别称雅称叫法最多者,荷花如果说排第二,没有谁敢排第一。诸如,莲花、芙蓉、芙蕖、溪客、碧环、玉环、鞭蓉、水芙蓉、鞭蕖、菡萏(旨花蕾)、水芝、水华、水芸、水旦、泽芝、净友、溪客、水宫仙子、玉节……凡此种种,不能尽数。

  中国,荷的故乡,重要原产地之一,全世界最早最多人工栽培国家之一。随着古人类农垦农耕文化发展,荷渗透人类生产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类社会精神物资所需。

  荷,被子植物“活化石”。自古以来,沧海桑田,饱受风雨,万年不衰不败不灭不被淘汰,脱污而出,顽强进化,优生优长。7000多年前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荷花粉化石,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遗址出土2粒莲子,见证我国荷文化悠悠7000年历史。《诗经·郑风》载“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花垣龙潭五彩水稻种绘出党徽稻田画 李清双 摄
花垣龙潭五彩水稻种绘出党徽稻田画。李清双 摄

  秦始皇一统中国以来,荷莲文化长入农业、政治、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领域,日积月累,沉淀发酵,灿若星河。目前莲藕子孙后代誉满神州,有形物质产业发展成花莲、籽莲、莲藕三大家族,即观赏为主花莲,采收莲籽为主籽莲及采收茎为主藕莲,品种数以百计,产业产值超大规模。荷莲非物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相得益彰。本人从小就与莲藕生缘,吃没离开过,文没少读过,花没少赏过,荷花莲藕早已植根于自己生命中。

  荷,夏天形象大使。

  800多年前南宋诗人杨万里两首有关荷诗道出夏荷生命演绎。

  初夏朗朗,和风微拂,杨万里信步来到荷塘边,眼前泉水、杨柳、出水嫩荷、蜻蜓、青蛙等温情缱绻,柔美诗意,幽情逸趣,荷叶一现,夏意降临。出口便是《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进入盛夏,唯荷斗妍,密密麻麻荷叶舒展开来,与蓝天白云相接,含苞欲放荷蕾、绽放荷花及如同蜂窝状绿色莲蓬与日月同辉,亭亭清荷,叶如绿波,花若红云。一日清晨,杨万里去西湖边净慈寺为同僚林子方去福州赴任送别,看到满湖荷花,借题吟诗送别:“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荷,诗与远方所指。

  荷花当任不让居夏花之首,集清雅与艳丽于一身,天生诗词歌赋之隽永,意态高远如谪仙,容色却秾丽如泼墨,粉靥绿颊,煞是喜人。花开荷塘,在水中央,周边仿佛安静凝固。雨后初晴,荷上雨珠随风摇曳,洒落一池涟漪,满满诗意。“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红楼梦》中,黛玉最爱荷花,群芳开夜宴,黛玉所掣花签就是荷花,玉露清愁,饮风自嗟,遗世而立,羽化登仙。

  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由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贬为大湘西龙标(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约748年(唐玄宗天宝7年)夏天,王昌龄独自休闲漫步龙标城外,来到东溪荷池,深深被当地大户人家酋长公主、蛮女阿朵身着荷叶色碧罗裙,潜入荷池采莲唱歌场景所吸引,遂作《采莲曲二首》,“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其一)”“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其二)”。

  公元1071年(宋熙宁4年),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到星子县(今江西九江星子县)任南康知军后,平生酷爱莲花,便在军衙东侧开挖一口池塘,种满荷花。平常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经常邀诗友荷塘聚会。一次聚会大家很投机,感慨万千,灵感迸发,一气呵成写下119字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表达独善其身,干净纯粹,通透明镜的深邃思想。

  荷,君子风范。

  莲藕吐绿绽花供人品赏赞,净化环境结莲生藕为人用。荷修生态,出污泥,拨绿叶,绽荷花,硕莲子,生蓬藕。历来文人捧,佛教拜,游人赏,民为食。荷花清美诱人迷,莲藕品格令人敬。

