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穿越时空品读“不二门”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8日 08:54
中新网湖南 高文化
2024年01月18日 08:54

穿越时空品读“不二门”

高文化

  湘西永顺不二门,人文历史文脉绵长,弦歌铮鸣,钟毓神秀,商周至战国古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知名佛教圣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

  “不二门”,源自佛家《维摩诘经》“不二法门”,天造地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美与共。

  相传菩萨用神力将整块石山开裂双扉,刀削崖壁如同剑峰耸立,三座石峰并立相拥,一石峰斜靠另一石壁,安然突兀,上倚下隙,豁然洞开,门扉天成,高10余米,底宽约4米。岩石上部藤蔓灌木丛生,下部寸草不生,仿佛天下独此一门,惟此独尊。

  穿越石门,抬头仰望如同地缝一线天,“泰山压顶不弯腰”底气油然而生。

  书香满溢摩崖世界,“湘西名峰第一岩”,“名山大川第一泉”,“土司佛园”,“东看蓬莱岛,南游不二门”之最美观音故里等尽在其里,充满摩崖石刻、温泉、商周、禅宗及地学等文化传奇。

  千百年来当地祖祖辈辈民众对其膜拜迷恋,文人骚客视其精神原乡念兹在兹,香客信徒信奉皈依圣地,儒释道与民族文化在此交融沉淀,各美其美。

天凿“不二门”
天凿“不二门”

  唐代白居易《不二门》:“坐看老病逼,须得医王救。唯有不二门,其间无夭寿”。

  元朝秦凌昆《游不二门》:“千古名传不二门,神工鬼斧俨然真。清流环绕精神爽,怪石嵯峨眼界新。绝唱百家留胜迹,横陈八阵更迷人。风光自是难描绘,肯让桃源四季春”。

  这一片悬崖峭壁夹岸临水天然石林森林共生秘境净土,仿佛闹市红尘中“柳暗花明”陡现“世外桃源”,大自然恩赐。

  山清水秀,古木参天,青林翠竹,葱翠盎然,浓绿如染,鸟语花香,其中不乏原始孑遗树种和珍贵树木,藤萝倒挂,藤树岩缠绕共生,藤缠树,藤连树,藤攀岩,处处可见巨型绿“伞”绿“墙”。奇石嵯峨,曲径通幽,淙淙流水,泉水激石,温泉氤氲,梵音缭绕,晓雾将歇,蝉千转不穷,鸟百鸣无绝。

  清朝以来文人墨客云集于此朝拜,流连忘返,触景生情,诗意才情与奇思妙想碰撞,吐滂沛于胸,叹山水幽绝,灵感迸发,妙笔生花,泼墨石门石壁题刻数百余处,壮山河之貌,山石人文和谐联壁,赋予这片悬崖峭壁别样灵气。

  书法、偈语、梵语、佳句、诗词风格多样,石刻艺术超然,气势磅礴。摩崖画文历经沧桑,日渐模糊,但仍彰显肃穆遒劲,如今依稀可见可存35多处。诸如,“眼前南海”“神秀独钟”“吾道南来”“白云门开”“砥柱中流”“百宝胜光”“别开生面”“鬼斧神工”“涤尽尘氛”“瞻奇仰异”“森林独秀”“慈航普渡”“作仙源观”“吾道南来”“普陀法相”“人间天宫不二门”,“神石夺奇”。文革中摩崖石刻遭遇损毁达三百余幅。现存毛泽东诗词均为文革时期在原摩崖石刻上刻凿。

不二门摩崖石刻
不二门摩崖石刻

  这些默默无语摩崖石刻犹如一部宝典秘笈,风姿犹存,无声胜有声,用其形体语言诉说着神奇魅力。

  摩崖石刻,山崖石壁上雕刻的书法、造像或岩画。我国石刻艺术,源自远古先民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隋唐宋元连绵不断,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代表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书法精美,为秀美山水赋予人文底蕴,或天然意趣,或体量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具珍贵艺术价值。观其书,思其语,令人若有所悟。诸如,山东泰山白马石刻,安徽天柱山摩崖石刻等。

  文人骚客崇尚自然,敬畏自然,触摸亲拥与山石对话,将灵感才情烙印在天然岩石肌理上,表达虔诚笃信。

  据史料考证,不二门摩崖石刻始于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嘉庆年间“眼前南海”开启摩崖石刻先河。南海距此数千里之外,惊叹文人骚客信徒远见先知,天马行空,异想天开,能穿越透过眼前山石臆想一片海洋。迷信远古观音菩萨居住佛山,佛山就在南海,后来沧桑变迁,南海随海水退去渐行渐远,观音菩萨也随之迁居远方。如今地质科学研究应验“不二门”南海诗意禅境,早在5.4亿年前湘西所处扬子古陆就在赤道以南扬子古海洋里,比佛教更科学真切。

