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5月25日电(宋梅)“不晒太阳,不淋雨,不影响农作,自由上下班,在家门一上午最多能挣到130多元钱,村里还提供早餐,有面条、馒头。”5月25日一早,湖南益阳市南县青树嘴镇益丰垸村的村集体龙虾专业合作社内一派忙碌,14名拣虾工熟练地将一筐筐鲜活小龙虾按大、中、小三级进行精细挑拣,洒冰、打包、装车后送至全国各大市场进行销售。
为给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村民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益丰垸村村支两委2021年就将村集体所有的小龙虾专业合作社进行扩容整合,在扶贫联点单位南县融媒体中心的帮助下,引进一家小龙虾收购冷链企业,在合作社内定点收购本村优质小龙虾,并为村民提供了分拣、搬运、清扫、运输、管理等多个就业岗位,村民灵活选择,当天现钱结算。
目前,合作社平均用工量为18人,小龙虾收购量日均达10000斤,收购均价每斤12元,基本能满足全村8000亩稻虾田小龙虾的收购,村民足不出户便能以较高价格完成销售后续,减少了传统种养高产、高耗损、愁销路的发生。
“以前养小龙虾,到了捕捞季基本是送到镇里较远的固定销售点,虾的死亡率很高,现在从捕捞到打包外送15分钟不到,虾的死亡率基本为零。”今年60岁的易罗生是村里第一批“养虾人”,也是拥有36年党龄的老党员。
2012年,在朋友稻虾田内,易罗生第一次接触到小龙虾,当听到小龙虾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后,他下定决心要将这门养殖技术带回村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3年,易罗生和村里其他8名党员“合伙人”,开辟了村里的第一批30亩稻虾田,大家分工合作,长年驻扎在稻虾田附近,多个稻虾养殖难题被一一攻破。
2014年4月,稻虾田迎来了第一次的丰收季,由于管护得当,当年亩产值最高纯利润突破了3000元。尝到甜头后的易罗生和他的党员“合伙人”,将第一年的养殖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将村里适宜种养稻虾的地块进行了分片,分组带领村民逐步逐年扩大稻虾种养面积。在党员的带头下,益丰垸村2017年稻虾田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涉及养殖户105人,人均收入大幅提升。
虽然稻虾养殖产出高,但由于收购商基本是附近市场的零售商,收购量较小,且由于当时缺少冷链技术,运输耗损大,龙虾死亡率较高。如果盲目增加养殖面积,本地收购市场难以承载,则会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怪圈”。易罗生将自己的顾虑告诉了村联点单位——南县融媒体中心的驻村第一书记,希望能帮其破局。
得知情况后,南县融媒体中心的驻村第一书记迅速向单位党组反馈,党组随即联系了县内外大型小龙虾收购企业,为村里解决了农户扩大养殖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联系了县小龙虾养殖协会的专家们,为村民上门上户提供指导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产出率。
解除销售和扩大养殖的后顾之忧后,在易罗生等党员的带领下,稻虾产业已成为了村里目前的支柱产业,稻虾养殖面积达到了8000余亩,涉及农户1200余户,其中党员农户占到了15%,稻虾年产量达180万斤,稻虾年产值突破2000万。
作为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的南县,像益丰垸村这样靠党员带头、联动帮扶壮大的稻虾村有近百个,他们在党员引领和生态科技兴农的双向引领下,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农耕旧时代,迎来了充满无限可能的农耕新时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