  初春荷根(又叫莲鞭,别称密)细瘦如指复苏萌发,密上节生密,密又生节,节处向下长须根,向上抽叶和花梗。

  初夏,嫩荷初展,萍荷似舟,盛露泽动,出水如伞,遮风挡雨,甘为绿底配衬,助莲硕藕生,淡淡暗香渐行渐袭,招蜂引蝶,色泽风姿优雅,恬淡静谧,善适人心,清而净,爽而醉,淡而雅。“艳态还幽,谁能洁净争妍(宋代陈亮)”。

  入夏含苞渐放,清辉舒展,曼吟幽婉,淡红洁白,向晚质洁,绿叶与荷花相簇,成万绿点缀,养眼爽性,洁心从善。萍水相逢,鸟虫戏立,蛙歌蜂舞,如歌似画,游人不绝,荷池共喜乐。花谢花托膨大,花瓣飘落,花蕊变莲蓬,莲子满蓬。

  秋夏花谢花落,芬泄芳尽,叶茎渐老,风痕加身,淡然沉淀,泥中莲鞭膨大成藕,轮回休止,来年春日,重萌新生,青莲若至。

  莲象征生命轮回,不为生死烦扰,不以得失喜悲。荷花轮回平凡、清美、淡香、实在、短暂。虽身陷污泥染缸,但洁身自爱,化腐朽为己用,轮回中释放清香美丽,献出莲子和莲藕而终结。

  人生价值取向仿效荷花就能出彩,有意义。人生短暂,面对众多诱惑与挑战、危机与坎坷,坚定信念,守住底线,淡定自如,超然脱俗,知足常乐,奋发向上,经风雨而成熟,既注重追求过程幸福,又收获成功喜悦。

  难怪历代文人墨客对荷从不吝啬,似乎把所有美好词汇,赋予其身还嫌不过瘾,原来夏荷才是其心仪中“正人君子”。追溯中国上下五千年,为荷而歌为莲而颂美文美诗美画美照美事,脍炙人口,渊源深厚,诸如,晋朝潘岳《莲花赋》“游莫美于春台,华莫盛于芙蕖(莲花)”;隋代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唐代孟浩然“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宋代张耒“平地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轻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潜波踏明镜”……还有那说不完道不尽的美食文化和莲藕经济。

  荷与佛千丝万缕,“莲花藏世界”。

  佛教寓意莲花(荷花)神圣与不灭,称莲:一香、二净、三柔、四可爱。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一出生就会走路,且步步脚下生莲花。佛教以为荷花从污泥中长出,不被污泥污染,反而非常香洁,与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又从生死烦恼中开脱,不约而同。佛教之国印度视荷花为国花。藏传佛教视莲为最终目标,即修成正果,代表佛陀之舌,孕育灵魂,莲座即佛座,菩萨佛身常置莲花上,观世音宝座即为莲花。“莲因为心空,才不被污泥所污染,人如果能心空,就不会被尘埃所蒙蔽,莲的世界是一个永放光明的永恒世界,那就是我们心心念念向往的佛国净土”。

  正如孟浩然:“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荷,象征生命,希望梦想。

  季羡林老先生通过自己种莲实践,见证荷有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

  季老80多岁在北京时候,有人从湖北洪湖给他带了一点莲子。送莲子人说,莲子黑色外壳坚硬,就算埋在淤泥里千年不腐。季老半信半疑将五六粒莲子敲破后投入楼前清水塘。3年过去,塘里荷叶稀稀拉拉长出五六片,但到第4年春,奇迹出现:“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

  其实,季老所说就是“荷花定律”: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两倍数量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开满整个池塘,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开放数量是已开放两倍,何时候开满一半,也许很多人认为第15天,然而并非如此,到第29天时荷花才开满一半,直到最后第30天才会开满另一半。第30天开放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总和。