  摩刻中,精辟梵语、妙句耐人寻味,余味无穷,津津乐道。清嘉庆永顺县知事白介(景)庵所作《观音岩八景诗》,比较醒目,“洞天福地”“神秀独钟”“松径留云”“古洞仙踪”“层阁耸翠”“玉嶂屏环”“澄潭月影”等。《石门天凿》道出不二门神韵:“法门高耸五云偎,鬼斧神工妙化裁。鞭石无痕还着相,振山有铎不须锤。地沾花雨千歧坦,道接薪传一线开。莫道终南称快捷,巨灵神辟小蓬莱。”清代永顺督学张金镛:“万竹窗然暝,一门讶忽开。夏寒森欲雨,空响殷疑雷。峭壁嵌新翠,留泉咽古哀。招携得佳侣,从此出尘埃。”曾与任弼时、贺龙在湘西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萧克将军,新中国成立后重返故地,挥毫写下“悠悠猛洞河,通天不二门。登攀玉皇顶,信步入画屏”豪迈诗句。

  1979年11月,时任永顺文管所所长向渊泉搜集整理红二六军团史料到北京拜访萧克等老将军,期间拜见湘西藉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78岁文学大师应邀抱病用章草体题书“石门天凿”“溪州胜迹”等,永顺将沈先生“石门天凿”石刻于摩崖。字体收放自如,豪放老辣,充满阳刚之气。“石”一横很短,一撇十分舒展,犹如一泻千里,“口”部紧凑。“门”字一点与竖笔断意连,又与竖钩起笔紧相连,竖钩如擎天一柱,稳稳矗立,空间布局恰到好处。“天”字写得稳健中和。繁体“凿”收放有致,上密下疏,密不透风,疏可跑马。

  不二门摩崖石刻,均为阴刻,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篆、隶、楷、行、草尽在其中,诸家流派各显其长,笔画苍劲有力,运笔萧洒自如,令人目不暇接。诸如,清道光二年秦廷杰楷书“别有天地”,清道光年间永顺县知行书“洞天福地”,清同治癸酉柳万春篆书“大千世界”,清同治癸酉黄单云隶书“胜境无双”,李真草书“海上飞来”。民国时期孙常均颜体“自己为善,与人为善,人人为善,同登彼岸”。

  最引人注目,最有意境,最有噱头为“山青海岸”4字连体草书巨字,落款清光绪甲午庚辰探花景元。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游戏文字石刻,字高两米左右,一笔或两笔呵成写就草书,字总体结构严谨,用笔圆润,婉转流畅,峻挺有力,堪当中国书画艺术典范。

  粗看为“岸”,但细看藏有玄机,似乎多个汉字一蹴而就。上部笔画粗壮,下部笔画纤弱,头重脚轻,尤其下部缠绕在一起的3个圆圈,用力均匀,宛若“一盘蚊香”。连体巨字上部“山”和“岸”直观可识,如果去掉那“一盘蚊香”,“岸”字一目了然。刻于此寓意深长,“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有人解读四字连写为“山青海岸”,“青”“海”两字有些牵强附会,且“山青海岸”四字连在一起语意不通。有人以为“山”下为“虎”之异体字“乕”草书而解读为“山虎”二字合体,刻于此告之路人山中有虎出没,或下山虎。也有人认为就是草书“虎”,与光绪皇帝御笔草书虎字相差无几。

  永顺张明仁引用专家“耑”字观点,即“专”字之异体字,意在告之人们干事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持之以恒。

  梁厚能先生认为与山东烟台蓬莱阁天后宫石碑所刻巨字如同一辙,且不二门摩刻有所改进。蓬莱阁天后宫石碑乃清末名将宋庆所书,但人们一直对此字意聚焦于“虎”和“箎”上争论不休。

  史料记载宋庆老年得子,取单名“箎”,后夭折。宋庆对犬子耿耿于怀,昼思夜梦,如同和尚念经一般,一天到晚将“箎”念在嘴里写在纸上,长此以往,“箎”写得行云流水,颇具书法味,后有好事者将此刻于石碑。

关帝诗竹画刻
关帝诗竹画刻

  竹叶诗图,不二门唯一一幅画刻。顶部刻有“关圣帝君诗记”6个隶书大字。画面简约,乍一看,一副两根风雨竹画而已,细察从竹叶到竹枝由一个个汉字组合而成,连着读即为关公关云长五言诗词:“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即称之关帝诗竹石刻。

