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6月6日电(胡灵芝 胡家祺 杨世方)初夏时节,走进湖南省泸溪县武水花园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一排排新居整齐有序,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自主创业一条街上惠农服务店、小超市一字排开,处处涌动着团结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泸溪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按照“空间互嵌促融合、文化互嵌促认同、经济互嵌促共富、社会互嵌促共进”的工作思路,在武水花园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积极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创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自全县6个乡镇37个村的789户2749名各族群众共同绘就了一幅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美画卷。武水花园先后被评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
突出空间互嵌促融合。始终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聚焦居住、生活、学习、就医、就业等重点环节,打造嵌入式的空间环境。在小区内标准配置水、电、路、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主题广场、体育健身设施、居家养老中心、活动室、调解室、康复中心等公共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整合教育资源,小区内适龄儿童全部实现就近就便入学,各族青少年在共居共学、互帮互助中携手健康成长。有效发挥武溪镇中心卫生院辐射作用,建设小区卫生服务站1个,各族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看病”。聚焦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在小区设置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便民服务窗口,建立落实“四个一”机制,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小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形成了各族群众“生活便利、邻里和睦、精神充实,内外相融”的新局面,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突出文化互嵌促认同。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日常环节入手,组织开展“广场舞”“电影展播”“院坝会小讲堂”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在小区内设置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形象和符号,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小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进小区”活动,将团结奋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民族文化血脉根植各族群众心中。坚持“易地不易俗”,以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端午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为载体,创新实施原居住地龙舟文化促融合策略,支持社区自办群众性龙舟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感悟传统、民族团结”“共划同心舟、共品端午粽”等主题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中相互交融、互嵌共乐,实现“大融合”。
突出经济互嵌促共富。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推动安置小区内各族群众充分就业。积极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泸溪高新区、上堡柑橘和葡萄产业园、安置区门面自主创业、同心车间以及武水物业公司,吸纳就业人员156人,实现搬迁群众“楼上住宿、楼下就业”。成立上堡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武水花园集中安置区789户搬迁户全部纳入合作社,与湖南百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委托帮扶利益联结合同,发展生猪养殖项目,通过委托帮扶,年底进行分红。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返乡就业送真情就业帮扶暖民心”返乡农民工暨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全小区现有1199名劳动力全部实现稳定就业,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突出社会互嵌促共进。实施基层治理新机制,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先后召开院坝会18场次,收集民生问题67条,推进解决了停车场、微菜地等23项民生问题。成立武水花园小区理事会,召开小区楼栋理事会14次,办结群众来访事项130余批270余人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36件,实现基层治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成立“乡贤会”,推行“三个一”工作法,引导乡贤参与小区事务。深入开展“两创一奖三争当”活动,设立小区“爱心积分超市”,坚持“一月一评选、一月一公布、一季一奖励”。评比产生创业致富家庭10个、五好家庭20户、优秀楼栋长2名、最美居民50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有效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