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以“四不两直”方式到长沙夜市商圈实地检查,专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长沙市湘江新区各级深入贯彻省市决策部署,对照五一商圈整改成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夜市商圈专项整治,精心、精准、精细做好渔人码头的安全整治、管理服务等系列工作,擦亮国内国际滨水型夜市商圈新典范。
全面发力“治”出成效
渔人码头位于长沙湘江新区金融CBD核心区,总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共计房屋76户,经营业态117家,各类安全隐患滋生蔓延。湘江新区城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牵头开展市容秩序、广告招牌、环境卫生、燃气安全等多轮联合整治,整出标准,治出成效。
除旧革新。确保安全有序是夜市运行管理的第一要务,为了节约成本,商圈部分门店使用安全系数低的大瓶装液化器、高能气和环保油,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联合街道、物业开展多次集中整治,加大入户宣传检查,逐户发放安全宣传单、张贴安全用气提示卡,排查问题隐患、讲清安全利弊;同时积极协调管道燃气公司降低入户安装费用,最大限度为商户降低成本,多管齐下推动渔人码头夜市全部完成“瓶改管”“气改电”工作,全部安装燃气报警装置,更换了不合格灶具、软管等用气设施,打牢了安全基础。
整乱出新。建筑立面是商圈的颜值担当,外面的广告招牌也存在安全隐患。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发动商家,聚力攻坚,拆除沿江沿路一楼以上广告招牌100余块,重新涂装破损、违和墙面,实现了商圈建筑立面整体协调、风格统一。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是困扰夜市的老大难问题,渔人码头曾经一度也是“烟雾缭绕”,严重影响周边空气质量,城管部门用“改、换、洗”三招解决问题,对街区餐饮单位进行全面摸底造册,聘请院校专家、第三方技术团队现场“把脉问诊”,确定整改意见、分档分类施策,确保油烟全部达标排放。一个个安全隐患得到了全面整改,一个个市容乱象得到了全面整治,渔人码头的繁荣发展有了坚实保障。
良性互动“管”出常态
夜市经济有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普遍现象。湘江新区本着因地制宜、疏堵结合的方式,平衡“放”与“管”的关系,让渔人码头长期稳健发展。
让管理接地气。夜市商圈核心还是商户,湘江新区摒弃大包大揽的常态做法,充分尊重商户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涵盖117商户的微信工作群,各项情况定时在群里发布,营造“共建魅力商圈,共赢美好人生”生态;在建章立制的伊始,就充分征求商户意见,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让制度紧贴实际、更具执行性。广大商户积极响应各项要求,积极落实“门前三包”,自发形成一周一次大扫除的不成文做法,逐渐从“要我做好”转向“我要做好”的良性循环。
让管理有底气。湘江新区整合城管、市监、应急、公安、街道、社区、物业等多方力量,成立了专门的渔人码头管理办公室,强化了商圈运行管理的统筹调度。注重制度管人管事,先后出台《渔人码头经营秩序管理制度》《渔人码头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安排工作人员从16:00-次日凌晨4:00进行不间断地巡察检查,2023年办理各类行政处罚案件20余起,行政处罚8余万元,让业主和商户明白“遵守制度才能财源滚滚,不守规矩就是自砸招牌”,实现了管理与营商的双向奔赴。
以人为本“服”出水平
吸引人的是美食美景,留住人的是贴心服务。渔人码头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各级更加专注提升服务水平,匠心塑造服务品牌。
提升软实力。管理办公室组建渔人码头城管和综治巡逻队,坚持“721”服务工作法,大力推行柔性执法、微笑服务,注重事前提示、事中指导、事后检查,尤其是在店铺转让伊始,就主动上门,协调解决装修、招牌、用水、用电、用气等一揽子问题,切实当好商家“金牌店小二”。针对外来游客较多的实际,全面唱响“有问必答、有惑必解、有难必帮”的服务理念,当好游客的“金牌服务员”,用热情、周到、贴心立起渔人码头服务金字招牌。
打造硬实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湘江新区设立咨询服务台、便民服务点等硬件阵地,完善停车、遮阳、避暑等配套设施,为群众解决好出门在外的紧急小事。投入200余万元,建设星城快警平台,安排警务人员24小时值守,为夜市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真正让服务落实到每一处细节、做到每个人心坎,实现“流量”变“留量”。2023年游客量突破680万人次,单日最大客流量达13万人次,年营业总额超5亿元,成为“烟火气、湖南味、国际范”的“夜潇湘”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