不二门培英塔
不二门培英塔

  这幅风雨竹画摩刻在不二门顺理成章,永顺百姓自古以来崇尚仰慕关公忠义大节。

  重庆奉节白帝城、西安碑林等地也有类似画刻。

  “培英塔”,清道光年间永顺知府杨镇源倡导修建,旨在培育当地英才。

不二门观音岩与观音岩寺
不二门观音岩与观音岩寺

  位于观音岩东侧小山顶,塔高约10米,八面体,七级空心宝塔。塔顶北侧雕刻“魁星点斗”,意为祈祷文运之神魁星保佑学子高中科举状元。底层拱门额嵌青石匾额,阴刻楷书“培英塔”和“天开文运”,并配“二龙戏珠”浮雕。

  据梁厚能先生考证,此处石刻字体大小不能与保靖县城酉水岸边“天开文运”相比,但要早刻四五十年。

  古塔建成后,凡来永顺府应试书生,都会先到培英塔烧香祈祷,祈求魁星庇佑一举高中。据说屡求屡灵,自此永顺文运大开,人才辈出。

  观音岩,位于猛洞河东岸密林中,巨石高耸30余米,天生自然法相,万绿簇拥,石灰岩岩溶风化、鬼斧神工雕琢而成菩萨佛像模样。

  远处观望,青冠白面,岚烟束腰,头顶流云,脚踏碧水,酷似观音化身示现在慈悲沧海桑田。神话传说似乎就是一种认同,“湘西名峰第一岩”算是冠以观音岩之法号。《永顺县志》:“观音岩素有‘湘西名峰第一岩’之称”。

  “观音庙”,又名“松岩堂”。玲珑别致,工艺精巧,瑰丽多姿,古色古香,由正殿、三观殿、地藏庵、水府阁、玉皇阁、接引庵和禅房客舍等殿阁建筑群。

  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69年),民间邹姓邑人出于对观音岩庄严妙和及自然造化迷信崇拜,自发在观音岩下修造。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河南孟津县武举徐天元任永顺府协镇、副将时主持扩修,历时三年,耗资数万银元。

  正殿后地藏庵,与老司城明代建筑祖师殿结构相似,庵宇背依峭壁,右通八阵图,左通热水坑,庵前大岩坪,环境幽静。修建布局和建筑风格彰显我国古代土家族建筑艺术和劳动人民智慧。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为其题名“观音岩寺”。

  观音岩以天地为庙宇,观音寺以人间烟火为庙堂。数百年来信男善女迷信崇拜天生石佛,常年晨钟暮鼓,香火不绝,成为湘西知名佛教圣地之一。

  清末向道平:“灯影照开天地界,钟声击破古今愁”。清代朱德胜:“云依翠薇环山顶,鸟近慈航集佛园”“自在岩阿一古庵,众生渡尽傍慈航”。

  庙会远近闻名,不失现代旅游节会雏形。每逢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举行,活动丰富多彩。杂糅信仰,三教九流,纷纷登场,焚香祈福,许愿还愿,祭梯玛,拜观音,舞草龙,三棒鼓,九子鞭,渔鼓,傩愿戏,土地戏等,热闹非凡,人山人海。与庙会相随“庙市”红火,“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成就永顺县城老街。

  1941年,不二门举行庙会活动,千余僧尼为前方抗日将士诵经祈福消灾,为阵亡将士打“万缘醮”,百姓凑缘上表者达万余人。

  不二门温泉,俗称“热水坑”“湘西第一泉”。

  “池在林中落,水自天上来”“溪流晓日含春意,岸对晴岚透暖烟(乾隆年间朱得胜)”“不二门中不二泉,养身养心又养颜”等正是其素描。

  无色、透明、无异味、硫酸钙镁型温泉,全国优质医疗温泉,适宜饮用和洗浴。PH值为6.9,常年水温39.8—41摄氏度,流量12.6—35.6升/秒,日产1088—3076余吨,富含硒(Se)、锶(Sr)、锌(Zn)、氟(F)、硫(S)、锂(Li)、钾(K)、镁(Mg)、铁(Fe)等对人体有益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氟(F)含量为有益人体健康最佳值,偏硅酸含量28.6-39毫克,氧23.6挨曼/升,锶3.12-3.81毫克/升,其中,偏硅酸、锶含量符合国家优质矿泉水标准。正如洗心亭对联:“观音岩,岩观音,观天观地观世音;洗心池,池洗心,洗手洗脚洗背心。”

  据考证清朝改土归流后第一任永顺知县李谨致力温泉洗浴保健推广,数百年来野浴之人络绎不绝,甚至排队等候,约定成俗,光天化日之下,不避行人行船,一三五为男子沐浴日,二四六为女子沐浴日。