  没有前29天积累和沉淀,就没有最后铺天盖地成功。荷花定律蕴含深刻道理: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需要持之以恒。人生付出同样如此,前面所有奋斗努力与坚持坚守,只为最后成功圆满。

花垣龙潭荷塘莲花绽放。李清双 摄
花垣龙潭荷塘莲花绽放。李清双 摄

  荷花定律的人生哲理: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勇往直前恒心与毅力。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努力付出不一定有立竿见影回报,会遭遇许多挫折坎坷失败,许多人往往打退堂鼓,望而却步,这样就会前功尽弃,一事无成,还会错过逆境中让人心动的故事,错过奋斗中风景。

  人生路上处处有风景,时时可作为,绽放更能写实生命意义,努力为社会留下有形无形财富,哪怕微不足道。

  荷,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元素。

  荷,淡淡的香,淡淡的幽,淡淡的雅,淡淡的意,惹人醉,使人迷,致人善,催人进。

  青莲与“清廉”谐音,千百年来清廉文化不断长入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主导着一代代国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公生明廉生威”,旨在为官清正,心若莲花,一尘不染。

  中华传统文化常以荷莲象征和平、和谐、合作、团结、联合、吉祥、美好、祝福等。如,“和(荷)衷共济”“曲高和(荷)寡”“鸾凤和(荷)鸣”“好运莲莲”“价值莲城”“藕断丝连”等。荷美与和美谐音,寓意清纯和美,人与自然和谐。荷花品种丰富多彩,荷塘多种莲组合绽放醉美荷花世界,寓意彰显“和(荷)颜悦色”“荷(和)而不同”“和(荷)睦相处”“荷(和)为贵”。观荷赏荷就是弘扬中华“和”文化。

  湘西传统古村落苗寨“和(荷)美融合”鲜活典范。

  苗寨数十户、甚至数百户民居前后搭界、左右相连、唇齿相依、紧凑别致,空间综合利用率高。依山傍水,因形就会,就地取材,木材石头,桐油养身,石屋瓦屋木屋土砖屋,青瓦盖顶,吊脚楼,五柱六挂或七挂或八挂,鳞次栉比,层次感强,极具视觉冲击力。同姓或多姓聚居,不管同姓还是异姓、不管苗族还是土家族汉族都是命运共同体,和睦相处,勠力同心,风雨同舟,一家有事,举寨相助。

湘西原始祖先群居家园 苗岭腹地

  龙潭,与人类原始祖先群居家园边城药王洞、苗族祖先驩兜故里吉卫镇崇山隔山相邻。古属五溪楚地,苗疆腹地,今处花垣苗族聚居中心。

  这里及周边有着太多人类历史印记,远古静谧,动感鲜活。从史前文明旧石器、新石器、商周、汉代、唐宋至明清时期遗址遗存几乎没有中断,宛若一处处时光峰峦、文化宝藏,悠悠岁月的文明曙光从未缺席。

  吉卫镇,明代崇山卫卫署和清朝永绥厅(花垣县前身)衙署所在地(新老卫城遗址),神秘夜郎古国。吉卫崇山,驩兜传说发源地,苗族后裔视其始祖山,武陵山区石姓苗族共同认定先祖之山。吉卫镇(原排料乡)芷耳村,苗语叫“吉瓜”或“仡驩”,意为石姓人居住之地,周边贵州、重庆等石姓苗族共同认定发源地。

