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时政外事>内容
湖南如何连续20年答好“第一政绩”这道题
红网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2日 08:31
红网
2024年01月22日 08:31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所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政绩。

  民生既是必答题,也是重点题,湖南如何答好这道题?

  从2004年起,湖南省委、省政府每年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每年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一件事坚持干了20年,还将继续坚持下去,这体现了持久的力度,也传递了把实事办好、努力办到百姓心坎上的温度。

  办好民生实事之力度:重践诺

  将民生实事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已成为湖南的传统和惯例。

  与一般政策措施不同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既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军令状”和“责任书”。

  20年来,湖南每年都这样“倒逼”自己。在民生实事上,说到必须做到,干就必须干好,真正将民生作为第一政绩。

  从盘点来看,全省20年来累计办理重点民生实事220大项、513小项,投入超过1.2万亿元,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还有个数据也可以证明湖南对民生的重视: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已连续多年达70%以上。

  与之相呼应的是,据统计部门前两天发布的消息,2023年,湖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增速。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超过了城镇居民。

  承诺既出,办好民生实事的力度,就体现在抓落实上。

  省市县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了“一件实事、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人负责、件件有人落实。

  力度,还体现在评价和监督上。

  为了办好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全省形成了专班推进、定期调度、考核评价等三大机制,推行项目、任务、责任、政策四张清单。

  还比如,2023年10月份,省人大、省政协分别率队前往株洲、郴州两地,监督检查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工作。

  据媒体报道,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是自2004年湖南实施民生实事以来省级层面的开先河之举。

  办好民生实事,湖南还与老百姓互动,让大家更有“参与感”。

  比如,为了初选2024年湖南“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在2023年12月发动广大网友来投票,共收集群众意见达4.3万条,实现民生与民声的双向奔赴。

  总体而言,湖南坚持言必行、行必果,做到年初安排部署、年内落实完成、年底交卷验收,全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同时,全过程跟进、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全社会参与,扎扎实实增强民生工作的力度。

  办好民生实事之厚度:促发展

  唐伟去年大学毕业后,在长沙求职。在八一桥社区就业微市场,就业服务专员为他进行一对一职业指导。

  经过一对一岗位推荐服务后,唐伟顺利入职一家烘焙商店。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2023届离校未就业的12.63万名高校毕业生中,通过帮扶,已就业12.28万人。

  唐伟的故事,是湖南办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湖南2023年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中,就包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而且湖南多年强调就业优先,加大办实事的力度。

  而从湖南连续多年的民生实事“清单”上可以看出,重点聚焦的包括教育、就业、医疗、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加强农村“三路”“两网”及饮水建设等,抓住了老百姓关心的“岗位、学位、床位、车位”等问题。

  记者注意到,民生实事项目兼顾了均衡性、可及性,既顺应当前需求,又从发展的角度着眼长远。

  就一个孩子而言,因为有了更好的教育,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就一个家庭而言,因为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农村地区而言,因为基础设施建好了,才能奔向共同富裕。

  比如,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秀丽,曾经因交通闭塞无人问津,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2018年随着厦大公路的建成投用,沿线已建成水稻基地1万余亩、瓜果生态园6000余亩,新开发旅游景点3个,发展民宿、农家乐48家。目前,下灌村和湾井镇大凤村仅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就达70万人次,村民人均增收约1.2万元。

  自2004年以来,湖南连续20年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十年来,湖南新改建农村公路13.7万公里,农村公路在全国率先实现由“村村通”变为“组组通”。

  2023年12月5日,长沙县第九中学“徐特立”项目竣工验收。长沙县第九中学校长杨文告记者,“徐特立项目”补齐了农村高中办学条件短板以及多样化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有利于真正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2014年到2016年,湖南民生实事重点关注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农村公办幼儿园等,到2018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2023年更是将启动建设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放在“十大实事”之首。

  不断提升民生实事的“厚度”和质效,就能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发展的良性循环建立起来了,就能为当地百姓带来更长远的福祉。

  办好民生实事之温度:强兜底

  人们常说,最能折射一个社会、一座城市文明尺度的,不是对待普通人的态度,而是对待残疾人等群体的态度。

  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什么?具体来说,除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还包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因而,为特殊群体提供帮扶和兜底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记者梳理发现,湖南的民生实事“清单”连续多年关注老年人、城乡低保人员、残障人士、特困人员等,从服务提升、补贴提标、健康保障、康复救助、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着手,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比如家住湘潭市岳塘区下摄司街道禾花村的周嗲嗲,今年92岁,重度失能,不想住养老院,儿女又无法照顾老人。2023年,当地民政部门为老人进行了居家适老化改造,老人还享受了长护险护理补贴,有了24小时居家护理员照料服务,明显提升了居家生活品质。

  黄河村是张家界武陵源区最偏远的村,村民张秋平(化名)是一名宫颈癌患者,因对医保政策不了解,2021年住院后花费8万多,个人自付4万多元。“医保快递员”彭涛了解到情况后,上门收集资料,为她进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及特殊病种报销,合计超过3.2万元,大大减轻了其负担。

  依托区、乡(街道)、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武陵源区15个山村行政村全部配备了“医保快递员”。

  武陵源区自实施“医保快递”服务以来,已落实医疗保障待遇350多万元,惠及群众2.3万余人,占武陵源区人口总数的41%。

  在湖南办民生实事过程中,有很多像“医保快递”这样的创新,只为将工作做得更细、服务做得更足,将民生实事的温度传递给更多的人。

  湖南部分民生实事项目,还超过了“进度条”。

  比如,自2020年起,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工作已连续四年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民生实事。到2023年12月,当年度项目完成康复救助18582人,总体进度142.5%。

  一件件民生“关键小事”汇聚在一起,就办成了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

  面向未来,湖南将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工作举措,确保民生实事干一件成一件,成一件精一件,并带动民生工作整体水平提升,把群众“想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政府“要办的事”变成群众“支持的事”,进一步推动民生可感可及。

【编辑:张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