  温泉,大自然馈赠,受地质水文条件制约而具选择性和稀缺性,从地下自然冒出热水地方并不多见。

  地质水文条件苛刻,需要大自然恩赐,不仅地下须存在高温热源,具备上下循环水源及水文条件,即通过裂隙能让热水上涌的静水压差,岩石地层中存在连接热源直通地面导水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通道,地下要具备热水流动至地表的足够储存空间,热源及其渗透地层岩石富含有利人体健康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还须与地表水渗透循环紧密相连,雨水从地表向下渗透至含水层形成地下水,地下水遇地下地热源,温度升高,变热水或蒸汽自然涌出。

  据地质勘查,不二门温泉与润雅、温塘温泉均出露于奥陶系灰岩岩层,地下热源都来自花垣—张家界(大庸)深大断裂带。

  温泉有别于普通地下水,物理化学特性具康养功效,比如温度、酸碱度,以及多种矿物质、气体等微量化学元素。温泉富含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洗浴中通过人体皮肤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脑血管功能,加快新陈代谢,有利益气强心、消除劳倦、活血祛淤、通络止痛、降脂、祛风除湿等,尤其对陈旧性跌打损伤、风湿痛、关节痹痛、手足麻痹、头晕头痛者具良效。

  《永顺县志》载:凡经常用以沐浴,皮肤就会变白、变嫩,凡经常饮用,能使人强体、益精、长寿。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国文老师、著名教育家、文史学家袁吉六先生以一篇诵之齿颊留香《永顺温泉颂》美文中举,“猛峒河侧,观音岩左,一水烘青,层浪界白,气能治病,暖不因晴。当夫春日暄妍,韶华贡媚,波拂柳而沸烟,潮浥苔而煮石……”,文章开篇酣畅淋漓,引人入胜。

  清朝诗人《温泉烟暖》:“卓锡何年记上方,暄波烟暖玉泉乡。花迷铜浦能疗疾,露浥铅溪可洗肠。一滴绿澄留法界,半碗红冷藉慈航。搜奇岂与穷山弃,踏破青莎兴未央”。

  不二门商周遗址,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0多年前湘西先民(古濮人)聚居洞穴生活生存方式的实物例证。

  1986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位于猛峒河中游山间平坝南端边缘临河石灰岩山坡石林、洞穴岩溶发育地,遗址形态包括洞穴、山坡、岩下与岩间平地等遗址群,主要分布于岩窝、洗心池、虎字岩、摩崖石刻、蚌壳岩、强盗洞、老鹰洞、松柏古道等22处洞穴、岩下及石林之间,平面呈椭圆形“八卦图”分布。南北约200 米,东西约150米,面积约76560平方米。

商周时期古人居住洞穴遗址
商周时期古人居住洞穴遗址

  商周遗址如同立体“八阵图”迷宫,又称“八卦阵”“迷魂阵”,东、南、西、北四处进出口,怪石耸立,溶洞石道,造型特异,纵横交错,上下叠嶂,复杂多变,互通互连,充满神秘感。

  先民凭借天生岩溶喀斯特石柱岩洞和原始次生林地貌景观,人工修建犹如八卦卦爻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道门和洞穴,将一幅姜子牙八卦阵法完美定格在空间,成为先民族群部落群居生活家园乐园和抵御外族侵犯军事城堡。集先民劳动智慧结晶、自然地学及商周文化于一体。

  石道石阶石门在奇洞怪石中如穿针引线,万象隐现,时高时低,时隐时现,弯弯由曲,纵横交错,亦俗亦仙,迷宫秘境,路回峰转,道无尽头,妙趣横生。若驻足冥想,难辨上下曲直,忽洞忽道,唯借八卦天启,柳暗花明。生态禀赋,森林石林融合,双联璧合,天趣惊喜不绝。

  透过石林石窗石缝远望山峰,白云飘飘,山峦叠翠,山花烂漫,蛰伏于丛林悬崖间嶙峋奇石,如排戟像春笋似古佛,似牛羊饮水,如嬉戏猴群,像骏马奔驰,活灵活现,各尽其妙。佩服当年《乌龙山剿匪记》等经典影视剧导演慧眼识景。

  八卦阵,由太极图衍生而来。史书对姜子牙八卦阵法记载留下遗憾无只言片语,唯存千年过后由八卦阵法演变而来诸葛亮八阵图。

  传说太极八卦阵非姜子牙首创,相传远古伏羲氏向宇宙探索大自然奥秘,审视反思自我,推演出太极八卦。

  周文王姬昌传承创新发展太极八卦理念,羑里成为智者姬昌思考创新净地,周文王被商纣王在羑里囚禁七年,潜心研究伏羲氏八卦,将八卦演变升华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且对每一卦每一爻的义理进行深化细化诠释,创作出千古名著《周易》。

