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容
湖南桃江:守护一江碧水 共筑新时代山乡巨变
中新网湖南·经济调研 胡语桐 肖胜华 王超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31日 15:49
中新网湖南·经济调研 胡语桐 肖胜华 王超
2022年05月31日 15:49

  “鸟类‘活化石’白鹤停留大塘坪村长达半月、娃娃鱼在资江干流桃江段频频现身、鲥鱼等多种珍稀鱼类回归……这一幕幕可喜的现象出现在资江干流桃江段,传递出‘长江禁渔’行动取得实际成效的讯号。”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专职副局长李向辉说到现在的江河情况显得格外兴奋。

  在2018年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长江里快没鱼了,更遑论资江干流,这个结论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其实,苦无鱼久矣。随着“长江禁渔十年”政策落地,长江流域沿岸地区的责任格外重大。

  湖南省桃江县位于湘中偏北,资江中下游,共有水域面积21.26万亩,其中江河天然水域面积达15万余亩。2019年以来,桃江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把禁捕退捕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农村重大政治任务,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厉的措施、最高压的态势,全力推进禁捕退捕工作。

  “母亲河”告急

  “资江干流沿线的村民大部分家里世代都是渔民,对资江最美好的一段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跟着父母打鱼,随便一撒网,就能捕到单条三四十斤的鱼,甚至曾打上过100多斤的鱼,比人还高。”桃江县大塘坪村村支书杨岁丰说道。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曾是资江里最多的经济鱼类,“禁渔”前繁殖数量越来越少,已经不足上世纪60年代的10%,并且已不形成鱼汛,鲥鱼、白鲟等名贵鱼类基本绝迹;白暨豚、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也濒临灭绝:中华绒螯蟹的洄游足迹在此消失。这便是“十年禁渔”前的资江干流渔业资源现状。

  鱼越来越少,但捕鱼的办法却越来越多。

  “渔民专业捕捞技术加上先进设备,让他们可在河面上大肆捕捞,即使撞见了偷捕现场,渔民会开足马力逃跑,而执法船普遍太老旧,追不上违法船。随着时间的推移,渔民捕到的鱼类也越来越少,出现了渔业资源日益减少的现象。”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文志安回忆起当年执法的场景说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就已经对电鱼、炸鱼、毒鱼等行为明令禁止。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地持续开展打击电鱼行为,但屡禁不止。特别是9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滥捕的现象,不少人开始使用“地笼王”、“绝户网”等禁用渔具,更有甚者采用“电毒炸”等禁用方式非法捕捞,严重破坏渔业资源。

  而禁捕令的发布不仅是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更是对沿河的居民人身安全的保护。在过去,资江干流桃江段因非法捕鱼,致残致死案例时有发生。“河流沿线你所看到的‘一把手’(对因非法炸鱼导致炸断手的当事人戏称)村民,都是上世纪80年代炸鱼导致的。”桃江县浮邱山乡白家河村支书席凤辉坐在河边开始一一例举村里因非法捕鱼发生的不幸。

  当年,有个姓李的村民,正月初五,想着要去岳母家拜年,于是便去河里炸鱼,炸断了自己的手。有些村民,明知不可再为,却仍一意孤行。在炸鱼炸断手后,继续用电捕鱼,在捞鱼时一不小心触电身亡。

  “6、7年前,同村两人相约晚上去河里电鱼,其中一人从电鱼竿前端网兜收鱼时就不慎触电死亡”席凤辉表示,这种现象在沿河的村庄比比皆是。

  有人捕鱼是因为贪嘴,想吃口生态鱼,也有人是为了盈利。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电鱼、炸鱼、毒鱼等非法捕捞行为都是违法的,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口快”或蝇头小利,而去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其次,鱼类洄游的习性对于鱼群种族和繁衍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本世纪初,桃江马迹塘水电站、白竹洲水电站和修山水电站三个电站相继建成,大坝阻拦了鱼类洄游,再加上上世纪90年代,挖沙船在资江河段乱采乱挖,河水混浊不堪,河床也被开采得坑坑洼洼,导致鱼类不能在此洄游索饵、越冬、产卵,严重破坏了其栖息环境。