  边城药王洞、边贸大街等旧石器时期史前文化遗址,见证茶峒3.9万年前湘西原居祖先文明,对研究湘西史前文明起源、早期人类发展与中华民族族属演变具有意义。

  这些静默深藏于山水之间的珍稀文物和鲜活历史标记,一直用无声胜有声“肢体语言”传述着自己身世,不断释放着湘西人文历史流光溢彩。

  龙潭窖藏出土汉代文物见证历史悠远厚重。地下出土文物为古人所埋,较后人所写史书真实性和说服力更强。龙潭多处多次出土东汉丰富多样的窖藏铜器。其中,1964年龙潭出土铜洗14件(双鱼洗2件,单鱼洗1件),铜釜3件。铜洗与贵州安顺宁谷出土的相似。1974年花垣三角岩窖藏出土汉代铜器16件(铜釜2件,铜盆2件,铜洗6件,铜鏊1件、铜盆1件以及钟、钲、盒、鼎等)。1979年道二出土錞锌于1件,汉五铣,货泉铜币1393枚。1987年龙潭下金溶窖藏出土汉代铜器8件。1988年周边团结镇出土汉代虎纽錞于1件。其中东汉“建和二年造”鱼鸟钱纹铜洗为馆藏一级文物,汉代双兽面弦纹铜簋、汉代素面三足铜盘为二级文物,“宜候王”双鱼纹铜釜、汉代铜扁钟、汉代弦纹铜洗为三级文物。还有汉代草坪古遗址,元代五官山砖墓群,明代龙形地砖古墓群等遗址。

  錞于,武陵山地区最具代表性文物。战国至汉代巴人军营打击军乐器,与战鼓配合指挥进退,击鼓就进攻,鸣金则收兵。“两军相当,鼓錞相望(《淮南子·兵略训》)”。以重庆涪陵小田溪古代巴国贵族墓出土虎钮錞于为地标。武陵山区湘西、恩施、重庆、贵州等古五溪与古代“巴子国”为邻,受古代巴文化影响深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古巴郡(今重庆东、湖北恩施)“南郡蛮五姓”,即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大氏族群体,五姓之首为巴氏之子务相,著名巴人部落联盟首领,尊称廪君,曾聚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新石器时代晚期,廪君披荆斩棘,开疆扩土,雄霸一方,建立巴国。夏商时期,巴族处于鼎盛,势力范围突破武陵山区,直逼中原。周武王姬发借助巴人灭殷商,颠覆商纣牧野之战中,巴人勇武善战,功不可没。唐朝梁载言《十道志》:“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沅等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曰五溪”。

  武陵蛮,湘西、鄂西、黔东、渝东所在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祖先统称。汉代初将秦朝之洞庭郡、巴郡(黔中郡)区划调整为武陵郡,居住其上原住民(土家族等)泛称“武陵蛮”。政治上对武陵蛮实行君长统治,君长又称“渠帅”或“精夫”。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廪君后裔部分子孙改汉姓向氏,五溪相氏属汉朝巴郡“南郡蛮”,东汉相氏家族在武陵山区,尤其是湘西势力强大。“武陵精夫—相单程”,湘西古代一代枭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光武中兴,武陵蛮夷特盛。建武23年,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大寇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发南郡、长沙、武陵兵万余人,乘船溯沅水入五溪击之……蛮缘路徼战,尚军大败,悉为所没”。

  目前我州乃全国出土錞于最多地区,享有“錞于之乡”美誉。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州出土錞于达21件,其中,龙山3件、花垣2件(龙潭、道二)、吉首6件(万溶江东汉虎钮錞于4件)、保靖4件、泸溪4件、永顺4件。常见桥型钮和虎型钮,马钮型錞于出土极为稀少罕见。汉代马钮錞于,1975年4月19日,龙山白羊溪乡红星村一村民寻找水源时发现,现藏于湘西州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造型优美矫健,神态鲜活,惟妙惟肖。

  山水相连湖北恩施,秦汉同属黔中郡(武陵郡或洞庭郡)管辖,出土虎钮錞于20件,仅次于我州。周边张家界4件,贵州松桃5件。虎钮錞于,国内发现最早为春秋战国时期,1977年恩施州建始县景阳革塘出土双虎钮錞于最为珍贵。全国仅发现2件双虎钮錞于,建始双虎钮錞于,唯一一件最为完整,出土时间、地点明确。