  姜子牙站在伏羲氏和周文王两位智者肩上,即在伏羲氏太极八卦和周文王姬昌《周易》基础上创新出军事实战八卦阵法。后世道家将周易八卦引深拓展推崇至新高度新广度,成为卜筮、禅宗之经典。

  遗址遗存丰富多样,见证此处人群活动稳定、居住时间长、文化自成一体。诸如,陶器,铜器,石器,骨角器,动物骨骼化石等。

  通过陶器组合和器形演变比较分析,文化层遗存自下而上,包括商代、西周至春秋、战国等三期文化。最早陶器为商代,与桑植朱家台遗址陶器相同,二期陶器为西周至春秋,三期陶器为战国。出土大量铜箭镞、石球、陶网坠等渔猎工具,加上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判断当时生产方式渔猎狩猎为主,与鄂西恩施及峡江同期遗址文化特征相似。

  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体,泥质黑陶次之,色彩斑驳,制作工艺粗糙,器形有鼎、甗、鬲、罐、钵、豆等炊、食、容器具为主,其中,粗泥黑皮陶、泥质陶罐、钵、豆等器形多为容、食器具。方格、绳、刻划等纹饰主导,少量戳印、弦等纹饰,其中刻划纹最具特色,以水波纹、几何纹为主,常刻于器皿颈部,多与器身绳纹相连,制造工艺粗糙,代表商周当地土著制陶水平。

  石器包括石斧、石刀、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石球、研磨器、砺石、网坠、石针、石支座等。剑、钺、斧、镞、凿、鱼标及容器等铜器及残片。骨角器种类繁多,骨针、骨哨、骨管、骨锥等尖状器、鹿角、卜甲,尤其是骨针独具特色,将骨骼片磨成扁平,一端磨为针尖,另一端钻磨小孔,便于织网穿针引线。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管乐器“咚咚喹”源自新石器时代远古遗风。“咚咚喹”始祖为古老原始骨哨和鸟哨。骨哨为鸟兽腿骨制作而成的最古老乐器。骨哨变形鸟哨,又成狩猎工具,即骨哨吹出禽兽求偶、嬉戏所发出鸟语声,引诱捕猎禽兽。遗址出土骨哨成为湘西“咚咚喹”前世始祖最鲜活实物样本。

  出土动物骨骼种属达20余种,如,虎、豹、熊、鹿、獾、獐、大狸猫、猞狸、野猪、豪猪、竹鼠、猪、牛、羊、鼠、鳖、禽鸟、鱼等,对研究古代湘西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具有实证意义。

  遗址文化彰显土著濮人特性,并与新石器浦市下湾、高庙、征溪口、汤家岗等遗址相关联。龙山苗市镇坝嘴遗址出土陶器属不二门文化范畴。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和刻划纹,器形有平底罐、圜底罐、高领罐、大口缸、矮柄豆、釜、杯等,铜镞、铜片等铜器。湘西永顺杨公桥、龙山刘家堡、保靖喜鹊溪、桑植楠木岗、永定区三兜丘、慈利桥头、新晃朱木山、贵州黄平镰刀湾、十家寨、施秉把往寨等20多处遗址都具不二门濮文化特征。

  贵州黄平县谷陇镇镰刀湾商周遗址,位于酉水上游支流清水江中段谷陇镇岩门司村所辖“飞地”,“飞地”处于对岸台江县革一镇江边村一片田地中。出土商周至明、清时期的石器、陶片、瓷片和瓦片等,共4000多件(片)。其中,商周时期以石器为主,还有夹沙和泥质陶片。发现12个柱坑,初步推断属于两处房屋,柱坑位于商周文化堆积层内,为杆栏式房屋建筑遗址。贵州考古队还先后在清水江下段施秉县把往寨、清水江上段黄平县十家寨等遗址发现疑似商周房屋遗址。说明距今3000多年商周时期武陵山区人类活动分布广泛,生产技术、生产力水平已达一定水平。镰刀湾遗址出土部分器物和杆栏式房屋建筑遗址,与湘西酉水流域永顺不二门、龙山等商周遗址文化特征相似,对研究武陵山区整个酉水流域商周时期人类居住、生活及生存方式,增添了更多实物佐证。