  禁捕三年成效显

  虽然“十年禁渔”是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但早在之前,桃江县为了保护生态,促进鱼类数量繁衍,就在全县境内实施了禁捕政策。现在政策的保护下,一些恢复速度较快的食草鱼类、杂食鱼类快速繁衍,数量剧增。保护政策仅仅实行3年,全县境内多个河段边缘竟然出现了鱼群涌动的情况,许多儿时记忆中的珍稀鱼类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候鸟到这里越冬,有记录到白鹤、中华秋沙鸭、黑耳鸢、绿头鸭鸟类超90种。

  从2020年4月桃江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挂牌组建开始,桃江县委、县政府将禁捕工作列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力落实禁捕要求。截止目前,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联合执法1529次,没收非法捕捞渔船39艘、电鱼设备116套,收缴非法捕鱼网具111.15吨、没收非法捕捞渔获物886.39公斤,当场放生鱼获物4365余尾约482公斤,共查处172起212人非法捕捞案件,其中刑事案件46起66人,行政处罚案件126起146人。2020年,配合相关部门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涉渔涉刑案件集中诉讼、公益诉讼、公开放流等活动。在资江河道重点水域禁渔区,非法捕捞水产品当事人向资江投放鱼苗18.75万尾、成鱼574.56公斤进行增殖放流。在2020年,桃江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被评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

  李向辉表示,为持续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桃江县严厉打击铲除非法捕捞滋生土壤。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双组长制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六个工作专班。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将禁捕退捕工作纳入全县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长江经济带“洞庭清波”、河长制工作考核体系。

  “管住河、规范钓、禁止卖。查餐饮、市场、商超和电商平台,管渔具、管渔民、管三无船舶、管捕捞。”李向辉说到,桃江县全面消除非法捕鱼空间。

  熟人社会治理的小县城,执法者和被执法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十年禁渔”的一个基层困境。桃江县对此联合多部门执法,从严从快打击处置。李向辉说,“我们大队的第一个执法对象就是我的表亲”,而这样的熟人涉案落网在执法大队并不是唯一。像所有的县域治理难题一样,桃江县开展“禁捕退捕夏季攻势”行动,先后三次在全省率先开展公益诉讼、集中移送、公开放流等活动,对非法捕捞人起到了极大的警醒和震慑作用。

  刚实行禁渔,获得“2021年度长江禁渔执法监管先进个人”的吴国兵表示很头疼,他是桃江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大队长。禁捕令刚开始发布时,渔民们都不了解,都有侥幸心理,常常在半夜开船偷捕,电捕鱼的时间并不长,只需用一两个小时,而执法人员是在岸上办公,接到举报后,要接上举报人,再开船去执法地。等他们到了现场,只剩下漆黑、安静的水面,偷捕渔民早已没了踪影。

  时过境迁,“有了‘智慧渔政’平台,我们在巡河的时候,可以在车上用手机打开平台进行察看,还可以360度无死角巡视。”从事多年渔政工作的执法大队渔政中队长习支生说,过去遇到非法捕捞的现场就像碰运气似的,取证也很难,现在不同了,通过平台观测,我们可以兵分两路进行,一部分人赶往现场,一部分人视频监控指挥,即使可疑人员逃离现场,也可将视频交由乡镇进行教育管理。

  突出“治”的同时,桃江县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上线“智慧渔政”监管系统,使执法工作更加实时高效。桃江县的“智慧渔政”监管系统于2021年7月试运行,监管系统具备雷达和摄像头联动、区域入侵报警、快速追踪处置、疑似非法捕鱼告警、违法案件记录保存等功能,智能监管系统如发现有三无船舶、违规垂钓、电捕鱼等可疑行为时,还会自动监控报警,并将告警信息传送至监控调度中心和现场巡查人员手机APP上,巡护人员也会立刻赶到现场进行侦查执法。

  在政策和技术跟进的基础上,不忘加大“十年禁渔”的宣传力度。近三年来,桃江县财政安排资金100万元,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反复宣传,线下贴标语、挂横幅、立标牌、LED滚动播放、宣传车船相继出动,线上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和“村村响”广播等开辟专栏,对禁捕退捕详细解读政策、广泛宣传典型、及时曝光非法。同时,组织志愿者开展了“禁捕退捕志愿宣传资江行”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营造了“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全县禁渔共识基本形成,渔民观念全面改变。马迹塘镇乡镇执法大队大队长罗志红在2021年参加武汉“留住长江的微笑”公益活动回来后深受启发,在今年,成立了由“反电联盟+钓鱼协会+志愿者”组建的美丽资江护河协会,号召更多的人投身于护河行动。