山清水秀 自然景观奇特

  喀斯特岩溶地貌,一个连一个岩溶山丘峰林景观,成片成线,山峦起伏,宛如广西桂林、贵州万峰石林。蜿蜒流淌龙潭河世世代代养育苗家儿女,滋润着这一片古老土地,人文古迹古树众多,人杰地灵,演绎传承着灵动、柔媚、古朴、舒爽、诗意,造就着苗乡人民踏实、节俭、和睦、纯朴、血性、爱国的精神品格。

  老龙潭,地质奇观,龙潭河水发源地。

  地处古老村境内,水潭不大,椭圆形,长约15米,宽约10米,四周几乎皆农田,看上去就是一潭绿幽幽深不见底清水,与龙潭河相连,看不出人工打造痕迹。千百年来从未干涸过,表面上风平浪静,清冽潭水却源源不断流出,水流量还不小,最终流淌成龙潭河。老龙潭水随着龙潭河九曲十八湾,流向远处尖岩山,流入平静紫霞湖。

  老龙潭所在地石灰岩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地下阴河溶洞相通相联,老龙潭本身就是一处与地下水相联水溶洞,溶洞究竟多深多长,无人知晓。据说曾经有村民取下10多担箩筐绳子,连接起来百余米长,绳头绑上重物沉入潭中,绳子放完,仍未探到底。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在潭里看见门板大小的鱼。老龙潭岸边有一处上个世纪抽水泵房,见证曾经为龙潭人民生产生活生命源泉。

  老水潭流传有关龙的美丽故事,传说一条小青龙生活在老水潭里,平时生性贪玩,一次游去紫霞湖参加聚会,途中被龙潭田园风光吸引,结果错过开会时间。还传说在老龙潭生活长大后,要离开去赶考,特别眷恋这片山水,启程出发时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走一步转身回头就看见螺丝坡,再行一程回头看到青龙坡,总共九转十八湾,这就是龙潭河“九曲十八湾”故名。

  古老村,源自3个“古老”而得名:老龙潭,古老桥,古檫树王。

  古石桥历经风风雨雨,随着花垣乡村道路体系改造大提升,特别是美虎公路通车,曾经官道上古老石桥完成通行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而千百年来位于官道上古檫树,至今还静静守护着古村。

  檫树王经省林木专家鉴定为全国最大树龄古檫树,最晚栽种于南宋,800—1000岁,高大挺拔,树高约36米,胸径2.9米,8个成年人手拉手方能抱拢。主干距地面高4.2米处分叉2个通直向上枝干,树冠冠幅占地约700平方米。至今生长旺盛,枝繁叶茂。每年春季开满黄花,远远望去宛若一把巨大金伞,煞是一道独特风景。遇上暖冬,冬季还开一次花,形成一年开花二季奇异景观。国家林业局主办“寻找最美古树名木第三届美丽中国”大赛,檫木古树问鼎全国“最美古树”,被收录于《中国古树名木之冠》。

苗岭山乡 难得乡村振兴投资兴业“洼地”

  荷,全身皆宝,一叶一花一莲一藕有价有情,数千年来经济观赏植物,不断释放正能量,美颜山水,奉献赐福,益智延年。

  荷具有清、纯、雅、爱、长寿、圣洁等特质,荷叶制茶,莲子兼顾茶与食品功效,藕节藕尖更是舌尖美味,花及种子胚芽等可入药,益血生肌,清热凉血,健脾开胃,止血散瘀,营养丰富……清代咸丰年间,被皇帝钦定为宫廷御膳贡品

  “夫藕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伦内隐,生于嬾蒻,而发于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龙潭锦绣荷园,通过招商引资立体养殖甲鱼、鱼虾、田螺、黄鳝、泥鳅等水产,当地已开发生产荷叶茶、莲籽、泡藕带、莲子米等……

龙潭十八洞幸安祺服饰有限公司远景。李清双 摄
龙潭十八洞幸安祺服饰有限公司远景。李清双 摄

  曾经这里靠山吃山,矿业经济十分活跃,铅锌矿藏矿床较大,花垣铅锌矿主矿区就在所辖李梅、土地、各弄村,储量达千万吨。随着“生态湘西”建设聚焦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样板,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青山绿水,传统矿业改造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大大改善。

