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推广
岳阳职院:“政校园企”四方联动 产教融合精准育人
中新网湖南 金慧莉 唐岳彬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2日 09:09
中新网湖南 金慧莉 唐岳彬
2024年11月22日 09:09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自2021年以来,该校携手岳阳自贸区共建混合制“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自贸区现代产业学院”,通过不断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实施多元化的资源集聚机制,实现资源互补、专业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书写了地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质“答卷”。

  “混合制”的办学模式,探索产教融合新渠道

  学校积极探索自贸区现代产业学院的校内校外“双主体”运行机制。产业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行股份制管理,能够有效的将校企二元管理并轨融合,通过学校、政府、园区、企业四方联合,共享校政园企资源,达成‘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就业共商’的合作目标。

  为做好产业学院建设,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赴临港自贸区交流调研,与合作企业开展常态化沟通,产业学院建设得到了岳阳市的大力支持。

  “多元化”的优质资源,提升人才培养高质量

  产业学院充分利用区域内资源聚合优势,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和园区企业,推动资源全面融合。

  在师资方面,产业学院通过“企业派驻+学校派遣+社会招聘”的形式,校企双方实现“双带头人”引领、师资优势互补互学的共同提高机制,力求打造出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身份互认、角色互换”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在资源共享方面,园区和企业根据协议的内容提供教学场地及基础教学仪器设备,并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参与技能竞赛,积极融入产业学院教育教学,共同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目前,产业学院与植保无人机、金职伟业、海铭德科技等企业的实训室的建设已初具雏形,其中海铭德科技公司通过设立“教学工厂”,将企业生产流水线引进校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技能提升。

  “贯通式”的培养模式,助推区域发展高水平

  “企业处在生产的第一线,他们的技术改良往往走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产业学院院长唐岳彬指出,如何培育技能精湛、知识体系完整且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此,产业院校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行校园课堂与企业课堂交互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按企业需求岗位的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与园区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同时构建“学校+企业”的双层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对接产业、能力引领、平台支撑”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产业学院发展模式,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日益凸显。近年来,该校毕业生连续保持初次就业率90%以上,年终就业率95%、本地就业率近80%、创业率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完)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