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7月9日电(唐小晴 陈爱民 谢刚平)日前,湖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评价发布,祁阳市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市。
近年来,祁阳市委、市政府锚定建设现代化新祁阳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5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458.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4%,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321.02亿元;规模以上文化和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总量43.6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0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68元。
聚力全链发展,提升产业“高度”。祁阳实施产业发展“百十亿”工程,形成装备制造、轻工纺织“一主一特”产业格局,精准吸引产业链上中下游终端产品及配套企业集聚,把“企业树木”培育成“产业森林”,打造产业集群,现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
祁阳轻工纺织产业集群被评为湖南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85.82亿元、营收172.18亿元,是湖南最大纺织产业集聚地、全国最大雨伞布生产基地。科力尔罩极电机占据全国15%的市场份额,产销量全国领先。
聚力融合发展,增强业态“新度”。祁阳强化县域载体功能,推进黎家坪镇、白水镇市域副中心,以及文明铺姜芋、观音滩贡油、白水纺织等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产城融合载体;创建县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04个,星级“和美院落”37个;国家3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3个;油茶博览馆、七星湖民宿、唐家山油茶文化园成为湘南网红打卡地,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聚力绿色发展,亮明发展“态度”。祁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证基地28个,有效使用“二品一标”标志农产品达39个。
祁阳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7%;推进“禁伐减伐十年行动”,完成造林21420亩;守护“千年鸟道”,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序推进湘江生态廊道示范点建设、湘西南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