  商周时期,武陵山区有一支以不二门、朱家台、石门皂市文化为代表的土著民族,留下以陶罐、陶釜、陶豆、陶鼎和矮粗颈壶为代表的濮人遗存。其中,不二门、朱家台遗址属于缺失中原元素的土著文化,而石门皂市遗址具有中原和土著二元文化特征。永顺县不二门与龙山苗市镇坝嘴、桑植朱家台等遗址,都出土以夹砂褐陶、平底罐为主陶器,纹饰以刻在罐类颈部水波纹为主。朱家台遗址出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少量为红陶和黑陶,器形以平底罐为主,还有釜、豆和缸残片。陶罐腹部刻蚕纹一周,平底罐领部以弦纹、水波纹饰为特色。尖足陶鬲与楚文化完全不同,国内少见,地道土著文化元素。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柴焕波《湘西古文化钩沉》:“朱家台文化的族属是濮人”“以不二门商周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类型是古代濮人的考古学文化……土家族是一个复合的民族,其底层土著居民可追溯到上古的濮人、中古的僚人。除此之外,该地区并不存在其他抽象的土著族群。其上层贵族来源于先后进入武陵地区的外来者,从先秦巴人、汉晋强宗大姓直到元明清时代的土司,在文化上也呈现出多元复合的印记。”

  石门皂市商代遗址出土箭镞、鱼钩、锥、凿等铜器和铜炉、铜渣等冶铜遗物以及铸造铜斧、铜锛的石范2件,证明武陵山区商代已进入“铜器时代”,其中出土花边圈足碗、长颈平底罐、联档鬲等土著文化特征明显。石门二都乡宝塔商代遗址出土圆锥足鬲、假腹豆和缸形鼎等陶器亦具土著文化。澧县澧东乡斑竹商代晚期遗址出土鼎、甑、鬲、缸等陶器与石门皂市有着明显承袭关系。龙山县里耶镇溪口商代遗址出土的罐、壶、鼎、缸、豆等陶器与石门皂市商代遗址遗物相似。

  湘西自古以来都处于多民族多姓氏多元文化一体共同融合进行时,延续数千年,多元文化共生融合,非土著文化一统,从不独属那一民族。

  中华文明进程中,史前人类文化从夏商周时期转入文明时代。不二门遗址考古发现土著居民生计以渔猎狩猎为主,兼有旱地农耕,其所在酉水澧水上游商周遗址与鄂西和峡江商周文化相同相近,具土著文化特征,但与江汉—洞庭湖商周文化差异显著,被学术界统称“不二门类型”。

  刘复生先生从研究土家语属角度分析,湘西土家语“虎”字读音、“卢”字地名等判断土家族先民、廪君蛮与卢戎源远流长,认为土家语藏缅族元素源自氐羌系统卢戎而非巴人。卢戎最早生活于西北,西周时期先东迁再南徙进入溪州。

  土家族由土著濮人、巴人、楚人与其他民族不断共同融合发展而来。“濮”字最早见于殷墟商朝甲骨文。汉朝“孔安国传”:濮在江汉之南。濮人为最早发源聚居于汉水与长江之间沮漳流域的土著民族。商周时期属“南蛮”土著民族,势力比较强大,但濮人缺失统一组织联盟,部落分散,支系众多,互不统属,故被史学家称之“百濮”。

  《史记·楚世家》载:(楚武王)始开濮地面有之……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百濮”意味着濮族部落很多,遍及我国中南西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先秦时期,巴人、楚人、汉人进入沅澧流域,与土著濮人杂居,形成湘西先民群体。秦汉魏晋时期,称之为“五溪蛮”“武陵蛮”“酉溪蛮”“天门蛮”“澧中蛮”“零阳蛮”等。

  《尚书》称最早历史文献中记录的武陵山土著居民为商朝晚期参加武王伐纣和向周王朝进贡朱砂的濮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黔州总管府所辖黔州、辰州、溪州、锦州、思州五州出产、进贡朱砂和光明砂,五州乃濮人及其后裔“僚人”世代生息之地。清朝王鸣盛《尚书·后案》:“湖南辰州(府)实古濮人地。”商周时期,周朝王畿之南的沅水、澧水流域濮人与巴人、庸人、楚人、髳(苗)人、越人等杂居共生。湘西丹砂资源禀赋,辰砂之名见证湘西乃朱砂开采发源地,硫化汞为朱砂化学名,因最早发现且产于辰州,故称之辰砂,用作祭祀炼丹、提炼黄金、装饰颜料、清毒药物等。古濮人进入湘西如鱼得水,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以炼丹砂为生,最早发明掌握朱砂开采加工技术。

  史料记载“卜(即濮)人”指贩运、进贡丹砂之人。公元前十一世纪,濮人向西周王朝屡次进贡朱砂(丹砂)。《逸周书·王会解》载:“(周)成王之会……卜(即濮)人以丹砂”。晋代孔晁注:“卜人,西南之蛮,丹砂所出。”唐代《通典》也载:“辰州贡丹砂。”《尚书·周书·牧誓》:濮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会盟。西汉扬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延百濮”。《华阳国志》载:越郡会无(今四川会理县)为濮人住地,有濮人冢(今安宁河流域大石墓)。