  “渔民很特殊,他们年纪大、世代捕鱼、文化程度低,部分人不会讲普通话,退捕转产很难。而且打鱼作业时很自由,一些渔民一年只需干五六个月,多的时候能赚到二三十万元,过得也不错。如果让他们去一般的就业岗位,赚得不多,会难以接受。”杨岁丰说到,禁捕退捕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特别是渔民,那么渔民安置便成了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从1976年修建马迹塘水电站开始,大塘坪村成了移民安置点。因为临江,捕鱼一直是他们唯一的生计来源,因电站的修建给捕捞作业造成困难,政府考虑到这些村民困难,也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助,让他们度过难关。杨岁丰说,“渔民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政府组织召开了退捕渔民身份精准识别培训会,在精准识别基础上,及时发放补贴补助,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按‘先交后补’原则纳入相应社保范围。”

  半稼洲社区退捕渔民邹银波,培训后选择创业开办“旭日炒码店”,意喻“旭日东升祥云拥,开启美好新生活”,通过几个月努力,特色早餐店已正式营业。桃江县对支持退捕渔民就业创业予以政策鼓励,对稳定安置退捕渔民企业,按1000元/人的标准实行一次性补贴,对有创业意愿的渔民,优先给予创业贴息贷款。

  渔政执法负重前行

  十年禁渔,难上加难。“十年禁渔和以前的春季禁渔相比,在执法难度上不是一个级别。一缺人,二缺钱,但最核心的还是缺人。”在桃江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肖胜华看来,渔政执法人员不足已成一个问题,合并后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编制压缩,编制内的执法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执法人员力量与百公里资江桃江段的“十年禁渔”任务不相匹配。

  “大部分村民都是趁着夜色疯狂捕鱼,凌晨经常接到举报电话,我们就需要立刻开展工作。特别是节假日,回来过节的人比较多,他们不了解相关政策,闲时便想河中捕鱼玩耍。可以说我们几乎处于全年全天加班的状态。”习支生开玩笑地说到,我们就是他们所说的上晚班的人。打好这场禁渔持久战,关于渔政方面的时间分配急需完善。

  乡镇机构改革后,专业专职人员少,执法人员更少,承担职能与承担能力不适应。缺少执法装备和渔政码头数量过少也是个问题。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刚刚组建,执法能力与执法装备水平较低,执法风险大。并且桃江县目前渔政码头数量只有1个,几个单位的船舶共用停靠,比较拥挤,不利于渔政执法行动的快速反应。根据实际需要,部分执法船艇现停靠在相对平缓的资水河岸,导致在执法人员上下船、给船加油等事项上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2021年5月3日,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正在国家级水产资源种质保护区——位于桃花江镇拱头山村的资江河段电力捕鱼。吴国兵立即带人赶到资江边,只见一艘渔船从下游开来,船上有自制电捕鱼工具。渔政执法中队4人分成两组,一组假装在河堤耍,另一组试图对岸上“望风”人员进行控制。船快上岸时,“望风”人打了个手势,船掉头就跑。情急之下,吴国兵纵身一跃,跳到河里,拼尽全力爬上了船。船上两名捕鱼者,其中一名试图跳江逃走。经过激烈的追捕,两人均被抓获。

  “真庆幸当时电捕鱼工具是关闭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吴国兵也有点后怕。但这样的情况对于渔政执法人员来说是常态。

  最后,管理经费问题也给“护鱼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资水北岸桃江县桃花江镇划船港村、南岸桃花江镇半边山村等村水域范围被列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黄颡鱼保护区,执法大队依法对保护区开展重点巡查执法,但由于工作经费有限导致执法工作不能深入开展。同时由于智慧渔政建设是2021年新建设的项目,建设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虽然桃江县政府破除重重困难已于2021年6月底完成前期建设,但高端摄像头、雷达、激光云台等精密设备设施的后续维护和修理经费仍然无着落。

  近日,随着湖南省洞庭湖具体范围划定出炉,以及省农业农村厅对天然水域范围的重新规划调整。李向辉表示,桃江执法范围进一步扩大,执法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大。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执法装备设施和创新、完善管理制度,从而共同守护这一江碧水,实现新时代山乡巨变。

【编辑:高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