  当地党委政府注重招商引资,筑巢引凤,湖南十八洞幸安祺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瞿铁建等一批企业家从长沙、株洲、内蒙古、深圳、珠海等地,带着湘西情结,积极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号令,到大山深处龙潭投资兴业发展实体经济,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2019年7月瞿铁建董事长,带着资金、订单、技术、家人,从株洲到龙潭村兴办现代民营企业,主营服装、棉被、箱包、湘绣、鞋帽制造销售,注册资金5000万元,建成三层楼标准化生产车间及员工生活区,现拥有西裤、衬衣生产流水线各一条和棉被、雨衣、帐篷专业生产车间,年生产能力达60万套件。近5年来公司信奉“质量敬业,人才为本”经营理念,不断追求产品个性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就地就近解决100—230人就业,扶贫车间作用功德无量。

  内蒙古北方牧业公司与花垣县畜牧水产中心联合投资万头肉牛产业发展项目,养牛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加盟,建设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场,采用1+2养殖模式,培育带动养殖户、家庭牧场和养殖合作社饲养基础母牛,与广大养殖户共同致富,开局良好,深受广大农户认同。

文化原生态多元 湘西民俗“缩影”

  湘西独特山水地理环境,宛若世外桃源秘境荷池。

  秦、楚、濮、巴、蜀、苗、土、巫傩等多元文化碰撞杂糅,多彩文脉激荡如同一束奇光异彩,孕育源远流长人文历史,与红色文化叠加构筑精神殿堂,沉淀传承始终如一、淳朴神秘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最好历史诠释。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星罗棋布,诸如,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之中国最美丽小县城——凤凰古城,卓然不群,梦里边城——茶峒,万年家园,千年城池——里耶,繁华如是,亦远亦近,瀑布雄镇——王村(芙蓉镇),沅水河畔千年古商埠——浦市等。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国省级文物遗址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明痕迹,密布丰富多样,成为与生俱来耀眼人文名片和地标,诉说着时光故事,演绎着风情万种,传唱着生生不息之歌,传承着各美其美,龙潭文化元素就在其中。

  远古土家族苗族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故事策源地。《苗族古歌》《梯玛神歌》《摆手歌》《酉水号子》等传述蚩尤、驩兜、盘瓠、八部大王、雍尼补所、夜郎、傩公傩母等神话传说,2200多年前里耶秦简记录祭祀“祠先农”活动,见证农耕神话起源地。

  巫傩文化,人类文明进步“活化石”,跨越文明进步不同历史时期,处于两个时空世界,一部分仍停留在原始思维、巫音、巫舞中,至今尚有诸多未解之谜,另一部分已迈进新时代现代生活和艺术殿堂。苗族文化与巫傩文化同根同源,“傩”吸收外来多元文化,融合巫文化演变成巫傩文化。祭祀演绎着苗族先人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诸如,祭祖(祭蚩尤、祭炯、祭家先等)、祭山神、祭雷神、祭谷神、祭土地神,还有椎牛、椎猪、接龙、还傩愿、宝东斋(又叫洗屋)、跳香等。祭祀中穿插表演上刀梯、踩火犁、衔红铁、下油锅、吐红火、吃竹签、秤杆提米坛、神力定鸡等巫傩绝技。

  目前,巫傩文化中接龙舞、司刀绺巾舞、巴代祭祀以及还傩愿、椎牛等法事传承人已列入国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目录。

湘西人民生如夏荷 充满血性

  周敦颐《爱莲说》称莲为君子化身。历史上抗击倭寇、八国联军、抗日、抗美援朝均有湘西男儿出色表现。电视剧《血色湘西》再现湘西儿女刚强傲骨,爱憎分明,热情真诚,朴实无华,忧国爱国,兴清风弄春潮。

