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南新闻11月15日电 题:湖南株洲大学生流调志愿者:宿舍是我们的“战场”
作者 陈雨情
招募令发布仅半个小时,一支380人的大学生流调志愿者队伍便组建成功。而后,这支队伍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宿舍就地化身防疫“侦察兵”,在湖南株洲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们拿起电话拨号、等待、被挂断、再回拨……不断循环,直至接通完成一位市民的流调。
截至11月13日,这支大学生流调志愿者队伍完成了株洲石峰区12000余人次的核酸检测流调工作,充分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使命担当。
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支笔、一张纸,宿舍成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余雅晴和谭清怡的“核酸检测临时流调办公室”。为了互不打扰,两位姑娘一个在桌前,一个在床尾拨打电话。
“您好,我是株洲市石峰防控部门志愿者,请问您是……”“请问11月5日以后,您是否做过核酸……”“您最后一次做核酸是什么时候……”“请问您未做核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余雅晴最近说过最频繁的话。她说,成为志愿者后,第一个电话打给的是一名中年男子,对方不理解自己已经居家隔离,且之前也完成了三天两检,为什么后续还要在小区做核酸,因此态度不是很友好。
“我解释说,这是因为病毒潜伏时间长,需要做进一步排查,防患未然。”余雅晴的耐心解释,得到了这位市民的理解与信任,后续他还回拨余雅晴的电话,反馈自己的核酸检测结果和居家隔离情况。
如果说反复解释同一件事需要的是耐心,那么打消流调对象的疑虑则需要真诚。余雅晴说,在拨打电话的过程中,一些老年人的警惕性特别高,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直接质疑她是骗子。“我特别理解他们的心理,换位思考,自己也会有所防备。因此,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语气真诚,态度柔和。实在不行,我就建议他们先去社区咨询,我过后再打,一般第二次拨打他们就明白了。”
“您好,我是负责疫情流调的志愿者,给您打电话是为了……”这是大学生志愿者薛熠轩拨通每个流调电话时的开场白。电话那头,有时是镇定配合,有时是疑惑拒绝,有时是听不懂的一长串方言。
流调工作开始后,薛熠轩第一次就领下50人的任务,本以为两三个小时就能干完,结果塞着耳机打了四个半小时。“从没有一天之内打过这么多电话,耳朵疼,嗓子干,除了身体上的疲惫,还感觉心力交瘁,但所有一切都值得。”
在岗前培训中,老师反复强调“过硬素质,不被特定情景事件带偏”。在一通通电话中,薛熠轩和同学们都明白了背后的含义——越是不平常时期、不寻常事情,才更要以平常心态去面对,以平常语气去对话,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尽快收集关键信息,帮助到更多的人。
而这份防疫“侦察兵”的工作越是做得快、准、狠,就有越多的居民及时参与到核酸检测中,也能越早发现感染者,极大地便于后续防治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特殊时期,特殊岗位,面对这场疫情大考,每个人都是答卷人。从耳闻目睹,到亲身经历防疫工作人员的辛劳和奉献,孩子们真的都长大了。”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李平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