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0月9日电 (龚宸芫)“位于上海嘉定的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工程,已有部分团队入驻,即将投入运营。整个研发中心现有超过300名员工,在北京设有分支机构。”近日,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透露了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最新进展。
“车主需求变化促使保时捷中国打造专属方案”
9月28日,保时捷发布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这是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成立后的首款产品,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德国总部协同支持。潘励驰表示,该系统在研发过程中,与本土合作企业博泰车联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开发,并与包括高德地图、思必驰在内的生态伙伴实现了技术整合。
为何该系统是中国专属?
“核心是基于中国市场的独特性。保时捷中国用户比欧洲和其他地区用户群体更年轻,他们也走在数字化的前沿,新一代中国车主正在重新定义人与车的关系。他们不单纯地把车看作交通工具,而是期待更多数字化体验。这种模式上的变化促使我们打造中国用户的专属解决方案。”潘励驰解释道。
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李楠在当日发布会上介绍称,新系统引入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语音助手,实现更智能、精准的对话,提升车内智能化体验。同时新增的还有3D车辆模型和车辆控制功能,让人车互动更直观。系统还整合了中国主流生态应用。
“总的来说,这是一款既继承保时捷基因、围绕驾驶者出发,又具备数字化技术的产品,希望给中国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保时捷体验。”潘励驰总结道。
在今年4月末的上海车展上,保时捷宣布中国研发中心成立,落户上海嘉定,下半年投入运营,其成立初衷是提供面向中国市场本土的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的建立,本身就是我们以开放心态拥抱中国市场创新的一次体现。在目前的项目开发中,比如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开发,德方团队不仅有所参与,也对中国团队展现的创新思路和前沿应用给予了高度评价。”潘励驰说。
据潘励驰介绍,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在职能上整合了覆盖本土研发、数字工程、采购和质量保证的链路体系,不仅聚焦于产品研发本身,还以“中国速度”提升保时捷中国的研发能力。
“这不仅缩短了开发周期,也帮助我们增强了对本土市场需求的敏捷响应。与此同时,研发团队也与德国保持紧密协同,在与车辆整合等关键领域,确保所有技术方案能够符合保时捷全球的产品标准。”潘励驰表示。
以上述车载娱乐系统为例,据保时捷方信息,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于2024年12月启动项目,目前已进入测试验证阶段,预计2026年搭载于保时捷旗下多款车型,届时搭载车型既有新能源车,也有燃油车。
该系统以及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推出的产品是否有反哺全球其他市场的计划?
对此,潘励驰表示:“目前我们聚焦于为中国用户打造本地化产品体验。关于未来具体的技术成果是否会应用于其他市场,我们会基于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和技术适配性进行综合评估。”
“赢回中国市场是一场马拉松”
立足中国市场,潘励驰曾公开表示,2025年是重新校准之年,2026年保时捷会重启进击模式赢回中国市场。
具体举措上,2025年保时捷中国除了成立研发中心,推出适配中国市场的智能化产品,还在产品布局、品牌体验、经销商网络等方面同步展开行动。
在产品层面,保时捷先在中国市场引入911 GT3性能车型,接着推出中国市场专属版本的保时捷Cayenne逐梦版与劲驰版、纯电动Macan 4劲驰版以及Macan逐梦版车型。9月29日,保时捷全新Panamera隽永版开启预售,潘励驰表示,这是保时捷“在中国,为中国”战略领导下的第三款中国定制车型。
在品牌层面,保时捷打算加深文化属性。9月29日,保时捷在上海揭幕了亚洲首家品牌快闪空间。潘励驰表示,该空间展示了品牌传承及赛道基因、社群文化、个性化定制,同时还融入了上海海派文化的独特元素,保时捷希望借此进一步拉近与本土用户的距离。
在渠道网络层面,潘励驰称,保时捷中国正优化经销商网络,践行“质大于量”战略,并通过社群活动深化与用户的联结。“对我们而言,赢回中国市场,是一场全面且持久的马拉松,而非一次短暂的冲刺,我们希望一步一步夯实基础。”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龚宸芫:gongchenyu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