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8月8日电 (唐小晴 石婧 袁程 彭沛)20世纪90年代,库区群众为了生计,在湖南双牌水库发展网箱养殖。
高峰时期,双牌水库网箱数量超过1.5万只,覆盖库区6个乡镇近20个村,库区渔业年产值突破1亿元,网箱养殖也成了库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支柱。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扩大,不规范养殖、养殖密度过大等问题逐渐凸显。加之沿岸非法采砂屡禁不止,采砂点随处可见,裸露的河床如一道道伤疤,日月湖湿地生态环境因此逐步恶化。
转机出现在2013年12月,原国家林业局批准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试点建设。双牌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扛牢湘江源头保护政治责任,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持续加大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整治和修复力度。
非法采砂曾是湿地生态的“顽疾”。2017年,双牌启动非法采砂专项清理整治,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共排查“僵尸船”和“三无船”197艘,拆解非法采砂船只153艘,从源头上遏制采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018年,结合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要求,双牌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水库水域网箱全面清退工作,成立工作专班,仅用20余天便拆除库区7万多平方米养殖设施,清理网箱近1000只、水上工作板房100余间。
为彻底修复日月湖的生态环境,双牌县同步推进系统性治理:拆除搬迁水库周边养猪场3家、家禽养殖场1座、屠宰场1个;依法关闭了潇水河东岸双电化工、永盛化工、九星化工等9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关停排污口6个;建成垃圾转运站和污水处理厂,配备垃圾打捞船,实现生活垃圾与污水规范清运处理;在周边营造水源涵养林,实施河道清淤、生态护坡、退耕还湿等工程,逐步构建起“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湿地生态格局。
随着系列整治措施落地见效,日月湖生态修复加速推进。2019年12月25日,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获批,标志着当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湿地保护治理,需久久为功。出台《湖南双牌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细则》、成立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后更名为管理中心)、将公园建设写入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近年来,双牌县持续加大日月湖湿地公园保护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县、乡、村三级“河长”定期巡河,确保各河流河段有人管、有人理;深入开展封山禁伐、森林防火、生态养殖、打击乱捕滥猎等工作,还与周边村、社区签订共建共管协议,制定湿地民约,形成公园、社区、镇村、林业站、湿地保护站“五位一体”的共管网络。
“我们曾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湿地。”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兴国表示,他们按湿地建设规划逐步落实,全面恢复生态系统机能,维护生态平衡。
目前,湿地公园已配备巡逻车和执法艇,成立水上派出所专门负责日月湖执法;聘请乡镇林业站人员、渔民担任巡护员,将森林与湿地保护工作整合推进。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在湿地日、爱鸟周、世界水日等节点,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湿地知识进社区、进学校及湿地研学等一系列科普宣教活动。
生态向好,候鸟纷至。自2013年起,每年10月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都会如期而至,连续12年在此栖息越冬,观测到的数量也从最初的1只增至26只。
如今的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8%,生物资源丰富,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是一级水源地保护区,村民吃起了“生态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