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202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在长沙举行
中新网湖南 徐志雄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 21:38
中新网湖南 徐志雄
2025年09月12日 21:38

  中新网湖南新闻9月12日电 (记者 徐志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5(第二十六次呼吸病学学术会议)9月11日至9月14日在长沙举行,海内外众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呼吸疾病诊疗展开深入研讨,推动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展示新的治疗技术与药物。

  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围绕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流行病学及基础方面的学科进展,包括呼吸系统感染、肿瘤、支气管哮喘、呼吸危重症与临床呼吸生理、睡眠呼吸障碍、烟草病学、呼吸遗传及罕见病、呼吸康复、基层医师等多个方面的临床与基础医学的新进展,进行广泛交流。会议还特别设立了欧洲呼吸学会(ERS)专场、国际学会交流专场、海峡两岸与港澳专场。

  其间,由凯西中国引入、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的超细颗粒ICS/LABA干粉吸入剂——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正式商业上市,为哮喘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数据显示,在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中哮喘患者约4570万,且自2010年以来呈上升趋势。其中,近一半的成人哮喘患者为过敏性哮喘,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哮喘患者合并小气道病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张旻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张旻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张旻指出,人体的气道等级森严,共有23级。其中,粗的部分是大气道;细小、直径仅为两毫米及以下的部分为小气道,包括终末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是人体进行气体传导和交换的主要部位,占整肺容量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小气道表面积是大气道表面积的近5000倍,正常的时候不发声,在临床实践中却容易被忽视,被称为‘肺部沉默区’。”

  张旻表示,目前,小气道已成为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预防和干预的重要靶点,选择能到达远端气道的治疗方式已成为治疗共识。药物在大小气道的精准递送,是突破哮喘治疗瓶颈的关键,正如《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所阐述,吸入药物的疗效取决于肺内沉积率,而肺内沉积率受药物剂型、装置、吸入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如超细颗粒可能较普通颗粒有更高的小气道沉积率。”(完)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