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11月3日电 (胡灵芝)古街古巷古朴整洁、道路交通井然有序、街坊邻里谦恭礼让……深秋时节,湖南泸溪县浦市古镇绽放出最美颜色,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浦市镇位于泸溪县东南部,沅水中游西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旅游重点镇。浦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纯朴、社会繁荣。近年来,该镇全面激活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文化浸润明珠古镇,以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展现出共富共治共美的时代芳华。
文化润镇 古镇焕发新活力
华灯初上,浦市万荷园在灯光映衬下美如梦境。人们在万荷园散步,健身,享受着美好生活。
“我们每天都会来这里玩,散步感觉很舒服。大家在家门口健身、跳舞,这里已经成为我们的幸福乐园。”居民姚大妈满脸笑意地说道。
作为湘西“四大古镇”之首,浦市拥有距今7800年的下湾遗址,现存历史街区3处、历史古遗迹2处、历史古建筑174处,拥有辰河高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山坪古驿道等生态自然景观。
近年来,浦市镇坚持文化润镇,加大对浦市古镇的保护开发力度,先后投入3.5亿元资金保护修缮古镇,完成了浦市古镇“两线五点”仿古工程、16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点打造和22栋历史文化街区民居改造工程,打造了从游客中心到万荷园覆盖12个景点的精品旅游路线;并启动了非遗研学游基地、龙舟广场、夜景亮化等一批项目建设,做优古镇研学游、水上游、夜间游,着力打造多元业态。该镇还大力推进最美特色小镇、下湾高庙文化考古遗址公园、民族文化商业街项目建设,着力将浦市古镇打造成中国活态民俗文化博物馆。
围绕“浦市古韵”文化活动主题,浦市充分调动古镇居民参与性,做到一月一活动、一季一主题,先后成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古镇万人签名、中元祈福节、腊八节等主题活动,实现了“文化让旅游更有厚度,旅游让古镇焕发活力”的目标。
乡村振兴 绘就富民新画卷
走进浦市镇马王溪村生态农业产业区,30亩冬桃果实累累,种植大户石海胜一边招呼入园采摘的客人,一边麻利地采摘预定的冬桃。
近年来,马王溪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以陶瓷景观文化一条街为中心主轴,带动周边陶瓷陶艺加工工业园、休闲体验园、乡村文旅观光园、现代农业园、嗨起游乐园为一体的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发力、多业态打造、多利益联结、多模式推进的“一街五园”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马王溪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年收入40万元以上的有180余户,占比40.9%。
不仅是马王溪,浦市镇都岐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推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产业增效助民增收,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全省平安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精品乡村。该村中药材、酥脆枣、优质水稻等种养殖业如雨后春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果溜村则因地制宜做活“三水”文章,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实现支部强、队伍优、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精品乡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州全域旅游最美村、全州同心美丽乡村等20多项荣誉称号。
浦市这座千年古城,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绘制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新画卷,让更多的乡村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文明新风 城乡绽放“幸福花”
“遵国法,守村规,公共财,不可毁……”走进泸溪浦市镇浦溪村法治文化公园,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让人印象深刻。该村以院坝会为链条,推行政治引领、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法治保障、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的乡村善治之路,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近年来,该镇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明新风滋润人们心田,城乡绽放朵朵“幸福花”。
坚持党建引领,巩固文明创建阵地。浦市镇不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不断充实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吸纳村(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等进入志愿服务先锋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垃圾清理、关爱留守儿童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该镇已组织志愿服务队伍29支共7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0余次。
坚持环境整治,强化文明创建抓手。浦市镇按照“突出重点、治理难点、巩固亮点、坚持长效”的工作思路,集中整治街巷、景区、市场、医院、车站等区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同时,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民俗展演、健康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倡导文明风尚。
代朝山下、沅水之畔,千年古镇展新韵。大美浦市,正昂首阔步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