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市县动态>内容
5天4城 一场对标先进的思想突围与行动革新
中新网湖南 盛月娇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4日 21:01
中新网湖南 盛月娇
2025年03月24日 21:01

  春潮涌动,万物竞发。

  全国两会刚刚闭幕,3月16日至20日,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率队,跨越杭州、嘉兴、苏州、合肥四城,密集考察25个点位,开启了一场“发展破局”的探索之旅。这也是继湖南省党政代表团考察回来后,首个外出考察学习的区县党政代表团。

  进企业、入展厅、看项目、问思路……考察团边看边学,边走边悟,从成功样板中汲取经验。

  科技创新、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千万工程、文旅融合……这场“震撼之旅”既有对长三角“科技创新、数智赋能”的震撼,也有对浙江“千万工程”20余年蝶变的惊叹,更激发了望城对标先进、重塑发展的决心。

  01 破题:为何奔赴长三角?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此次考察既是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的务实之举,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再次成为了备受瞩目的高频词。

  作为我国经济的前沿阵地,长三角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同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等方向,加快布局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空天利用等前沿领域。

  杭州是数字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发源地,这里早已成为全球电商行业的领军城市。除此之外,杭州还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发力,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比如,余杭区统筹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玉鸟计划”行动,落实“科教人”一体化,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创新生态示范区;萧山区创新推出高层次人才“编制池”,深入推动“平台+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压实“产业+创新”两链融合工作;桐乡市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两大科创高地,创新驱动“1+3+1+X”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打造G60科创走廊全域创新之城。

  苏州的昆山市和姑苏区,一个是制造业的佼佼者,一个则以古城保护闻名。前者传承弘扬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实现从农业县到全国最强县级市的华丽转身,尤其是近年来,昆山通过“链式思维”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以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绿色转型为核心,完善“2+6+X”产业布局,正逐步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姑苏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则积极推进数字姑苏建设,提出了打造文旅融合和数字文化示范区的目标,倡导将传统业态与多元创意的融合,为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为旅游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合肥无疑是科技创新届的一匹“黑马”,不仅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重要的政策支持,还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顶级名校,科创气质浓厚。其中蜀山区以“全域科创”建设为引领,不断集聚高端人才,推动“科大硅谷”与“中国环境谷”双“谷”联动发展,并探索“科创+城市更新”发展路径,促进科学、科研、科创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合肥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打造以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人工智能、未来能源、合成生物等为重点的“2+3+N”未来产业培育体系,并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链条,实现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02 破局:向标杆学什么?

  当前望城已经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正迎来无比广阔的光明前景。

  对下一步的工作部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锚定 “三高四新” 美好蓝图, 坚定 “一二三六”发展思路,实施“六联六促”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强产业、扩内需、 增动能、 惠民生、 防风险、 保稳定各项工作。

  此次的考察学习,无疑是打了一针“强心针”。

  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

  无论是杭州的互联网科技巨头,还是苏州的高端制造业创新集群,创新都是发展的核心密码。在杭州,考察团领略到互联网企业如何通过持续创新,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生态,从电商平台到金融科技,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应用,创新的火花点亮了城市发展的新赛道。苏州则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众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入先进技术与人才,实现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与市场话语权,让考察团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数字赋能:产业新动能

  数字经济浪潮正席卷而来,为产业发展赋予全新动能。在萧山、桐乡、蜀山等地,考察团看到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产业大脑 + 未来工厂”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与资源的高效配置,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企业借助数字平台拓展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这种数字赋能的发展路径让考察团意识到,拥抱数字化是望城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营商环境:软实力的较量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余杭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渗透在余杭的每一方热土;梦想小镇“市场化运营 + 柔性考核”的孵化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与全方位的支持。桐乡市数字经济双创中心秉持“三生融合”理念,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让企业安心发展、人才舒心生活。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体现在政策优惠上,更体现在高效的政务服务、公平的市场秩序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中,这为望城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样本

  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余年来,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蝶变。在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桐乡市乌镇镇陈庄村等地,考察团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机结合。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让望城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环境整治,更是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基层治理的系统工程。

  文旅融合: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旅融合发展也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首创全国“管线地埋”等景区高标准建设保护开发模式,乌镇西栅(乌村)培育高端业态,与东栅中端业态错位发展,并将互联网、红色、戏剧等新元素融入旅游。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城风貌,还通过创新文旅运营模式,实现了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文旅融合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望城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宝贵借鉴。

  03 破界:向未来出发

  跨越1400余公里的对标之旅,既是望城对发展短板的清醒认知,更是突围的决心宣言。从杭州的数字基因到合肥的硬核科创,每一站都在叩问:望城如何将“震撼”转化为“实干”?

  “学习江浙经验,不能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必须因时制宜、实事求是,不仅要学他们的具体做法,更要学他们深层次的思维理念,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正确路径。”秦国良表示,将以此次考察学习为新起点,迅速将考察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建立长效学习交流机制,持续关注先进地区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努力实现望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让这次思想突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展望未来,望城的目标,从来不是成为“某城第二”,而是要走出一条具有辨识度的现代化路径。当长三角的创新基因与望城的实干精神深度融合,一个崭新的样本,正在春天里拔节生长。(望城发布供稿)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