  除了濮人,川蜀地区巴人和江汉洞庭楚人相继进入湘西,成为溪州先民之一。古丈、保靖等酉水流域战国墓葬考古发掘显示土著与巴人、楚人的共生。楚文化、巴文化和土著文化相互影响,彼此融合。潘光旦先生认为古代巴人为土家族的重要源头,秦灭巴后,巴人南迁,进入鄂西和湘西北,与土著文化融合,成为土家族先民重要来源。

  西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楚王熊霜死后,其三个弟弟争夺王位,其弟熊叔堪逃往濮人地区避难。《史记·楚世家》载:“叔堪亡,逃难于濮”。西周末年,楚国日益强大。《左传》载:“楚大饥……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乃出师,旬有五日,百濮乃罢。”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楚子为舟师以伐濮”,即楚平王派出舟师击败占领濮人部落后,江汉濮人向西南迁徙至武陵山湘西鄂西等地。

  “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商朝晚期,周武王姬发率领西店部队,并联合各诸侯国起兵讨伐商纣王帝辛,最终灭商建立周王朝。

  《尚书·周书·牧誓》载:“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上述“庸、蜀、羌、微、卢、彭、濮人”,即“牧誓八国”。武王率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组成4.5万周朝联军,在牧野开战前作誓辞,与商纣王大军决战。周朝联军4.5万对阵17万商纣王大军,姜子牙就是利用八卦阵克敌制胜,最终商纣王鹿台自焚,商灭周立。

  不二门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同为商周遗址,虽然出土青铜器意义远不及后者,但文化特征相近,似乎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渊源。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专家发现1号坑、2号坑两处商代大型祭祀坑,出土青铜人头像、面具、青铜礼器及玉石器等上千件造型奇特精妙绝伦文物轰动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202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三星堆2020至2022年考古阶段性新成果,祭祀区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的长方形分布,与北侧紧邻三星堆城墙平行,面积近1.3万平方米。新发现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万件,其中相对完整文物3155件。祭祀区内商代遗存均与祭祀活动有关,灰沟、建筑基础以及小型祭祀坑出土金器、有领铜瑗、跪坐石虎、跪坐石人、石、琮、石璧、玉南、绿松石和象牙等珍贵文物。

  通过对近200个样品碳14测年,集中于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商朝晚期,距今约3200至3000年。与安阳殷墟、江西新干大洋洲、郑州二里冈、湖南宁乡、湖北盘龙城、汉中城固洋县、山东益都苏埠屯村等出土的青铜器时间时代惊人相近,同属商朝晚期遗存文物。

  更为惊奇,这些青铜器共同含有高放射成因铅或异常铅,显然这不是巧合,见证中华文明进入青铜时代以来文化多元一体的宏大格局。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陈坤龙认为从商代中期到晚期近300年里,我国许多重要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都发现此种特殊铅矿料,“可以合理推论,这些矿料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大公网》郑大群持一观点,认为目前国内出土商代青铜器,皆为武王灭商分赏给八大盟国之战利品,不排除少部分流入民间,类似于《封神榜》,姜子牙给有功之臣封神,周武王给有功之邦分封,将商代庙宇里祭祀重器赏赐八大盟军。

  若干新器物显示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密切文化联系,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坑中发现大量金器与当地自古传统使用金器相符。

  不二门温泉等地质遗迹奇特,意义非凡。

  湘西这部万卷地质“无字天书”是用温泉瀑布、台地峡谷、地层岩性、向斜背斜、断裂褶皱、岩溶石林、矿产矿床、古生物化石等远古信使和科学密码写就的,记载亿万年沧海桑田和气候变化史,见证遭遇板块漂移和造山构造运动等大自然魔力百般叠加折腾,再加上水以柔克石岩溶“魔力”侵蚀,使这片大地如同庖丁解牛般千刀万剐,粉碎性“骨折”,撕心裂肺般阵痛,石崩地裂。千山万壑、台地峡谷延宕而出,石林奇峰、天坑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彰显,这些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奇观、充满“骨感”和“厚重感”。

  不二门及周边为奥陶系灰岩岩溶地貌,尘封在这片古老地层中岩性、温泉、“八卦图”石林峰丛、溶洞溶丘、观音岩、洼地天坑、峡谷断裂、化石等地质遗迹,像里耶秦简,不二门遗址、老司城等历史文化遗址遗存那样,忠实记录着与地球运动演变和造山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就是一部记载不二门5.4亿年地质演化教科书。