  作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湘西,一批又一批湘西儿女热血澎湃,紧跟共产党,前赴后继,用鲜血生命之花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绽放,彰显湘西人民家国情怀。

  常言道,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尽管山川不语、江河无声,但天地为鉴、日月可昭。湘西各族人民永远感恩戴德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湘西现在和未来。百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创造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的奇迹,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将湘西各族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扬眉吐气当家作了主人,千古血腥遗风匪患消逝贻尽。

  新时代党中央决策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搬掉了千百年来压在湘西人民头上的“贫困落后”大山,湘西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告别贫困与全国人民同步奔小康,千年贫困苦,一朝得梦圆。十八洞村、矮寨大桥成为新时代红色地标,中国脱贫攻坚时代史诗见证者,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湘西百姓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安居乐业,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昔时“中国的盲肠”旋乾转坤,地理瓶境破解,进入高铁航空立体交通时代,与外界时空距离不断拉近,生机盎然,洪流奔涌,万象更新。

  新征程上万里蹀躞,山高水长,足下轻盈,步步莲花,正朝着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湘西阔步前行。

期待湘西邂逅美好清凉惊奇

  夏日,阳光满怀,万物激情似火自由自在蓬勃生长,生命张力五光十色般奔放,催生荷尔蒙激增,爱情、悸动、相聚更加活跃频繁,如同一场青春萌动狂欢。

  法国诗人勒内·夏尔说,“夏季与我们的生命,曾是同一个质地”。

  七月流火星辰,夏意盎然,湘西乡村山水塘池园湖荷花绽放,风清气正,洗涤心扉,与山乡村寨、蓝天白云融合成一道道绝美靓丽风景,令人感慨抒怀。

  渺然可遇不可求的乡愁记忆,在湘西大地随时随处登场。风乍起,荷花十里飘香,蛙歌蝉鸣,萤光闪烁,蜂飞蝶舞,蜻蜓点水,曼妙如歌,夜色美妙。漫步荷塘田坎小道,网红打卡摄影爱好者随意俯身,从容欣赏丽芳碧叶荷花,聚焦荷花,不断摆poss与其亲密相拥相随,全方位多角度快门按过不停。

  出人意料清凉愉悦眼福心福伴随左右。一场突如其来雷电风相随夏雨,吹落些许荷花,荷叶下水中一瓣瓣潋滟花儿,随微风或鱼虫飘移。雨后放晴,苍穹深蓝,犹如水洗一般,白云飘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宛如一道道绚丽粉润彩虹。还有晨雾,晚风,烟雨,月色,彩虹等。草木葳蕤,拔节而生,如同爽约,绮梦诗画,特别治愈。

  诗与远方蛰伏在绿色世界,瓜熟蒂落,花落深谷,为生命轮回蓄积能量,回归绿色,万籁偃息。生如夏荷,一开一结,高贵娇艳,清醒独立,诗意隽永,不放浪形骸,不随波逐流。每一个进入荷池人不愿让喧嚣之声、喧哗之音惊扰荷塘宁静。

  唐代诗人王维就是在夏日寂静里找寻到自己远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唐·王维《竹里馆》)”。

  夏天里亲力亲为经历总是喜乐当头,特别是身心舒坦记忆,念兹在兹。木心说过,夏季里的事,多半容易沾随记忆。诸如,山泉浸泡西瓜,冰镇藕粉莲子羹莲子粥,清凉甘甜山泉水,赏荷观荷,翻螃蟹捉鱼虾,漂流游泳等避暑降暑解渴秘境凉饮,冰火两重天感觉,酣畅淋漓滋味,刻骨铭心。

  荷花盛放,美在当“夏”。

  从繁忙事务中忙里偷闲,放飞心情按下暂停键,放松放下,来湘西“荷”你相约,龙潭打卡,独自感悟偶尔寂静,来一场温藴静谧修行,用心用情与荷对话交流,充满诱惑,憧憬神往。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