  穿越远古时光隧道,让石头“开口”诉说亿万年远古地质故事,解密这些“美丽伤痕”脱胎蜕变涅槃和湘西远古从南半球赤道附近海洋历经数亿年板块万里漂移来到现在北纬29°位置“真相”。

  地质研究发现距今5.42—4.1亿年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古扬子准台地处于同一沉积演化阶段,湘西位于准台地边缘断陷盆地,一片偌大扬子古海,彼时处于南半球赤道附近。

  湘西处于新华夏系巨型多字型构造第三隆起带,扬子准台地之扬子褶带东侧。板块漂移和造山构造运动叠加形成湘西帚状构造、花垣—张家界(大庸)深大断裂带等区域地质构造。不二门正置湘西帚状地质构造中部,花垣—张家界(大庸)深大断裂带上。断裂褶皱发育,青坪—羊峰山—泽龙坪、吊井—连洞—杨家坪两条北东向断裂带贯穿,县城区域还有数条北西向断层断裂分布,对该地域地质地层进行交错切割破碎。物探资料分析,花垣—张家界(大庸)深大断裂带为多期活动构造,且新生代以来仍处于活动状态,断裂深度达300多公里,温泉热源来自地幔。

  不二门区域出露距今5.4—4.1亿年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等地层,的的确确都是源自远古海洋环境沉积形成,见证46亿年地球演化史上沧海变桑田,桑田再变沧海的地质现象。正是不二门摩崖石刻“眼前南海”远古现实写真,也是浪漫主义民谣歌曲《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生动写照,通过与这些地层岩石化石对话,在不二门可感知古海洋。

  大范围出露距今5.4—4.85亿年寒武系中上统台地相娄山关群(组)等地层,为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粉晶白云岩、白云岩。

  出露距今4.85—4.4亿年奥陶系台地相大湾组、牯牛潭组、宝塔组、临湘组等地层,岩层富含牙形刺、笔石、三叶虫、头足类鹦鹉螺等古生物化石。不二门、润雅、温塘温泉都是从奥陶系灰岩地层中流出的。

  奥陶系地层在湘西以大湾组最风骚养眼,为一套特殊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台地相沉积,即紫红色夹灰绿色中厚层瘤状泥晶泥质富铁灰岩,角石、牙形刺等化石丰富。诸如,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红石林园区。

  不二门商周“八阵图”遗址就分布于大湾组灰岩喀斯特岩溶石林溶洞溶丘等地质遗迹里。

  枯牛潭组为紫红色、灰绿色龟裂纹、豹纹泥晶泥质富铁灰岩,薄层夹含生物屑泥晶泥质灰岩。宝塔组为中厚层龟裂纹含生物屑泥晶灰岩,夹瘤状泥晶含泥质灰岩。

  出露距今4.4—4.1亿年志留系龙马溪(组)群地层,为炭质页岩(萝卜丝岩)、微晶灰岩(风暴沉积)、生物屑灰岩及粉砂岩岩层。岩层中王冠虫、刺头虫等三叶虫化石群富集,尤其是周边龙家寨、八万坡等剖面王冠虫、刺头虫、笔石等化石富集并保存完好。东方刺头虫(横宽型)和简单刺头虫,最早发现于龙山县猛西乡猛西村志留系龙马溪组地层。

  不二门位于猛洞河国家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融山水、花木、虫鸟、土家族民俗风情于一体,与湘西世界地质公园部分交集。风景名胜区喀斯特地质遗迹发育,峡谷画廊,急流险滩,瀑布溶洞等密布。不完全统计,峡谷50多处,曲折拐弯100多处,溶洞300多个。诸如,龙头峡、鸳鸯峡、将军峡、小龙洞、观音洞、阴阳神风洞、猴儿跳、洞溪飞瀑、龙潭等。

  湘西山水神奇,净土秘境,孕育生命,历史源远流长,文脉传承悠远。

  酉水,一条历史文化长河,宛若一部神秘地下“通史”巨著,记载着湘西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涵盖湘鄂渝黔四省交界边区,孕育着湘西人生生不息红尘和梦想。

  亦是一座传奇迷宫,承载万物奇迹,里耶、四方城、不二门、老司城、王村、八部大王庙、老司岩、会溪坪等古城名山真颜藏于迷宫深处。

  走进不二门,感悟岁月缱绻,回归自然,品味文脉神韵,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开启放下释怀的别样惬意,洁身自律。

  身临其境,温泉健身,禅语净心,文化益智,山水养眼,超凡脱俗,沁人心脾。

  正如“到此人皆佛,同来我亦仙”。

  中国式现代化新湘西建设新征程上,不二门文旅高质量发展,一定会释放新动能,葳蕤生香,蓬蓬勃勃。

  (作者单位:湘西州人大常委会)

【编辑:黄诗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